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在现代西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趋同”的理论是一种颇为流行的思潮。尽管这一理论抓住了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两大潮流所带来的社会经济变动这一主题,描绘了在这两大潮流裹挟下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中都存在  相似文献   

2.
关于规模经济理论的几个问题邓启惠规模经济理论来源于西方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生产规模变动与其投资效益变动关系规律的一种科学。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引进西方发达国家科学技术的同时,也引进了西方经济理论知识和管理科学知识,规模经济理论和方法就是其中之一。应该看...  相似文献   

3.
自由意志是西方伦理思想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通过探讨古希腊、中世纪、近代、现代等不同时期的西方自由意志的思想,可以看出西方自由意志乃是自律。真正的自由意志是建立在它自身之上的,这是一种自我循环,一种无限延伸,正因此它才成为了一条绝对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冷战后西方国家的政治变动洪韵珊曾几何时,当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剧变、苏联解体之际,西方世界热烈欢庆他们赢得了冷战的胜利,认为这是西方战胜了东方,资本主义战胜了社会主义。然而,接踵而至的是自1990年从美国发端,而后波及欧洲、日本,卷入了所有发达资本主义国...  相似文献   

5.
晚清民国是近代中国学术体系转型与知识体系转换的关键时期,西方政治学的引入则是这种变动的知识性基础。但是我们在对新世纪以来晚清政治学学科史研究成果稍作梳理后便不难发现,目前学界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并不充分,存在的问题与误区也较多。已有研究片面强调日本对于中国政治学的影响作用,忽视了日本政治学与中国政治学之间的互动与差异。西方政治学在近代中国的引入除了要考虑外部因素的影响外,还必须重视西方政治学的本土化过程,并反思这一过程中学术与政治的双向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6.
民族是个历史的范畴,有它产生、发展、消亡的规律。近几年来,民族学界强调民族的稳定性,而忽视民族是个变动的实体,这是片面的。深刻认识民族是个变动的实体,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 苏联民族学研究所所长,著名的民族学家Ю·В·勃罗姆列伊说:“对于民族这个稳定而变动的体系来说,具有代表性的不仅是发展的继承性和连续性,而且是时间上的变化,这种变化通常称作民族过程。”民族过程是指民族这一历史范畴,从产生、发展到消亡这一  相似文献   

7.
社会契约理论是16世纪以来在西方乃至全世界极有影响的一种国家学说,其兴起与西方的契约文化传统、与西方的社会变革,特别是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日益发展的契约经济有密切联系。西方文明发展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契约发展的历史。契约这一民法上的名词在西方社会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正是契约理论与社会学说的结合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和革命提供了理论前提。另一方面,契约原理所具有的世俗性,所隐含的自由、平等、正义、功利和理性的原则等现代法律观念,正是西方法治文明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艰苦创业”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被写进了“十三大”报告。与“十三大”报告相比,“艰苦奋斗”的提法改成了“艰苦创业”。这点字面上的变动使提法更准确,更科学。但文字上的变动是次要的,重要的是我们对“艰苦创业”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基本路线中的“艰苦创业”指的是什么?首先它指的是一种民族精神。这是要在全国人民中继续提倡和进一步形成的一种精神,是要在改革开放中体现出来的时代精神。第二,它是执政党的一种作风,是我党艰苦奋斗优良作风在新形势下的继续,也是改革开放给执政党提出的新的要求。第三,它也是我们国家建设的一个方针。 今天意义上的艰苦创业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艰苦创业的渊源应该从我们民族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列宁指出,睁开眼睛来看资产阶级科学,注意它,利用它,批判地对待它,不放弃自己完整的确定的世界观。这是马克思主义者对待资产阶级学说的科学态度。对于当代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就需要这种态度。就本质而论,当代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是庸俗的,旨在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献计献策,是唯心主义的。因此,要批判它,这是前提。但是,作为一种自成系统的理论,既然能在一定的社会时期生成并发生影响,具有一定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现行土地制度安排是土地社区所有制与家庭承包制的组合.土地社区所有制的内在逻辑是社区成员"人人有份"的平等承包权,它必然要求土地承包权随社区成员权的变动而变动,但这与维持土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不变的政策趋向明显冲突.解决这一冲突的出路在于农村土地制度实行以"一子(女)继承权"为基础的"永佃制",并允许这一权利市场依法有偿转让.  相似文献   

11.
如何适应时代要求以创新的思路来提高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的质量,这是干部工作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改变就过程来监督的认知定势,强化效能意识,注重“经济因素”对干部选拔任用的影响 对干部工作的监督,常规的思维方针是重点监督干部选拔任用的过程,对干部选拔任用质量的监督却重视和研究不够。要克服这一不足,在干部选任工作中必须引入经济学的有关思维方式,注重“经济因素”对干部选拔任用的影响。在监督干部选任工作质量方面至少重视以下三方面原理的运用: 一是机会成本的运用,把干部放在最能充分发挥作用的位置上。机会成本原理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它是指使  相似文献   

