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胡志明在中国的革命活动与20世纪越南民族的独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20世纪上半叶越南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胡志明在中国的革命活动具有特殊和重要的意义。这段历史,无论对越南人民还是对中国人民来说,都是极为宝贵的财富。 在胡志明于20世纪上半叶到国外寻找革命道路的32年的斗争历程中,他在中国活动的时间最长,达11年多。越南第一个共产主义组织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1925年在广州创立,越南共产党正式成立的会议1930年在香港召开,这是胡志明在中国进行的革命活动中最重要的事件。胡志明在中国进行革命活动期间,公开和秘密举办了多期干部训练班,培养了一大批越南革命骨干,为越南争取民族独立斗争的胜利奠定了组织基础。胡志明在中国期间,撰写了不下250篇的著作和各种文稿,为越南革命提供了正确的理论和策略指导。对于加强越南革命与中国革命、越南革命与世界革命的联系,对于促进国际进步力量关注越南问题,支持越南民族争取独立的斗争,也具有重要作用。胡志明通过在中国的革命活动,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使中国成为越南革命可靠的海外基地。 胡志明在中国进行革命活动的历史,鲜明地反映了中越两国历史悠久的紧密关系,生动地记录了中越两国人民亲如兄弟的革命友谊。对于这段历史,中越两国人民都倍感珍惜。  相似文献   

2.
在中越漫长、纠缠不清的历史中,西方帝国主义对中越两国的压迫,使它们第一次同时感到有必要加强合作,与西方帝国主义进行斗争。越南为孙中山在1907~1908年间多次不成功的反清起义提供了根据地,同样广州也是早期越南革命的一个重要根据地。随后,中国国民党与其姊妹党越南国民党一起并肩作战;中国共产党与胡志明及印支共产党紧密联系并肩作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3.
中越边境跨国红色旅游“金三角”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广西的龙州、靖西地区是中越两国著名革命家邓小平、胡志明战斗过的地方.龙州、靖西地区及与之接壤的越南高平省有中越革命活动的光辉历史和丰富的革命遗址、纪念物,为中越跨国红色旅游"金三角"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基础.旅游"金三角"的核心意蕴包括:中国龙州县、靖西县与越南高平市在中越边境地区呈三角形分布;在这一三角地带内共存的中越红色旅游资源具有地域特色与民族特色,是一块"金"字招牌;发展这一三角地带的红色旅游,对于促进中越两国人民的友谊,深化两国旅游合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奠边府战役是越南军民在抗法战争中取得历史性转折的伟大战役,也是中国人民支持越南抗击法国殖民者,打败美国干涉者的决定性战役。奠边府战役的胜利首先是越南人民的胜利,同时也是中越团结抗敌的胜利。在奠边府战役中,中越两国军民并肩战斗,共同对敌,结下深厚的战斗情谊,将中越友好关系推上了一个高峰,树立了一块光辉灿烂的历史丰碑。回顾奠边府战役的战斗历程,我们要永远牢记和珍惜两国人民这种十分宝贵的团结战斗的国际友情。  相似文献   

5.
宋朝与安南通道试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与越南山水相连,自古以来,两国就交通顺畅, 来往不断。在宋以前,越南-直为古代中国中央王朝的一部分,与中原的交往是地区之间的交往。至宋朝,越南取得了独立,两者的交通成为国与国之间的交通,其交通意义发生变化。就交通道路而言,宋代中越道路与前代相比,又有三个明显变化:一、岜州至安南的道路分为多条,交(交州)邕道路日渐成为主要道路;二、大理国后期,今红河地区传统通道堵塞,形成通过邕州的滇交道;三、广州至安南的海路中,广州、廉州海路相对衰落, 钦州海路较繁盛。从而形成了以邕州、钦州为中心的中越交往基地。  相似文献   

6.
战后,东南亚政治的最重大发展是,中国、越南、柬埔寨和老挝共产党人反对美国干涉而组成的联盟解体了,并发生了以中国和越南为主要角色的严重冲突。中越冲突反映了它们歧异的地缘政治观点和两国人民的历史仇恨。中越冲突的根源是中苏之间的全球冲突,并与中苏冲突盘绕交织在一起。今天,中越冲突开始呈现其自己的特点。中国  相似文献   

7.
越南是中国最重要的周边邻国之一,也是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最大的贸易伙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越两国的经济合作取得了明显进展,不仅"一带一路"倡议与越南"两廊一圈"构想达成战略对接,"澜湄合作机制"下的中越合作也卓有成效。尽管近些年复杂的历史和现实因素一直影响着中越两国关系的稳定性,但双方经济结构的互补性依然使中越合作存在巨大的空间。特殊的地缘和多重合作机制又保障了中越经济合作的长期稳定性,经济合作的成效又反过来会进一步促进双方关系的全面稳定。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古代中越关系史资料选编》编辑组编辑的《古代中越关系史资料选编》,即将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内部发行。全书约五十二万字,主要取材于中越双方的正史以及其他官方史籍和档案。编者还选录了越南方面关于古代中越关系史及越南古代史若干问题的论点,作为本书的附录。编者认为,古代越南历史大致可分三个阶段:一、公元前三世纪以前。这一段历史没有  相似文献   

9.
2002年8月31日至9月1日,经过中国郑州大学越南研究所和越南国家社科人文中心中国研究中心等有关单位共同周密筹备的“21世纪中越关系展望”中越学者学术研讨会在郑州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郑州大学越南研究所和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主办,郑州大学越南研究所具体承办。来自中国和越南的代表共85人参加了会议,其中国内代表  相似文献   

