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调查采用吉林省兽医科学研究所提供的猪囊虫病ELISA检测方法及诊断液,于1987年10月对我区驻陕甘宁青四省(区)部队的17个单位的猪群血清共608份进行了猪囊虫抗体血清学检测,检出阳性42份,阳性检出率为6.91%。17个受检单位的猪群血清有10单位检出猪囊虫抗体,其中,以驻陕西陇县某部为最高,达26.09%,青海玉树分区检出率最低(2.38%),经统计学处理,相差非常显著。按受检单位驻地分省(区)统计结果:陕西检出率为9.52%;甘肃检出率为6.81%;宁夏为5.63%;青海为7.26%,分省统计结果经统计学处理,相差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1988~1989年,对兰州军区部分军马场和牧场进行了牛蓝舌病的调查;并采用青岛动物检疫总站提供的牛蓝舌病凝胶免疫扩散诊断抗原进行了血清学抽样检测。调查结果表明我区部分牧场自1983年来牛蓝舌病呈散发,但未引起死亡。血清学抽样检测不同品种牛224头份,检出阳性19头份,阳性率8.48%。其中青海五十六基地牦牛血清65头份,阳性9头份,阳性率达13.85%;甘肃山丹军马场褐牛血清为108份,阳性8份,阳性率为7.41%;陕西北关农场奶牛血清51份,阳性2份,阳性率占3.92%。经统计学处理,不同品种的牛阳性率无显著性意义(P>0.05)。  相似文献   

3.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广西、广东军警犬进行了弓形虫和旋毛虫血清抗体调查。采样101份,其中广西30份,广东71份。检出弓形虫抗体阳性5份,阳性率4.95%;旋毛虫抗体阳性1份,阳性率0.99%;广西的弓形虫、旋毛虫阳性率均为3.33%;广东弓形虫阳性率为5.63%,旋毛虫未检出。  相似文献   

4.
从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和四川五省(区)部分地区的黄牛群、牦牛群采集血清,用细胞中和试验检测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BVD/MD)抗体,结果黄牛群BVD/MD阳性检出率为46.15%,其中宁夏黄牛群的感染率最高(55.95%),其次为甘肃(41.48%)和陕西(40.60%);牦牛群BVD/MD的阳性检出率为30.08%,其中四川牦牛群感染率最高(38.46%),其次为甘肃(29.41%)和青海(28.00%)。  相似文献   

5.
采用中国农科院兰州兽研所提供的间接血凝诊断液和试验方法,对我区驻陕甘宁青四省区28个单位共4340份人畜(禽)血清进行了弓形虫抗体检测,检出阳性283份,阳性检出率为6.52%。其中检测人血清973份,检出阳性38份占3.91%;检测猪血清916份,检出阳性240份占26.20%,检测马(骡)血清1108份,检出阳性1份占0.09%;检测牛血清570份,检出阳性2份占0.35%,检测羊血清647份,检出阳性1份占0.15%;检测兔血清81份,检出阳性1份占1.23%;检测犬血清11份、鸡血清34份,均未检出阳性。  相似文献   

6.
1986年4月~1987年2月用甘肃省人民医院的棘球蚴微量间接血凝诊断液,对驻陕甘宁青4省(区)24个团以上单位共1776份人畜血清进行了抗体检测,检出阳性456份,检出率为25.68%。人血清941份,阳性113份,阳性率占12.01%(其中:藏、蒙族人67份,阳性13份,占19.40%;汉族人874份,阳性100份,占11.44%。男性909份,阳性107份,占11.77%,女性32份,阳性6份,占18.75%);牛血清266份,阳性132份,阳性率占49.62%;羊血清569份,阳性211份,阳性率占38.08%。感染棘球蚴阳性抗体最高滴度人血清1:256,牛血清1:8192,羊血清1:4096。  相似文献   

7.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血清抗体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间接血凝试验对来自甘肃、陕西、宁夏、河南、湖北、湖南和海南7个省(区)的1470份猪血清进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血清抗体检测和分型鉴定.结果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平均抗体阳性率为20%,其范围为0-60%;分型鉴定表明,各省(区)的血清型不尽相同,主要为1、3、7型.  相似文献   

8.
作者采用人的乙型肝炎ELISA诊断试剂盒检测动物的乙型 肝炎。结果HBsAg检测黄牛血清43份,阳性率为2.3%(1/43); 肝浸液43份,阳性率为27.9%(12/43);肌浸液43份,阳性率为9.3 %(3/43);鸡血清72份,阳性率为12.5%(9/72);牛奶37份,阳性率为10.8%。HBeAg检测黄牛血清43份,未检出阳性;肝浸液43份,阳性率为11.6%(5/43);肌浸液43份,未检出阳性;鸡血清72份,阳性率为2.8%(2/72)。其结果表明黄牛、鸡、奶牛均感染类人乙型肝炎病毒,并广泛存在于肝脏、血液、肌肉及牛奶中。  相似文献   

