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一门经邦济世的致用之学,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与整个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紧密相关。21世纪之后,如何实现中国经济学的本土化与国际化,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以资本逻辑为核心,开创了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理论的经济学话语.资本逻辑是现代性的生成基础,这是马克思对现代性问题的基本认定.资本逻辑既推动了现代性的演变和发展,又使现代性陷入了二律背反式的悖论之中.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对当代中国的启示在于,只有正确处理好中国资本市场,转变社会发展理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使中国摆脱现代性的困境,迈向一条更合理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由于金融资本逐利性不断强化与资本间竞争加剧、信息技术和科技革命的出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力量的介入等因素的共同推动,金融资本全球化迅猛发展。金融资本全球化的实质是发达资本主义的金融资本向全球空间扩张霸权以掠夺和获取霸权利润,是金融资本新霸权在全球空间的具体体现。金融资本全球化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具有双重效应:在改革开放前期,以正面效应为主,之后,负面效应逐渐凸显并不断强化。为了应对金融资本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中国必须走自主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西方经济学具有深厚的伦理传统,注重把经济学的现实关怀与终极关怀相结合,从具体的伦理关系出发来研究人的行为,把利己与利他作为其伦理传统的核心来研究经济问题。我国经济学研究应重视经济伦理的研究,并借鉴西方经济学的伦理传统,依据市场化的演进发展不断拓宽视野,对经济学研究方法进行积极的革新。在经济发展中,确立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内容的经济伦理标准。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西方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论述除了先天给定的人口规模巨大之外,其他共同富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平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四大特征,可以通过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总结中国自己的发展经验而提出的新结构经济学所主张的,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共同作用下,按照具有辩证唯物主义物质第一性特征的、即在每个时点上给定又随着时间动态变化的要素禀赋,以及禀赋结构决定的比较优势来选择产业、发展经济而实现。并且,每个发展中国家在当前拥有的禀赋下,总有一些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根据每个发展中国家现在有的,总是能找到它可以相对做得好的,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共同作用之下,把能做好的做大做强,每个发展中国家都能够长期稳定快速发展,追赶上发达国家,贡献于共享繁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意识形态以马列主义为基础,它体现着一种“强势”的、“革命型”或“运动型”的特征。毛泽东之后,“运动型”特征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改变。本文从三个阶段分析意识形态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关系,强调自1976年开始,中国经济和意识形态的发展逐渐呈现出显著的相互推动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许多政治家和经济学家对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系列观点。总体而言,中国经济取得成功,归功于中国共产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归功于我们遵循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并结合中国国情,探索出符合中国实际的经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我想从大历史的角度看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顺应全球化理念在全球化之前很久,人类有一个走向全球的过程。到一万多年前的时候,我们人类已经从一个地方走向全球所有适合人生存的地方。分割一万多年之后,也就是五百多年前开始,世界开始又相互联系起来了,开始了一个我们现在叫“全球化”的过程,这个全球化开始的标志就是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  相似文献   

9.
尚小平 《求知》2001,(2):40-41
2000年我参加了由中组部和市委组织部统一组织的第15期赴新加坡经济管理高级研究班,经过近半个月的培训、学习和考察,对新加坡经济发展的经验有了一定的了解。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经济学方法论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从经济学方法论的角度,研究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这两大经济学理论体系产生、发展的秫络,阐明了它们在哲学基础、对人的假设、研究的出发点和侧重点等方面的根本差异,并从研究对象的互补性以及某些具体研究方法的共同适用性等方面阐述了这两大理论体系之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本最后还探讨了我国经济学方法论的合理发展趋。  相似文献   

11.
中外学者从不同视域对灾害经济与管理问题进行了研究,形成了一些有价值的见解,各国政府在防灾减灾、灾后重建等方面也积累了大量有益的经验。汶川特大地震导致的惨重损失及灾后重建出现的问题,凸显在借鉴既有的理论与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以人文本的灾害管理机制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12.
新经济增长理论对中国经济发展及现代化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提出了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含义、特征及在美国的实践,指出知识经济的到来使新经济增长成为可能,而中国经济如想在21世纪实现一系列战略目标和超越式发展则必须以新经济增长理论为指导。  相似文献   