10.
中越传统文化发展论纲:阶段、特点和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越两国是历史上文化关系最为密切的国家.这是中外许多史学家的共同看法.然而,中越传统文化究竟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其特点和相互关系又如何?本文拟对这些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权充引玉之砖,意在引起深入的研究.探讨问题,应该明确相应的概念和范围.本文所说的“中国”的地域,为现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土范围,“越南”为现在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的领土范围,与历史上的“中国”和“越南”的地域范围不完全相等.所谓“传统文化”,一般是指历史上逐步形成、沿传下来的民族文化.中越两国都是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要在一篇论文中全面涉及两个多民族国家各个民  相似文献   

11.
《金云翘传》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越南著名诗人阮攸的一部传世杰作。目前由国人翻译并在中国出版的《翘传》只有一个译本,并且由于种种原因,译本并不很理想。笔者感到有责任和义务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中国比较文学研究工作者提供一个较为符合原著风格的《翘传》中文译本。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在越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即孙逸仙(1866-1925年)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和首屈一指的人物。1905年孙中山提出著名的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同时成立中国革命同盟会组织,以推行三民主义和宣传、动员群众。孙中山是辛亥革命的组织者,并成为中国第一个民主共和国领导人。  相似文献   

13.
广西与越南在教育上的友好合作关系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越南在广西南宁和桂林办学的育才学校,以及20世纪60~70年代在广西桂林办学的九二学校。中越友好关系的发展、越南校友对母校的感情、越南校友会和联谊会的组织作用、校友的示范作用,以及广西高校对越南校友资源的重视,是广西高校在越南校友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4.
2009年上半年,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衰退,对越南经济造成严重影响,面对各种不利因素,越南采取各种有力措施,经济仍保持增长,出口市场得到扩大;投资环境继续改善,投资者对越南经济发展有信心.2009年上半年越南经济继续保持增长,越南是目前东南亚地区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15.
Although Swaziland had been independent from colonialism for 20 years, a powerful monarch, King Mswati II, continues to control the country's political, religious, and social system. Swaziland has a population of 676,000, half of whom are under 15 years of age. The infant mortality rate is 105/1000 live births and 25% of children die before they reach their 5th birthday. Life expectancy is 54 years. Tribal chiefs, representing the king, hold and distribute about half of the national land. Most of the fertile land remains in the hands of white settler farmers. The concentration of income in foreign companies and urban centers has exacerbated poverty in rural areas. Depreciation of rand-linked local currency has boosted export earnings, but it has also raised the price of food and medical imports. Swaziland's main exports are sugar, wood pulp, chemicals, and fruit, most of which go to the UK and South Africa. The major food crops are maize, beans, groundnuts, and sorghum. About half of the working population is engaged in small-scale subsistence farming, but food yields are declining. The major producers are foreign companies attracted by Swaziland's low taxes and cheap labor supply.  相似文献   

16.
Visa Diplomacy     
The consular element of national diplomatic power plays an essential, but often overlooked role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is is unfortunate, since the process of globalization places increasing importance on so-called “low politics”—trade, commerce, tourism, migration—all traditional consular areas of interest.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visa component of consular diplomacy as an integral device in the conduct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 simple visa serves an important purpose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is a well-used, but little studied, instrument of foreign policy in today's system of sovereign states.

In this article, “visa diplomacy” is defined as the use of visa issuance or denial at an individual, group, and interstate level, to influence another state's policies. Although possessing limitations, visa diplomacy is an available signaling and retorsion instrument which makes it a viable policy option in the arena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At the operative level, it links an individual or group to its sovereign country and respective national policies. Denial or issuance at the individual or group level can have outcomes on overall interstate interactions as illustrated in the cases selected for this study. The conclusion assesses where the use of visa diplomacy seems most effective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相似文献   

17.
Visa Diplomacy     
The consular element of national diplomatic power plays an essential, but often overlooked role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is is unfortunate, since the process of globalization places increasing importance on so-called “low politics”—trade, commerce, tourism, migration—all traditional consular areas of interest.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visa component of consular diplomacy as an integral device in the conduct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 simple visa serves an important purpose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is a well-used, but little studied, instrument of foreign policy in today’s system of sovereign states.

In this article, “visa diplomacy” is defined as the use of visa issuance or denial at an individual, group, and interstate level, to influence another state’s policies. Although possessing limitations, visa diplomacy is an available signaling and retorsion instrument which makes it a viable policy option in the arena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At the operative level, it links an individual or group to its sovereign country and respective national policies. Denial or issuance at the individual or group level can have outcomes on overall interstate interactions as illustrated in the cases selected for this study. The conclusion assesses where the use of visa diplomacy seems most effective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相似文献   

18.
革新开放后的越南外交战略与中越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86年越南开始实行革新开放,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家发展战略。为了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越南政府不断调整对外战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国内国际环境。中国是越南最重要的邻国和地区重要的国家之一,在越南的外交政策制定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1991年中越关系正常化以来,两国关系不断发展,当前处于最友好时期。  相似文献   

19.
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后,海外越南人人数激增,分布日广,约2/3取得所在国的国籍,形成一个有一定影响的越裔族群,并以不同形式参与祖籍国的建设。越南政府实行较为宽松的国籍政策,保护海外越南人在国内外的正当权利,鼓励他们为家乡和祖国服务,使之成为越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外部资源。  相似文献   

20.
黄奇 《东南亚》2009,(2):81-83
由于地缘文化的关系,作为越南民族通用语言的越南语在其发展演进的过程中固然受到了来自中华古文明、古印度文明、东南亚文化等诸多语言、文化因素的影响,但其语言自身仍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本文从论述越南语中的叠音词现象入手,分析越南语的一些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