9.
1997~1998年从山东、河北、河南、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和四川等8省(区)部分地区采集肉用牛、肉役兼用黄牛及牦牛血清样品642份,用间接血凝试验检测衣原体抗体.结果肉用牛平均阳性检出率为32.6%(13.6%~72.7%);牦牛为18.7%(10.0%~25.6%);肉役兼用黄牛为15.2%(9.5%~16.8%).  相似文献   

10.
1991年5~12月,在甘肃省肃南县从不同生态环境下放牧的牦牛群采血清99份,用ELISA检测莱姆病流行情况,其中采自草甸草原牦牛群血清58份,检出阳性血清38份,阳性率为65.52%;采自灌丛草原牦牛群血清41份,检出阳性32份,阳性率为78.05%。总阳性率达70.71%(70/99)。  相似文献   

11.
采用IDEXX公司生产的ELISA试剂盒对 2 0 0 1年 8月至 2 0 0 2年 8月湖北、河南、福建、浙江等省的大中型猪场猪生殖和呼吸系统综合征 (PRRS)的流行情况进行了血清学调查。共检测84 4份血清 ,检出阳性 382份 ,阳性率为 4 5 .2 6 %。其中湖北省猪场的 6 6 1份血清 ,检出阳性 2 4 9份 ,阳性率 37.6 7%。 4 83份种猪血清 ,检出阳性 2 4 4份 ,阳性率 5 0 .5 2 % ,36 1份仔猪血清 ,检出阳性 14 1份 ,阳性率 4 0 .0 6 %。在被检的 5 0个猪场中 ,检出PRRS血清学阳性猪的猪场 4 1个 ,占 82 .0 0 % ,其中湖北省的 38个猪场 ,检出PRRS阳性的 2 9个 ,阳性率 76 .32 %。  相似文献   

12.
将纯化猪囊虫、旋毛虫、弓形虫抗原分别定点包被于直径为5mm的混合纤维素酯微孔滤膜上,制成三虫组联快诊膜;自猪耳尖采取全血10μl作为Dot-ELISA检测样品,2小时内同时检测3种寄生虫病。以猪囊虫、弓形虫抗体阳性血清各90份、旋毛虫阳性血清26份进行检测,只在其相应位点呈阳性结果,无交叉反应;对720头份商品猪血清进行检测,其阳性检出率分别是:猪囊虫4.3%(31/720),旋毛虫0.14%(1/720)、弓形虫抗体阳性46.7%(336/720),与当地检出率平行:用350头商品猪的微量全血和其相应微量血清进行检测对比,结果猪囊虫阳性检出率,微量全血法为4.3%(15/350),微量血清法为4.6%(16/350),弓形虫抗体阳性检出率,微量全血法为45.7%(160/350),微量血清法为47.1%(165/350),经X~2检验,两种样品检测结果相差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3.
应用已建立的分泌抗弓形虫MCAb杂交瘤细胞株(3C_2)诱导小鼠腹水,在50%(NH_4)_2SO_4溶液中4℃保存二年后,经盐析纯化,致敏戊二醛化鞣化绵羊红细胞制备抗弓形虫单克隆抗体反向间接血凝诊断试剂(MCAb-RIHA)检测已纯化的弓形虫可溶性抗原,灵敏度为7.43μg/ml;应用该诊断试剂对甘肃省部分弓形虫流产高发区的绵山羊血清435份(其中天祝县125份、古浪县121份、景泰县189份、高台县种猪场猪血清65份和人工感染羊兔的血清29份进行了弓形虫循环抗原(CAg)检测,共检出CAg阳性血清160份,阳性率30.3%(160/529),同时用IHA和RIHA诊断法对529份血样进行了血清、抗体(Ab)和CAg的检测和比较。结果表明,用以上两法同时检测的529份血样结果:151份Ab阳性,阳性率28.5%(151/529),107份中Ab、Ab均为阳性,占CAg阳性总数66.9%(107/160),占Ab阳性总数70.9%(107/151)。仅检出CAg阳性数53份,仅Ab阳性数44份,各占阳性总数的33.1%(53/160)和29.1%(44/151)。证明受检羊群和猪场同时存在既往感染史(Ab)和现症感染(CAg)。进而证明McAb-RIHA方法对弓形虫病早期诊断、流行病学监测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对前期研制的布鲁氏菌omp25基因-PCR试剂盒的保存期、特异性和可重复性进行了测定,并应用该试剂盒对采自宁夏、甘肃、内蒙古、山西、黑龙江、新疆省(区)的98头血清凝集试验(SAT)阳性乳牛的6批98份乳样和350头SAT阴性乳牛的2批350份乳样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显示,PCR试剂盒与SAT的阳性符合率为100%(98/98),阴性符合率为97.71%(342/350);从SAT阴性乳牛的乳样中,用PCR试剂盒检出8份阳性,表明其敏感性高于SAT;对2株田间野毒Br-gs和Br-nmg株进行了克隆与测序,二者与标准菌株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9.8%和100%。试验结果证实,本试剂盒的可重复性良好,特异性较高,-20℃下的有效保存期为5个月。  相似文献   

