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木须虫 《检察风云》2014,(15):34-34
7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制定了指导未来五年法院改革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四五改革纲要。纲要提出,今后,独审法官可直接签发判决书,不再由院长或庭长签发。独审法官可较大限度排除来自法院内的干扰,独立办案。不过,由合议庭审理的相对复杂的案件仍需由院长或庭长签发。  相似文献   

2.
左卫民 《法学研究》2023,(3):188-204
实证研究发现,“不证”或者“少证”似乎是中国刑事法官认定事实的主流态势,特别是在无证据争议的案件;只有在极少数存在证据争议的案件中,法官才会进行“细证”。总体上看,中国刑事法官运用证据认定事实的模式并非单一模式,而是多种模式并存。具体而言,在没有证据争议的案件中,普遍采用的是“拼图模式”;在有证据争议的案件中,一部分采用“拼图模式”对在案事实进行论证,而另一部分采用“印证+拼图”的综合性证据使用模式,即通过印证来解决争议证据信息指向的一致性问题,通过“拼图模式”来确保在案证据能够涵盖案件的全部要件事实。从长远看,需要持续打造更具中国特色的科学化刑事案件事实认定(证明)模式,并进行相关的理论构建。  相似文献   

3.
唐厚梅 《政府法制》2012,(26):36-37
如果说古代最危险的职业是皇帝,那么最最危险的职业就是皇后。因为皇帝只要警惕自己的位子。而皇后不仅要面临全天下女人的竞争,还要面对一个变心比变脸还快的丈夫。所以在中国历史上,长时间在位的皇帝很多,长时间在位的皇后却很少,能走完金婚的皇后就更少,少到了只有一个,她就是赫赫有名的宋高宗赵构的皇后吴氏。  相似文献   

4.
笑夭 《政府法制》2011,(24):17-17
在对外交流中发挥着一定作用 在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特殊的群体——太监。不过这些深居宫廷的太监却并非都是中国人。近日,一篇有关中国历史上外籍太监的文章通过网络广为流传,引起人们强烈好奇和关注。  相似文献   

5.
秦始皇灭了六国,但并未统一中国,因为当时还有一个卫国。 中国历史上最牛的权臣是南北朝时期的宇文护,他权倾朝野的时代历经西魏、北周两朝,这期间他一共杀了3个皇帝。  相似文献   

6.
安广禄 《政府法制》2013,(12):28-28
“人妖”一词最早见于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苟况所著的《苟子·天论》一书:“政令不明,举措不时,本事不理,夫是之谓人袄(妖)。”可见“人妖”一词的原意是指人事上的反常现象。后来人们才将那些女扮男装、男扮女装,生理和心理上都发生了严重变态的人叫做“人妖”或者“妖人”。  相似文献   

7.
底蕴 《法制与社会》2014,(2):139-140
国家安全观从古到今一直在国家建设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并且随着时代的变迁,国家安全观念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着。本文将从古代中国和近现代中国四代领导集体的角度阐述中国国家安全观的历史演变,总结中国从古代到现代重要的国家安全思想。  相似文献   

8.
亦明 《政府法制》2011,(8):24-25
所谓"盛世",在历史上是指中国社会发展中一些特定的阶段,是国家从大乱走向大治,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繁荣昌盛的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比较公认的盛世有三次,即西汉盛世、大唐盛世和清代的"康雍乾盛世"。这三大盛世,一方面确立了中国传统"盛世"概念的基本内  相似文献   

9.
禾刀 《江淮法治》2013,(16):57-57
近代中华,命运几番沉浮。《中国在历史的转折点:当代十贤访谈录》一书由资深媒体人马国川对吴敬琏、厉以宁、江平、茅于轼、资中筠、高尚全、余英时、李泽厚、许倬云、袁伟时等当代10位最具影响力的华人学者的采访对谈整理而成;围绕中国改革的主题,涉及制度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社会转型、经济变革、司法改革、民生保障、文化重建、道德塑造等关系每一个中国人命运的重大命题,深入剖析一百年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政治、经济及社会转型的真实内在逻辑,为站在十字路口的今日中国寻求历史方向性的道路。该书撷取的访谈虽各有侧重;但最终均归结聚集于两  相似文献   

