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8年8月8日发生的俄格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它不仅导致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真正迈向独立,同时也使俄与西方关系出现全面恶化势头,国际法的有关规定受到质疑,联合国的权威性再次受到挑战,世界多极化进程步伐加快。此次事件的影响力还在发酵,本文只对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趋势予以分析,更长远的影响和变化值得继续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俄美关系在经历了短暂的“蜜月”和合作与竞争期之后,两国在国际战略和地区问题及双边关系诸多领域矛盾和分歧叠现,相互之间的正面较量和冲突达到了冷战后前所未有的程度。俄罗斯为维护自身安全,不得不调整其对美政策和安全战略:政治上强烈反对北约新战略及北约东扩;军事上加强防范和威慑力量;加强对独联体外交力度,对东欧国家“诱压并举”;以战略伙伴关系拉紧亚太重点国家;调整俄罗斯安全战略。未来的俄美关系中战略利益的冲撞还会增多,但由于对抗有损两国的根本利益,加之俄美互有需求,俄无力和无意与美全面对抗,俄美关系将呈现斗争与合作相互交织的基本态势。  相似文献   

3.
冯玉军 《外交评论》2022,(6):72-96+6-7
俄乌冲突是后冷战时代乃至二战结束以来世界发展的一道分水岭,将引发欧洲、欧亚地区格局的深度演变,也将对世界秩序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相持不下的战事给冲突双方造成巨大损失,乌克兰饱受战火摧残,俄罗斯受到多方孤立和制裁。无论最终战局如何,俄罗斯在政治、经济和外交上都已遭遇重挫,预计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其在国际政治和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影响力将呈下行趋势。俄乌冲突也是后冷战时代欧洲安全体系所遭遇的最重大危机,将极大改变俄罗斯与欧洲之间的相互认知,导致俄欧关系的急剧变化,并引发欧洲安全格局与秩序的历史性重组。受俄乌冲突刺激,原苏联国家的“离俄倾向”潜滋暗长,欧亚地区将呈现更加多元开放的发展态势。在全球层面,俄乌冲突导致全球供应链与产业链的加速断裂与重组、全球贸易与投资规则的持续更新与再造、大国关系的进一步复杂化以及全球与地区安全架构的改革与重塑。  相似文献   

4.
俄乌冲突是后冷战时代乃至二战结束以来世界发展的一道分水岭,将引发欧洲、欧亚地区格局的深度演变,也将对世界秩序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相持不下的战事给冲突双方造成巨大损失,乌克兰饱受战火摧残,俄罗斯受到多方孤立和制裁。无论最终战局如何,俄罗斯在政治、经济和外交上都已遭遇重挫,预计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其在国际政治和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影响力将呈下行趋势。俄乌冲突也是后冷战时代欧洲安全体系所遭遇的最重大危机,将极大改变俄罗斯与欧洲之间的相互认知,导致俄欧关系的急剧变化,并引发欧洲安全格局与秩序的历史性重组。受俄乌冲突刺激,原苏联国家的“离俄倾向”潜滋暗长,欧亚地区将呈现更加多元开放的发展态势。在全球层面,俄乌冲突导致全球供应链与产业链的加速断裂与重组、全球贸易与投资规则的持续更新与再造、大国关系的进一步复杂化以及全球与地区安全架构的改革与重塑。  相似文献   

5.
《外交评论》2016,(1):60-81
2015年9月,普京在经过精心准备后,出其不意地对叙利亚境内的"伊斯兰国"目标展开大规模空袭,推动叙利亚危机进入新阶段,俄罗斯的中东战略也进入关键时期。普京在叙利亚的强势举动,不仅事关反恐安全,更希望借此达到"撬动"中东地缘政治板块、改善俄美以及与西方关系的政治目的。面对国际恐怖主义和中东地缘政治的复杂形势,普京全面而周密地设计了针对叙利亚战争的战略战术,充分检验并展示了俄罗斯的军事装备水平和实战能力,在这场堪称新地区战争的混合战争中占得先机,赢得主动,对此我们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2001年9月11日针对美国的恐怖袭击震惊了世界,迫使美国调整了对外政策,准备建立世界性的反恐联盟。这个事件为俄美关系的改善提供了契机,俄罗斯的对外政策也随之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大力支持美国的反恐行动,不但在军事上帮助美国打击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甚至作出巨大的地缘让步,向美国敞开了中亚的大门。这是普京为改善俄美关系所做的一系列努力,但这是伴随着俄罗斯要求自身利益的行为,俄罗斯在作出让步的同时,也要求美国在关系俄罗斯重大利益的问题上作出相应的反应。一、“9.11”之后的俄美关系。首先,关于西方国家对待车臣恐怖主义的问题。车…  相似文献   

7.
美国对俄罗斯政策主要由美国在国际体系中的实力地位、国内因素、美对俄认知等因素决定。冷战后 ,由于国力差距悬殊 ,美国掌握着美俄关系的主动权 ;2 1世纪初 ,美国共和党政府上台后 ,凭借“一超”的实力地位 ,追求主导世界秩序的“单极”战略 ,在对外政策中奉行美国利益至上的“单边主义” ,强调地缘政治利益、重视传统安全 ,以实力和对抗解决问题 ;俄罗斯大国倾向、外交战略、国家的“非民主”特征导致美对俄非良性认知等使得布什政府视俄为战略竞争对手 ,实行弱俄、防俄政策。  相似文献   

8.
乌克兰危机发生后,2014年欧洲和国际能源市场总体上并未呈现大起大落态势,全球油气价格反而稳中有降,这一表象的背后隐藏着俄、美、欧之间复杂的能源博弈。虽然俄罗斯没有如2006年和2009年那样切断对乌克兰的天然气供应,能源供应也未成为本次危机中威胁乌克兰和欧盟国家的焦点事件。但鉴于俄、乌两国分别是全球最重要的能源生产国和过境国,能源仍可能是俄、美、欧各方推进自身内外政策的重要工具。在此次危机中,俄罗斯"以我为主",坚持政经分离的政策,不希望政治冲突影响自身能源利益。美国"主动进攻",试图通过金融工具来影响能源价格,利用俄罗斯经济与国际社会接轨的一面,对俄罗斯施加压力。相比之下,欧盟在能源供应来源方面虽然仍旧处于弱势和被动地位,但已开始加速多元化步伐,并将继续强化与美国的合作。俄、美、欧三方激烈的能源博弈,围绕地缘政治的权力逻辑和全球治理的建章立制逻辑而展开,直接推动俄罗斯能源出口重心东移,为中国主动对俄施展能源外交、中日韩能源合作以及中美能源经贸合作提供了机遇。作为世界能源领域的需求大国,中国应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以确保充足的外部能源供应和国内能源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9.
政府与公众沟通渠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社会经济发展同时,各种利益关系变得更加复杂,社会生活中的利益矛盾和冲突变得更加明显,信访、上访、群体性事件逐年增加,影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要求政府要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拓宽政府与公众间的沟通渠道。  相似文献   

10.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始终没有放松对所谓"不听话"和"非民主国家"的改造战略,普京领导的俄罗斯无疑是其最想改造的重要目标。美西方对俄改造的手法主要有:不断加大对俄反对派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对俄境内反政府活动煽风点火,推波助澜,等等。普京深知西方对俄罗斯的险恶用心,要求相关部门对全球发生的"颜色革命"进行深入研究,在立法上,推出系列法律法规,阻击"颜色革命";在行动上,主动出击,反制西方颠覆活动,以及在社会领域、政权建设等方面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以防范和应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