15.
应用间接血凝试验(IHA)对云南省大理、丽江、红河、玉溪、昆明等地区的主要家畜进行了弓形虫抗体检测,共抽查家畜血清1076头份,发现阳性125份,阳性率为11.62%。其中包括,猪血清525份,阳性率为20.19%;马132份,阳性率为1.51%;牛205份,阳性率为1.44%;羊202份,阳性率为6.93%。检测抗体滴度均达到或超过1:64。猪的阳性检出率最高,很可能是云南地区人畜自然感染弓形虫的重要感染源。  相似文献   

16.
笔者利用补体结合试验和病原检查相结合的方法,首次在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四省(区)23个县发现绵羊边虫。经实验证实,血清学检疫的最佳季节应在媒介蜱大量侵袭后1个月左右进行为宜。可疑带虫羊的脾切除后,可使虫体大量繁殖,在检疫地区以优势种蜱感染健康除脾羊可揭示边虫存在与否,这两种方法均可作为检疫的补充方法应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乳胶凝集试验对我国部分地区的猪血清样品进行了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在检测的1004份猪血清样品中检出阳性510头份.阳性率为50.8%,其中1999年检测420份,检出阳性129头份,阳性率为30.7%,2000年检测584份,检出阳性381头份,阳性率为65.2%.同时对其中的299份血清样品用乳胶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同步检测血清抗体,结果,乳胶凝集试验检出阳性194份,阳性率为64.9%,试管凝集试验检出阳性154份,阳性率为50.5%.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绵羊和山羊嗜血支原体在甘肃、辽宁、内蒙古、宁夏、重庆、海南等地的流行状况及病原种类,利用瑞氏染色方法和已发表的嗜血支原体通用qPCR方法,对2011—2015年间采自上述地区的绵羊和山羊血液样品346份进行了检测,并对部分qPCR阳性样品扩增产物进行了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在甘肃、内蒙古的绵羊样品中和重庆、海南的山羊样品中检出嗜血支原体;其中,瑞氏染色方法的绵羊样品阳性率为12.45%(33/265),山羊样品阳性率为24.69%(20/81);qPCR绵羊阳性率为22.26%(59/265),山羊阳性率为37.04%(30/81)。对部分阳性样品的qPCR产物进行的序列分析结果显示,绵羊样品中5/7份为绵羊支原体和绵羊嗜血支原体待定种共同感染,1/7为绵羊支原体感染,1/7为绵羊嗜血支原体待定种感染;山羊样品中,2/3为绵羊支原体感染,1/3为绵羊嗜血支原体待定种感染。本文在我国首次证实山羊和绵羊中流行绵羊支原体和绵羊嗜血支原体待定种两种不同的嗜血支原体,且绵羊中存在两种嗜血支原体共同感染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应用Dot ELISA法对西宁市某屠宰点 71份牛胴体淋巴结进行了沙门菌检测 ,同时与常规分离培养鉴定技术比较。结果 ,在 71份牛胴体样本中 ,用Dot ELISA法检出沙门菌阳性 33份 ,阳性率为 4 6 .4 8% (33/71) ;而用常规分离培养鉴定技术检出沙门菌阳性 31份 ,阳性率为 4 3.6 6 %(31/71) ;2种方法的阳性符合率为 81.82 % ,阳性检出率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相似文献   

20.
土壤中食线虫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线虫诱导培养方法,自甘肃、青海、新疆、陕西、河南等五省(区)采集的234份土壤样品中分离获得了食线虫真菌23株,形态学分类研究表明,它们分属于9属22个种(包括:节丛孢属9个种、隔指孢属2个种、单顶孢属4个种、镰刀菌属2个种、钩丝孢属2个种、轮枝孢属1个种、被孢霉属1个种和茎点霉属1个种)和1株未定种。本研究为开展家畜线虫病的生物防治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