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方政府制度创新行为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方政府制度创新有利于制度资源的优化配置 ,有利于制度体系的协调更新 ,有利于制度运作效益最大化。同时地方政府制度创新在实践中可能产生“地方主义”、“短期行为”等偏差。因此 ,必须对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与微观主体以及地方政府各种成员的相互关系加以调整 ,构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微观主体三者良性互动的制度环境 ,地方政府制度创新行为才能规范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制度创新是社会变革进程中提升地方政府有效性的突破口,但由于指令型的体制内制度创新脱离了公众的利益需求,政府间的权力配置抑制了制度创新的空间和动力,制度创新的成败过于依赖创新者的政治命运,不科学的政绩考评体系诱发了制度创新的功利行为以及维稳的严峻形势和既得利益关系对制度创新的束缚,地方政府制度创新面临着不可持续的现实困境。通过创造制度创新的支持性环境、建立制度创新与公共利益的连接点、实现制度创新与体制内相关制度的有机结合、构建科学的制度创新政绩考评体系、培育制度创新的增长点等措施.可以化解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可持续性难题。  相似文献   

3.
地方政府作为制度创新的主体之一 ,在推进民营企业的制度创新过程中起着特殊的重要作用。本文以温州民营经济发展为背景 ,分析了温州地方政府在与民营经济发展的互动中制度创新的背景和方式。温州地方政府积极响应民间的制度创新活动 ,对民间的制度创新活动进行保护、协调和组织 ,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相对开放、自由和合法的制度环境。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极大地促进了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地方政府推动的制度创新,对自身而言就是要形成更加高效的地方政府治理结构以满足社会对公共物品和服务的需求.通过自身的行政体制改革,提供更加有效的产权安排和激励经济发展的公共政策,合理界定地方政府与企业之间在经济活动中的行为边界,降低市场经济主体之间的交易成本.通过对地方政府制度创新行为的分析,有助于提高地方政府的治理效率,降低行政管理的运行成本,并在地方政府治理变革中寻找到效益递增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5.
谢建芬  朱美宁 《求索》2011,(2):110-1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空间不断拓展,由此形成的制度伦理问题也开始凸显,涵盖公正、平等、民主等价值元素的制度伦理的在场已经成为制度创新中不可回避的时代诉求。针对制度伦理建设中存在的诸如重经济轻其他、重效率轻公平、以强者为本等缺陷,我们必须在未来的制度创新中突出人民性、现代性、民族和区域性、合道德性等制度伦理元素,更好地促进制度伦理建设。  相似文献   

6.
地方政府经济行为:激励制度与科学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为地方政府发展经济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激励。这种激励制度促使地方政府利用其地方优势和资源等进行获取经济发展所需的稀缺资源和规避发展成本的激烈竞争,从而极大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增长。但是,在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无序竞争和过度竞争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规范地方政府竞争行为以实现科学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区域协调发展与地方政府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分析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入手,阐述了地方政府制度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这里既包括地方政府制度创新对区域发展的积极作用,也包括了地方政府制度创新异化对区域发展的负面影响。最后,本文从促进区域发展以及实现区域间协调发展两个方面提出了规范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我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主体地位是随着宪法秩序的变化、权力结构的变化、意识形态的变化而迈步确立的。发挥地方制度创新主体作用,对于确立两个根本性转变意义巨大。  相似文献   

9.
转型时期地方政府行为倾向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转型时期,地方政府不仅是"道德人",而且具有"经济人"、"政治人"和"契约人"的一般特征,其行为往往带有企业化倾向。"经济人"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可能使地方政府超越"道德人"边界,直至成为"准市场主体";"契约人"角色可能诱使地方政府行为缺位;"政治人"角色又易使地方政府致力扩大政绩、降低政治风险。多重角色集于一体,决定了地方政府既要尽可能充分运用改革政策资源,又要权衡政治风险。  相似文献   

10.
地方政府的自主性在制度上基于中国现行政治体制的内在逻辑之中,这主要包括,超大型社会中的中央集权体制如何实现稳定与活力的并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重建国家自主性的困难;以及在压力型体制状态下的地方政府体系又如何维持自身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1.
12.
大多数新制度经济学研究者关注两个核心问题:一是制度如何影响经济增长;二是制度如何起源.诺斯作为制度变迁理论的杰出代表,前期将制度视为外生变量,基于新古典的、静态的分析,致力于回答前一个问题,其观点集中反映在经典著作《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一书中;后期将制度内生化,基于演化的、动态的分析,试图回答后一个问题,其观点集中反映在《理解经济变迁过程》一书中.诺斯制度变迁理论的这种变迁,使其制度变迁理论更加完善的同时,也实现了唯物史观的嬗变.  相似文献   

13.
在地方循环经济发展中,地方政府既是中央政府在地方利益的代表者,又是地方利益相对于中央政府的代表者,形成了三方政策博弈的格局,导致行政效率低下。因此应当立足循环经济法制建设,探寻地方政府的正当性角色,形成循环经济合作机制,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4.
制度因素是经济增长动态过程中的内生变量 ,它构成经济增长中合作与竞争的基本秩序 ;而作为国家意志的代理人 ,政府用以交换和服务于委托者的基本形式 ,就在于制度供给。它不断界定和明晰产权结构 ,为经济增长提供生产性制度安排 ,也可引导社会意识形态和制定生产计划与宏观政策 ,为经济增长提供必要的制度协调框架 ,这样就将政府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融入了制度分析框架之中。  相似文献   

15.
"服务型政府"作为一种更符合公共需求的行政模式,它的提出经历了诱致性制度变迁过程。从制度变迁的视角分析,中央政府作为制度创新的主体,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是顺应了国际外部环境和国内环境主动进行的政府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16.
地方政府经济职能越位的表现、成因及矫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政府经济职能的越位,已成为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顽疾。这一问题不解决,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不能真正完善和发展。只有进行制度创新,才能协调社会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7.
张楠 《社会主义研究》2008,3(1):113-115
在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与运行中,部分地方政府表现出严重的地方利己行为,极大地损害了其他地方政府和人民的利益。造成地方政府利己行为的原因有思想、经济和体制等多方面的因素,必须建立一个"全国统筹的、全民性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构建规范的地方政府的自律与他律机制、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威与协调能力,才能制止这种地方利己行为:  相似文献   

18.
一、面临经济全球化趋势,地方政府的作用不是弱化,而是更为重要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的经济在生产、分配、消费各个领域所发生的一体化趋势。一般认为,经济全球化过程早在150年前就已发生并迅速发展,当时大工业的兴起引致世界市场的形成,使古老的民族工业遭  相似文献   

19.
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程序的制度安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程序是否规范直接影响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质量。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制度安排的主要任务是科学规范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程序、建立健全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信息保真制度和结果运用制度  相似文献   

20.
区域经济合作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方政府的行为定位,大体来说,地方政府行为主要是由政府目标、政府主体、政府职能三个因素共同作用的。因此,将从目标定位、主体定位、职能定位以及三种定位之间的关系角度来分析区域经济合作背景下地方政府的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