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上通常把60岁及以上的人口称为老年人口。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占10%以上(或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7%以上)的国家或地区称为老年型国家或地区。目前,人口老龄化正在加速发展。在过去的30年中,世界老年人口已增长了一倍,正有大批国家和地区进入老年型;在未来的30年中,老年人口总数还要再“翻一番”,到2025年世界将达12亿之多,全球将进入老年型世界。  相似文献   

2.
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它是社会和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出现的社会现象,也是现代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国际上划分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是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依此标准,法国是首先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接着是瑞典。据联合国的有关资料,目前全世界进入老龄化的国家已有20多个,总人口达5.4亿,预计到2000年全世界老年人口将突破10亿,中国也将于2000年步入老龄化社会。但截至今年10月份的统计资料表明,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已达10%。人数为1.26亿,…  相似文献   

3.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止2000年11月1日零时,全国内地人口总数为12.95亿人.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为8811万,占总人口比重为6.96%,标志着我国迈入国际公认的"老年型"国家行列.上述老年人口的具体构成为:城镇3180万,农村5631万,农村老年人口绝对数是城镇的1.7倍,且农村人口老龄化速度快于城镇.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60岁以上的老人达1.26亿,占总人口的10%,标志着中国进入了老龄化国家的行列.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中国老龄化形势更为严峻,它带有"老年人口庞大"、"未富先老"和"速度快"三项特征.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传统养老方式面临困境.一方面,家庭规模的缩小和结构的变化正逐渐弱化家庭养老功能.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4-2-1"家庭赡养困局日益明显,空巢家庭不断增多.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社会转型和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的背景下,调查分析辽宁省城乡老年人口养老意愿及社会服务需求,并根据辽宁省老年人口依赖于家庭养老又对社会服务有大量需求的实际情况,笔者提出“家庭养老+社区服务体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模式以满足辽宁省老年人口的养老需求。  相似文献   

6.
日渐加速的人口老龄化使养老成为严竣的社会问题,传统的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方式显然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建立和完善老年人口的日常生活保障和精神赡养体系成为社会主义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仅就建立以社区为依托的城市养老服务体系的有关问题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7.
中国、日本、韩国的老龄化有很相似的规律性。1950年以来三国老龄化指数上升幅度之大世界少见,其中老年人口高龄化尤为严重。三国人口老龄化主要因为生育率下降,同时伴随死亡率的下降尤其是高年龄人口死亡率的下降。人口严重老龄化导致老年人口负担急骤增加,退休人员数量逐年上升,养老问题日益突出,最终将影响亚洲地区经济持续发展。比较研究表明,中国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应将生育控制和老年安全放在"少子(女)高龄化"的框架里思考人口发展出路,必须尽早确定"适度的低生育率"并在政策和制度上及早安排实现适度低生育率的路径选择,继续完善人口和生育政策并重在行动,推进促进老年发展和保障的公共政策建设。  相似文献   

8.
一、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时代背景 (一)社区居家养老是社会发展的时代议题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社区为依托,整合社会、政府、社区、个人等各种资源,让老人在自己熟悉的社区接受就近而便利的服务,即社区居家养老日益成为现代国家的一个重要养老方式。早在1948年英国《国民救助法》就要求地方政府“为所有由于年龄、虚弱或其他任何情况而需要照顾的人,提供居所照顾”,而1977年英国制定出台的《全面健康服务质量》则明确提出地方政府对老人提供照顾和上门服务。自八十年代以来,很多发达国家根据老年人的需求及社会发展需要,将大量精力投放到居家养老服务上,进一步发展完善社区居家养老。如澳大利亚曾推出“社区老年人服务项目”、“高级老人居家照顾计划”、“家庭及社区服务计划”等,为老年人提供健康护理、协助购物、维修家庭设施等各项服务;英国在1998年推出《社区照顾现代化》,提出“以社区作为区域结合所有社区照顾资源,整合专业技术和服务,减少管理科层制”;美国在许多社区设立了荣誉公民社区中心、上门送饭服务所、建立针对体弱多病老人的服务性公寓等,可以说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已成为现代国家的重要养老方式之一。就我国而言,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指出,我国2012年底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94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3%,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突破2亿,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8%。国际标准规定,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那么表明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根据国际标准,我国已是一个标准的老龄化国家,而济南市历下区  相似文献   

