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庆顺 《各界》2013,(10):3-3
唐末帝李从珂登上皇位后,怕拥兵自重的河东节度使石敬瑭谋反,便将其召回京师软禁了起来,并在其身边安插耳目——他的妹妹,石敬瑭的夫人魏国公主.石敬瑭知道自己处境险恶,便想方设法让枕边人与自己一条心.  相似文献   

2.
狄马 《各界》2009,(11)
1846年7月的一天夜晚,居住在美国瓦尔登湖畔的青年农民亨利·大卫·梭罗准备进城去鞋店取只修好了的鞋.这时税务官找上门来,要他缴纳人头税,因为他足有六年没有缴人头税了.他说他不打算缴纳这笔钱,理由是他反对奴隶制和墨西哥战争.于是警察逮捕了他,并把他关到康科德城的监狱里.第二天早晨,一个未透露身份的人代缴了这笔税款--有人考证是他的姑妈,他便从监狱里释放了出来.出狱后,他没有回家,而是若无其事地到那家鞋店取了修好的鞋穿上,加入到了一群收越橘的人群中.过了半小时,他就置身于莽莽苍苍的山间橘林里了.这就是美国历史上有名的"梭罗入狱事件".  相似文献   

3.
《党政论坛》2008,(2):39
李明博1941年12月19日出生于日本,在韩国摆脱日本殖民统治后随父母回国.因家境贫寒,李明博青少年时期饱尝生活艰辛.后来,他凭借自己的刻苦努力考入高丽大学商学院,并靠勤工俭学完成了大学学业.  相似文献   

4.
辞去归来记     
俗话说:“好马不吃回头草”。可是,在北京静电设备厂,却出现了一件副科长调离企业半年多又要求回厂里的事儿。这事儿还得从1985年秋天说起。一天,在静电设备厂工作了20多年的生产科副科长王笃善,由于工作调动,误认为领导不信任自己,感到以后的工作不好做,便突然向领导提出调离该厂的要求。厂党支部书记钱正源对王笃善的请调感到意外,问他为什么,他不说;问他有什么困难和要求,他也不讲。老钱和厂里其他领导都认为王笃善工作积极,是个有事业心的人,不想放他走,但王  相似文献   

5.
公与私,实际上是一个古老的话题.近翻旧书,偶读一文,更有所悟. 据古书载,北宋时期,博州有位州官,为人极其廉洁.一天晚上,有人从京城送来一封上司的来信.他知道这一定是朝廷有什么重要指示,便马上命令公差点上蜡烛阅读.谁知他读了一半,又命令差人把官家的蜡烛吹灭,而把自己的蜡烛点上,继续往下看.公差们非常纳闷,难道官家买的蜡烛不如他自己买的蜡烛亮吗?后来才知道,那封信里后半部分是关于他留在京城里家属的近况,他认为这是私事,应用自己的蜡烛,不能用官家的蜡烛. "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博州州官的这一行为,虽还带有历史的局限  相似文献   

6.
最爱君 《各界》2022,(3):53-56
早在雍正十三年(1735年)九月初三举行登基大典时,乾隆便为自己设定了退休时间. 他当时昭告天下是这么说的:"昔皇祖御极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穹苍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乙卯,予寿跻八十有五,即当传位皇子,归政退闲." 那一年,他才二十五岁.  相似文献   

7.
一九八五年七月下旬,一位留学日本的中国科学工作者从东京国际机场启程回国。回国之前,他没有更多为自己购置生活用品,只是把日本友人赠送他作实验用的两根不锈钢高压液相色谱柱的一些特殊化学试剂珍重地装进了行囊。 这位身材颀长、精力充沛的中年人,就是武汉大学的杜予民。两年多来,他结合祖国需要,在日本专  相似文献   

8.
约翰·洛克菲勒,1839年生于美国纽约州的一个小镇。父亲是一个家庭观念薄弱、欠责任感的骗子。洛克菲勒在完成中学教育后便没有再读书,而是进入了商界。此后他在商界一展头角,一发而不可收拾,成为19世纪美国最富有的石油富豪。虽然贵为世界顶级富豪,但由于洛克菲勒儿时家境贫寒,因此养成了处事低调行为节俭的品格。他每天的生活是从祷告开始的。洛克菲勒除了灵修生活和教会生活外,一心处理自己的业务,除此之外没有别的爱好。洛克菲勒认为,  相似文献   

9.
1995年春节前的一天,吉林省白城铁路分局装卸作业所里来了两个陌生人。为首的汉子清瘦精悍,没等抖掉身上的雪花,便十分客气地向所里的同志介绍着自己的身份和来意,送上自家的广告宣传品,征求大伙对工厂产品的意见。所里几乎每个人都被这位赤诚汉子的言行感动了,所领导向他递上了滚烫的热茶,大伙自动地围坐在他的身旁,开始了推心置腹的交谈…… 他,就是铁道部宝鸡桥梁工厂党委书记曹连生同志。  相似文献   

10.
梅贻琦一生服务清华长达47年,其中担任校长31年,在两岸清华人的心目中,他是当之无愧的“终身校长”、“永远的校长”.梅贻琦在谈到自己当校长的心得时说:“为政不在言多,顾力行如何耳.” 梅贻琦在执掌清华期间始终坚持勤俭办学、廉洁治校.他初到清华时,便再三强调勤俭.他说,我这样做一则是希望学生保持简朴学风,无纨绔习气;二则是为了节约办学经费.其实,当时的清华庚子赔款相当丰厚,梅贻琦完全可以不用那样做,但是他没有.对于数额巨大的庚款梅贻琦分文不取.相反他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为了节约开支,梅贻琦辞去了司机,自己学开车;辞去厨师,让夫人韩咏华亲自下厨.不但如此,梅贻琦甚至连学校供应他的两吨煤也不要.  相似文献   