12.
冯宁 《人民论坛》2011,(11):62-63
现代西方政党拥有相对完善的监督制约机制,较民主化的价值取向,其政治主张日趋中性化,制度性功能逐渐超越代表性功能。西方政党对社会变动不断做出反应,将社会变动以较为缓和的方式传递到政治体制内;同时又以自身的不断变化和发展来回应外界的变动以释放压力,这种自我完善调整机制值得深入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现代西方政党拥有相对完善的监督制约机制,较民主化的价值取向,其政治主张日趋中性化,制度性功能逐渐超越代表性功能。西方政党对社会变动不断做出反应,将社会变动以较为缓和的方式传递到政治体制内;同时又以自身的不断变化和发展来回应外界的变动以释放压力,这种自我完善调整机制值得深入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西方新社会运动的蓬勃兴起与发展,不仅是当代西方社会结构和阶级关系变动的产物,而且是资本主义社会矛盾与冲突的新表现形式。该运动虽不是由生产关系和经济利益直接引发的,但却导致了对社会阶级、政治矛盾和文化经验界限的重新划分。作为一种多元社会的认同感政治,其表现为原有的现代化价值与正在兴起的后现代价值之间的冲突,是人们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寻找自我认同的结果。新社会运动虽然还面临着各种问题,但是其对现有体制、政策和权威构成了挑战,并且对政府公共政策和全球化治理机制来说,它是一种潜在的积极力量。  相似文献   

15.
张永红 《理论月刊》2012,(5):104-106
西方民主制度是西方资产阶级统治集团用来维护资本主义统治的工具,从根本上说存在着不可克服的内在缺陷,呈现出民主"赤字"的景象。西方民主模式也不适合发展中国家,这一方面是由于发展中国家缺乏西方民主发展所需要的制度基础和思想基础,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它难以满足发展中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国的民主发展不能靠照搬西方那一套,而是要从国情和实际出发,走一条稳定优先、民生为大和渐进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一作为国外于80年代初新兴的一种管理学理论,企业文化是管理学理论发展的第四个阶段,它是一种文化和经济相结合的产物,也是近年来西方理论界重视文化研究这一倾向在管理学领域的一个反映。按照西方学者的观点,企业文化是指在企业中形成的一种企业成员共享的价值观念、信仰和行为准则。它包括下列要素:企业环境、价值观、英雄人物、仪式和文化网络。企业环境是指企业的性质、经营方向、企业的文化设施等等,它决定着企业的文化特色和行为导向。价值观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是  相似文献   

17.
贾学军 《前沿》2011,(1):25-29
20世纪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矛盾与冲突的变化,西方社会结构和阶级关系也表现出一些新的变动,这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产生了冲击,促使了西方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理论与实践的历次改变。随着苏联共产主义的失败与民主社会主义逐渐趋于沉寂,"新社会运动"开始纷纷兴起,成为20世纪末、21世纪初西方最有影响的社会运动形式,新社会运动的兴起引领了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运动的去阶级化潮流,是当前西方左翼中最有上升空间的政治势力。  相似文献   

18.
“西方马克思主义”素来被视为现代西方哲学的一个派别,至今它尚未出现在社会主义研究、包括社会主义思想史和当代国外社会主义研究的视野之内,它似乎与社会主义风马牛不相及,至多只是为科学社会主义的教学和研究提供了某些受批判的素材。事实是否就是这样?“西方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主义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笔者以为这是需要予以  相似文献   

19.
罗萍 《湖北社会科学》2005,(12):112-114
19世纪50年代 ̄60年代以后,随着西方教会势力的广泛渗透,宗法一体化的晚清乡土社会秩序开始从礼俗信仰系统、经济权威系统、社会管理系统三个剖面发生不同程度的破裂和变动。这种状况,从深层上看,乃是近代特殊历史背景下中西方两个世界多重碰撞所产生的社会效应在晚清乡土社会的一个深长投影。解析这一投影,不仅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清近代西方传教活动的历史性状及其之所以造成晚清乡土社会秩序裂变的内在机理,而且有助于我们更加理性地审视近代中西方文化冲突问题。  相似文献   

20.
西方国家城市发展实践表明,大城市人口总量呈现动态演化过程,其中,人口迁移是影响大城市人口总量变动的主导因素。大城市人口总量变动态势影响着城市公共政策的选择与制定。本文在基于中西方大城市人口总量变动的历史数据,以及人口迁移理论梳理基础上,探讨影响中国大城市人口总量变动的因素及机理,并思考其对新一轮城市发展公共政策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新一轮区域经济均衡化政策的实施,中国东部沿海大城市人口规模增长的外部压力趋缓,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对人口的吸引力仍然存在。中国特大城市人口总量增长将会逐渐进入平稳增长。中国人口有序流动迁移的大环境正在形成中,未来大城市人口调控有望转向以市场机制调节为主的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