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很多研究中国外交的西方学者认为中国外交政策和行为不合理,不符合西方国际规则,并难以预测。那么中国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国际社会中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采取了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和行为呢。什么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与行为的主要因素和形态?1982年以前冷战时  相似文献   

2.
有位哲人说过一个既趣味浓浓又发人深思的故事:有些事物乍看比较明晰,人人皆知,但一经提出,要你回答,往往茫然,不知从何说起。比如,“什么是人?”就是这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外交的最高决策人无疑是毛泽东。毛泽东代表着新中国的国家行为。因此,毛泽东的外交战略思想实际上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战略思想,它们之间是一个指导与行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同样,作为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结晶的毛泽东思想,其外交思想也凝结着诸如周恩来等众多中国领导人的外交思想,所以说,毛泽东的外交战略思想与周恩来的外交实践是一个有机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领导人较早明确地接受了全球化的概念和思想,认为全球化是世界的发展潮流和趋势;在全球化条件下,全世界各国的利益和命运连在了一起;世界不再是零和游戏,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依赖。中国政府认为世界的潮流、主题是“和平和发展”,中国的外交战略也确定为“和平发展”,即外交的内容和目标是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和保持良好的和平环境,同时,中国外交势力“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6.
2013年以来,中国伙伴关系外交在历史积累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和丰富。截至2017年年底,从伙伴关系数量上看,新建伙伴关系48对;从伙伴关系质量上看,五年间,高层级的伙伴关系数量达到48对,伙伴关系升级次数达47次;从伙伴关系的体系结构来看,在范围上,中国的伙伴关系国家遍布全球,在层次上,双边性和区域性伙伴关系架构已经建成,全球性伙伴关系网络已初具规模。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伙伴关系外交呈现出量变和质变同时演化、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同时兼顾、双边和多边关系共同推进的显著特征,彰显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风范。在中国外交的未来发展中,伙伴关系既是中国外交体系发展的基石,也是中国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动力和基础,更是践行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7.
韩半岛南北和中国海峡两岸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遭到分裂的。南北韩自1971年开始南北对话以来到现在,进行了近200多次的接触和对话,但仍没有取得明显的成果,双方至今维持着互相反目和敌对的状态。与此相反,中国大陆和台湾自1987年开始两岸  相似文献   

8.
印度作为一个正在崛起中的大国,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缘战略位置和蒸蒸日上的经济实力,使它在当今国际格局中的地位正在不断上升.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国际社会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国际体系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一些国家内部的政治稳定性下降,国家行为方式中的机会主义色彩增强,国际合作中强有力的领导者缺位。面对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和新特点,中国外交战略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以确定维护和拓展自身利益的有效空间和政策手段。  相似文献   

10.
《南风窗》1990,(9)
遵循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部署,从广州的特点出发,今后十五年广州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搞活的总方针,强化中心城市的多种功能,充分发挥一个枢纽、两个扇面的辐射作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处理速度、比例和效益的关系,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保持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增长;坚持技术改造与技术进步,不断创造新的技术买力,使广州经济发展建立在新的技术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与外交政策之互动关系研究(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国际政治主要特征是政治关系的经济化和经济关系的政治化。这就是说,在国际交往中,各国都把财富的获得作为重要目标,经济因素成了国家政治关系的主要内容。在这些国际关系的变动中,中国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经济崛起,紧接着导致其政治势力上升以及潜力巨大的军事力量的出  相似文献   

12.
大外交视域下的中国外交人才培养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和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外交展现的是一种大外交的前景,不仅包括传统的官方外交,更包括日益活跃的民间外交。外交外事工作人员是外交工作的执行者和权益的代言人,在外交外事人员中,外语人才占据了很大比例并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中国外交大战略背景下的外语人才的培养与现实需求还不适应,亟待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相似文献   

13.
王帆 《当代世界》2014,(2):17-21
<正>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继续改革的蓝图已经绘制,围绕着一系列改革的设想,中国外交战略的变革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时期,而观念的变革也将成为其中重要的一环。观念属于文化,战略观念转变是战略文化发展变化的必然反应。为了解决中国存在的挑战,破解发展难题,必须深入研究新情况、新问题,谋求观念变革与创新,观念也是生产力,能够更快更好地实现民族复兴的宏愿。  相似文献   

14.
冷战的结束使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外交都面临着转折,对一些重要国家来说尤其如 此。日本作为一个世界经济大国,其外交同样面临一个转折期。冷战后的日本外交如何发展,令人注目,因为它对整个国际形势、特别是对东亚地区的国际形势将产生重大影响,这一点对同为东亚大国的我国显得尤为重要。 冷战后,日本继承了80年代初中曾根曾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变迁与中国外交战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提供了中国对外政策变迁的一大根本背景和动能。两个寓于中国社会变迁中的、密切相连的概念———“经济第一”和“愈益并入世界体系”———可被用作概览和分析当代中国外交战略的一项主要工具,据以揭示和阐说在此背景下中国外交战略的新特征。本文主要在三个层次上进行这样的讨论:第一,中国外交战略基本目标;第二,中国外交战略缔造机制;第三,中国外交战略工具。最后,经过在“经济第一”和“愈益并入世界体系”概念框架内的分层次解析后,还需要多少着重地展示该框架本身的固有局限和外交转型的有限性,以避免就中国外交战略和亚洲国际关系的复杂未来做出简单化的错误判断。  相似文献   

16.
杨毅 《国际展望》2010,(5):19-20
<正>新中国建立以来,外交战略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49年至1978年,主要表现为抵御外来威胁,维护共和国安全。新中国建立以后,面临着巨大的外来威胁,其核心任务是确保中国生存,这如同足球比赛中的密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外交现状与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中国的外交政策及战略日益成为牵动整个国际格局变化的重要因素,外界对中国外交的关注也日益强化。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大庆之年,新中国外交也走过了60年不平凡的历程,此时对中国外交进行一个评估可以说适得其时。以改革开放为分界点,  相似文献   

18.
美国战略东移考验中国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志华 《南风窗》2011,(25):80-81
美国在东亚的一系列动作,本质上带有防御性的特点。对于周边国家,中国没必要无谓地示强,但也不能过度地释放善意,关键是要做到立场坚定,向外界展示自己是有底线的。在刚刚过去的11月,从夏威夷APEC峰会到巴厘岛东盟系列峰会以及东亚峰会,国际政治进入亚洲时刻。而无论是11月12日开始的APEC峰会还是11月19日闭幕的东亚峰会,美国都是当之无愧的主角,而且这位主角的大多数台词都与重返亚洲有关。更为关键的是,在国际舆论看来,美国这位主角的剧本几乎都围绕中国展开。对于美国主演的这幕王者归来大片,中国不会感到轻松。军事上,美国在  相似文献   

19.
今年6月20日,北约在南联盟军队全部撤出科索沃之后,宣布正式停止对南联盟的轰炸。这场历时78天、造成6000平民伤亡、近百万人颠沛流离、受害国财产损失高达300亿美元的战争终于划上了句号。停战后,双方都宣布自己“取得了胜利”,特别是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更是趾高气扬。如何看待科索沃战争及其与中国外交战略的关系,是一个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以权力来界定的国家利益概念是西方经典现实主义学派国际关系理论的出发点。近年来国家利益的概念在我国的国际政治学研究和外交政策制定过程中,也逐渐成为广泛运用的学术范畴和论证出发点。能否就此断定,中国外交战略的指导思想或者说出发点,已经转为或者说应该就是中国的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