13.
“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社会敲响了建立预警机制的警钟。我们必须把握和秉承灾害预警首先是科学工程,同时也是社会工程、政府的责任工程这一行业规律,建立起科学的预警机制。”新冠肺炎疫情导致了重大人员死伤.深度、广泛影响了中国乃至全球。作为灾害预警领域的科技工作者,从这场疫情防控战中,深刻感受到预警工作的重要性和深度、广泛应用多灾种预警体系的紧迫性。通过讨论新冠肺炎疫情对灾害预警工作的十条启示,希望能为突发事件的预警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在灾害治理过程中“无(未)知”现象层出不穷,“离灾优于防灾、防灾优于救灾”这一反思性理念应运而生。离灾以“与灾害共存”、“和自然共生”及“共生共荣”为基本理念,提倡人类在灾害经验反思基础上运用最新科学技术和非结构措施建构社会系统良性运转策略。离灾政策主要包括离灾城镇建设、离灾建筑品质、离灾用品及机制评分制度、离灾人员认证制度、离灾意识培养和非结构式措施运用等,主张将不合理、不必要的防灾费用用于离灾建设,同时以“山、路、桥、河”为共治对象,并落实灾后重建生态保育复育理念、制定“离灾不离村、离村不离乡”和永续社区发展等策略以最大限度减少灾害带来的冲击。离灾政策尽管存在着短时期内效益难以显现、成本高、实际运行效果不确定和不同政策目标难以取舍等局限,但无庸置疑,它对于我国灾害治理具有极为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后,疫病灾害仍不时袭扰着中国的大地,给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也对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形成了严峻的考验。对此,毛泽东提出了应对疫病灾害的诸多战略之策。这些战略之策不仅在解决当时的疫病灾害问题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也为后来如何更好地解决疫病灾害难题提供了以史为鉴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王军旗 《理论导刊》2006,1(12):48-49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开放的理论体系,它在批判地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得以创立,也应在借鉴西方经济学的合理因素中求得发展。面对西方经济学的挑战,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工作者,应该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前提下,吸收西方经济学中反映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规律的科学成份,推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创新。  相似文献   

17.
我国“入世”在即。加入世贸组织将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重大而浑远的影响,我们必须认真对待,以便抓住机遇,化解挑战,促进发展。“入世”对中国的宏观经济会产生全方位的影响,因而我们在国内政策方面应对此作出相应的调整。“入世”也将使我国的企业面临更多更直接的压力.因此必须加快改革步伐,转换经营机制,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应按照国际惯例和规则保护我国的民族工业。只有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有效利用国际经贸规则,趋利避害,才能充分发挥我国的优势,保持经济的稳定和发展。相应地,我们应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性转变,努力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8.
曾铮 《理论参考》2010,(9):49-51
如果把“十二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看成是一幢房子的话,那么这个房子的顶层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地基是“经济重大转型期”,墙体是“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梁柱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9.
灾害与政治间的联系已逐渐受到关注,而关于二者之间关系的理论构建尚缺乏系统性.受到灾害认知理念双向互动模式的影响,政治—行政研究领域逐步展开对灾害的政治学视域的研究.从灾害管理的政治理论视角、灾害管理的政治研究的学科身份及议题避责政治、府际政治、批示政治以及框架竞争政治可被视为中国灾害管理政治研究的核心议题.  相似文献   

20.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在经历了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之前的经济发展方式所带来的弊端也凸显出来。资源、环境等方面并没有随着经济增长而有很大的提升,相反,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显现出其局限性的一面,继续放纵下去已经很难再有长足的进步。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当下的重要问题。马克思的经济增长理论,对于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有着比较详尽的揭示,也同样对于市场经济之下的发展方式有着切实的作用。因而在进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同时,应当对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当中的经济增长理论进行借鉴,用以指导和对照自身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