11.
一 赵老其人名日培显,年届九十;生于富平,幼迁临潼;时逢乱世,备历艰辛;上学仅四月,从政四十载;政绩卓著. 我和赵老已有十五年的殊胜缘分,他在我心目中的形象一贯是当世高人.2014年初到临潼拜望赵老时,他说想把自己的九十年人生大事回顾整理一下,集结成册;2014年11月底左右,他的《苦乐年华——我的九十年人生之路》书稿完成.  相似文献   

12.
何鸣 《各界》2008,(12):47-50
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的一天,遭人污垢,囚居在北京监狱里的李贽让狱卒给他剃光头发,然后他用剃刀割破了自己的喉咙.气息奄奄中,狱卒问他"痛否",李贽用手指蘸着自己脖子上的血在地上写到:"不痛."狱卒又问:"为何自杀呢?"李贽又写到:"七十老翁何所求?"次日夜子时,李赞血尽气绝,与世长辞.……  相似文献   

13.
三年前的那个春天,他从山青水秀的湘西走来;三年后的这个秋天,他却将生命永恒在深圳这块热土上。陈建刚,这位苗族人民的好儿子,这位普通的刑警,年轻的共产党员,在生死攸关的时刻,用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时代壮歌。前不久,公安部追授陈建刚同志为二级英模。人们永远不会忘记1997年10月20日这一天。陈建刚和他的战友经过了十多天的艰苦排查,终于找到了一件命案的线索。他顾不上连日劳累过度,顾不上连续几天严重腹泻,拔下输液的针头,便和战友匆匆踏上了去三水的征途。他给妻子的电话也浓缩得仅有一句话:“我出发去三水了,明天回…  相似文献   

14.
蔡西民 《党政论坛》2014,(20):41-41
虽然勃拉姆斯自己并不想成为贝多芬第二,但他还是一直被他的时代期望着能够成为贝多芬的继承人。世人的期望给勃拉姆斯带来巨大的压力,而勃拉姆斯也从不讳避贝多芬和古典主义对自己的影响,并一直要求自己能创作出和人们对他的期望相匹配的交响曲。在精益求精之中,勃拉姆斯前后共花了二十多年的时间才最终完成"第一交响曲"。第一交响曲起始处的定音鼓,贯穿着第一乐章,这打破黑暗和沉默的鼓声,  相似文献   

15.
香港姚氏集团总裁姚笛先生时常语出惊人。谈到作为人体司令部的大脑功能,他断言:“脑力劳动的本底特征是工作成果在时间轴上非均匀分布。”他举例说,对于体力劳动的瓦工而言,只消计算他每小时砌砖的数目,再乘以有效劳动时间,便能算出一天、一周、一月、一年的工作总量;但对脑力劳动的作家来说,你可以统计他一小时写了多个字,但据此绝对无法算出他一天、一周、一月、一年总共写作  相似文献   

16.
一 路遥在去世前几年,就已经生肝病了,肝硬化肝浮水.他找了个老中医,偷偷吃药,不让社会知道他有病,不愿示弱.1991年8月份吧,他把省作协的房子装修好了以后,在地板上睡了一夜,第二天坐火车去延安.一下火车,人腿一软就坐到地上起不来了.于是到延安地区医院去住院. 医院二楼的楼梯底下,有个不规则的小房子,大约有五平米吧.路遥就住在那里.我去看他,我说,你把自己折磨成什么样子了,有了病,怕人知道,这想法真可笑.  相似文献   

17.
李明博1941年12月19日出生于日本,在韩国摆脱日本殖民统治后随父母回国。因家境贫寒,李明博青少年时期饱尝生活艰辛。后来,他凭借自己的刻苦努力考入高丽大学商学院,并靠勤工俭学完成了大学学业。  相似文献   

18.
朱东润先生一直相信自己能活到100岁.住院之前,仍顽强勤奋,笔耕不辍. 1987年的一天,我到他家,见楼梯旁贴有一张小纸头,大意是:请来访者不要请他写字.我想,早就应该有这么一个告示了:他正忙于修改回忆录<八十年>,而向他索求墨迹的人太多,招架不了.说到这告示,他问:"我给你写过字吧?"我回答,写过一幅.随后就很放肆地加上一句实话:"只可惜那幅没反映您的书法艺术成就."并无求他再写一幅的意思,只是随便说说.不料,他竟说,等天气好时,我给你再写一幅.如此另眼看待,很出乎我意外.  相似文献   

19.
江青对陈伯达说:我要摘掉你的领章帽徽 大约是1968年下半年,人民日报社报送了一份有关日本问题的材料,毛泽东阅后有一个较长的批示. 一天晚上,在人民大会堂三楼小礼堂看文艺演出,节目没有完,陈伯达便叫王文耀,告诉在他办公室值班的缪俊胜,通知人民日报社尽快把这个文件给其他领导同志传阅.这件事小缪当时就办了.  相似文献   

20.
齐景公时,燕、晋二国的军队同时侵犯齐国,齐军溃败。晏婴向是公推荐了田穰苴。是公当即召见,面试一过,即命他为将,率领部队抵抗燕、晋之师。穰苴担心自己人微权轻,士卒未附,百姓不信,请景公派一位有威望的大臣监军。是公派了他的亲信大臣庄贾。穰苴与庄贾约定第二天正午时分在军门集合。次日,穰苴先到军中,立表下漏(表、漏部是古代计时之器),等待庄贾。庄贾一向恃热骄贵,以为统率自己的老部下而自己又为监军,并不着急。亲朋好友为他送行,便留下慢慢喝起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