10.
佚名 《政府法制》2009,(2):46-46
“通缉令”是由公安部门发布的通缉在逃人员的命令,分为不同等级。对于在逃人员的追捕,“通缉令”可谓立下很大功劳。这也让人们对“通缉令”的起始、发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11.
司法责任制是司法文化的重要内容,中国古代在司法责任方面严格要求司法官依法公正审理案件,通过“惟良折狱,奉公去私”“逐级审理,慎刑慎罚”“奉法裁判,依律断罪”“原情定罪,理法合一”等办案准则落实司法责任制。此外,中国古代在惩治受财枉法罪、违背程序罪等方面也有一些成功经验,对惩治司法渎职具有借鉴价值,可为当代司法责任制的完善提供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方面的支撑,助推司法权依法独立公正行使。  相似文献   

12.
佚名 《政府法制》2013,(17):4-5
北京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城市和古都之一。但是历史上所指的北京并不是一个地方。  相似文献   

13.
中国法律演进的历史时空环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代西方的世界性扩张不仅在地理空间方面结束了各古老区域性文明的相互隔绝状态 ,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关系整合 ,也在时间方面结束了各古老民族的循环时间观念的命运 ,把西方工业化社会内部所呈现的以“历史进步”为特征的线性时间逻辑客观地强加于各古老民族。在西方扩张的进程中 ,中国社会与法律和其他非西方民族的情况一样 ,成为“扩张”和被“挤压”的对象。本文借助人文地理学家戴维·哈维 (DavidHarvey)“时空压缩”概念并加以适当转换 ,提出了“时空挤压”理论 ,用以描述中国近现代法律演进的历史时空环境。  相似文献   

14.
佚名 《政府法制》2008,(20):43-43
无论是看电视还是看报纸,有一事总让人不明白:那就是每次抄贪官的家,总有一屋子烟酒之类的东西。  相似文献   

15.
刘博 《中国公证》2007,(4):30-34
引言 “中国自有宪法己将近百年,然中国之宪政建设尚待完成。盖宪法于宪政,犹如法治于法制,其盛衰兴废,不独受制于法律之制度,更取决于政制之安排,社会之结构,公民之素质与民众之信仰。故修宪法虽易,行宪政实难。”梁治平先生的话一语道破中国宪政之玄机。宪法与宪政,于中国而言,是“一字之差,百年之别”。如何使宪政的幼苗在中国大地茁壮成长,这个问题一直在困扰着一代代关心中国现代化坎坷进程的人们,值得欣慰的是,中国国民追求宪政的脚步从未停止过前进。今日中国,人们畅谈宪政,倡言法治,见仁见智,其心也诚,其言也善,宪政在中国大地的光芒己日渐生辉。  相似文献   

16.
佚名 《政府法制》2010,(16):26-27
第一定律,象牙筷定律 殷纣王即位不久,命人为他琢一把象牙筷子。贤臣萁子说:“象牙筷子肯定不能配瓦器,要配犀角之碗,白玉之杯。玉杯肯定不能盛野菜粗粮,只能与山珍海味相配。吃了山珍海味就不肯再穿粗葛短衣,住茅草陋屋,而要衣锦绣、乘华车、住高楼。  相似文献   

17.
柳新 《政府法制》2013,(8):12-12
娄昭君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位传奇女性。她的传奇,不仅表现在她帮助高欢开创了北齐王朝基业;还在于她为高欢生育的六子二女中,有三个儿子登基称帝,一个儿子被追谥为皇帝,两个儿子封王,两个女儿均成为一代皇后。作为一位母亲,娄昭君所经历的这种传奇,获得的这份荣耀,即使放在整个人类历史上,都是一个绝无仅有的奇迹。  相似文献   

18.
师长青 《中国监察》2010,(11):21-21
“千年中华文明,百年世博梦想,十年举国努力,一朝浦江亮相。”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于4月30日盛大启幕。从这一刻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题,将体现在来自全球的精彩展示中,贯穿于184个日日夜夜。上海世博会,这一见证人类文明发展的盛会,将被隆重写入中国历史;这一规模空前的盛会,因饱蘸底蕴深厚的“中国红”而焕发出绚丽光彩,在全世界留下了它“成功、精彩、难忘”的印象。  相似文献   

19.
我国实施的司法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司法制度。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奠基人董必武对人民司法制度进行了精辟的论述:“人民司法的基本精神是要把马恩列斯的观点和毛泽东思想贯彻到司法工作中去。人民司法基本观点之一是群众观点,与群众联系,为人民服务,保障社会秩序,维护人民的正当利益。要看我们的审判工作是不是便利于老百姓,  相似文献   

20.
相传自奴隶制国家时期,中国就有了法律。夏朝制有《禹刑》,商朝制有《汤刑》,周朝制有《九刑》。在西周的时候已经制定有成文的法律。但是,这毕竟是奴隶社会背景下的成文法。在这样的社会中,法律为少数奴隶主贵族秘藏和独占,法律从制定、修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