9.
2011年陕西省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7.2%,养老需求的日益增加与家庭照顾功能日益弱化之间的矛盾已经非常突出。作为国企的长庆油田,面临担负退休职工及其家属的养老重任。文章以长庆泾渭苑社区为例,介绍其独特的养老模式,并依此来探讨此种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在城市推广的必要性及条件。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疾病谱系的变化,以财政补贴为主要筹资来源的新农合是否具有财政可持续性将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与现实问题。本文测算了2013-2100年人口老龄化对我国新农合财政负担率影响。结果表明,我国财政补贴负担率始终处于较低水平,呈倒"U"形结构。人口老龄化对财政负担率的影响可分为三个阶段:2013-2033年,人口老龄化率与财政负担率同步提高,人口老龄化发挥正向推动作用;2034-2070年,人口老龄化率持续提高,财政负担率却稳步下降,人口老龄化的推动作用被弱化;2071-2100年,人口老龄化率与财政负担率同时呈现下降趋势,人口老龄化发挥了缓解作用。根源就在于我国老年人口增加与非老年人口、总人口下降同步进行,人口老龄化对医疗费用向上的推动效应被总人口下降的缓解效应所抵消。  相似文献   

11.
全民医疗保障体系是党和政府关注的焦点,在公平保障全民医疗需求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它也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这些制约因素影响全民医疗保障体系的整体效应与政策目标的实现. 首先,人口老龄化因素制约全民医疗保障体系的发展.目前,中国老龄人口已达到1.6亿人,且每年以800万人口的速度增加,中国的退休人口(60岁及以上人口)与劳动人口(1 5岁至59岁之间人口)的比例大约是19:100,到2050年则可能达到64:1 00,老年人口可能占总人口数的三分之一,老年人口的极速增长对全民医疗保健需求提出了新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一、人口“老龄化”的涵义 部分人认为,所谓人口“老龄化”,一般是用6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高表达的人口年龄构成方面的一个概念。这种观点实际上是把人口老龄化与人口老龄化程度混淆了。 大部分人不同意上述定义,认为人口“老龄化”是指按某一年龄标准(60岁或65岁以上)定义的老年人口数占其总人口数的比例,随时间推移不断上升的一种人口结构动态变化。人口老龄化是一个过程,它描述的是人口中老年人口比例上升的动态变化过程,而不是对老年人口数多少或增减变化的描述。随着时间的伸延,老年人口比例逐步提高。老年  相似文献   

13.
我国于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苏州市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居全国较大城市前列,问题较为突出。文中以苏州市城市家庭的调查结果为依据,以社会福利理论为指导,在考察老年人的福利现状、分析老年人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提升老年福利水平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4.
对济南市1995名60岁以上老年人口在经济来源、收支状况、经济承受能力、婚姻状况、健康状况、参加社会保险状况等方面的调查数据分析表明.女性老年群体生活及保障状况明显低于男性.我们应当通过完善社会保障、提高老年社会服务水平和积极探讨适合不同老年群体的养老模式,缩小老年人口生活及保障的性别差异,提高老年人总体生活水平,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  相似文献   

15.
浅析老年人再婚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深,老年人口绝对数量的增加,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但精神养老方面常常被忽略,本文拟从老年人再婚对精神养老的作用入手,分析老年人再婚所面临的问题,最后对老年人再婚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残疾老年人口已成为残疾人群的主体。残疾老年人口的福利需求具有双重性:同一性表现为福利需求受年龄特征影响、与残疾特征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并且呈现出全方位、低层次的特点;福利需求的差异性体现在需求程度、需求偏好和需求的主体地位方面。这一特征为老龄化背景下残疾人福利政策改革提供了潜在的转型方向,即在由传统劳动福利型保障转向适度普惠型保障模式的前提下,通过构建多支柱分层次的残疾人福利体系来满足其福利需求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进入21世纪,中国人口老龄化日益突出。从第五次人口普查情况看,我国老年人口已达到1.3亿,超过总人口的10%,这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必然。老年人口增多,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大局的稳定,同时又给社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8.
农村养老保险是为了解除农民的年老之忧,保障农民老年基本生活而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生于人民公社时期以集体经济为依托的"集体保障"已不复存在,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土地保障"日益困难,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等因素使得农村传统的养老方式"家庭养老"日益力不从心.农村人口多,经济落后,国家没能力包揽所有农民的养老问题.因而,农村的养老问题正成为新世纪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19.
女性高龄老人基数大、比重高的问题是影响我国老龄事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利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并与历次人口普查数据比较,从性别差异、城乡差异等角度对中国女性高龄老人的特征差异及变动趋势进行分析发现:2020年我国高龄女性人口占高龄老年人口的近六成,高龄女性规模及其占总人口比重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且增速近二十年来不断加快;受教育程度较低,大多在小学及以下水平;居住安排上主要与子女同住,生活来源主要依靠其他家庭成员支持;自评健康状况较差,自评健康的比重明显低于男性。基于此,提出设立高龄女性救助基金、提升社区养老服务和设施专业性、完善家庭照料者支持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劳动就业可谓是个热门话题。 一般地说,一个国家的就业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与其经济发展,社会制度、风俗习惯、家庭结构及人口年龄构成等因素有关。而其中对就业影响最大的是经济发展问题。经济愈发达,就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愈大;经济愈落后,就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愈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