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核能安全问题和环境保护问题不仅是每个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同样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涉及到各个国家的利益,也涉及到全人类的利益。因而,完善和强化相关立法和规定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建设中原经济区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如何实现中原经济区开发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发展成为当下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直接关系到中原经济区开发建设目标的实现。中原经济区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离不开完善的法制保障,在农村生态环保立法普遍缺位和滞后的现状下,加强相关立法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3.
张金艳 《人民论坛》2011,(12):100-101
建设中原经济区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如何实现中原经济区开发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发展成为当下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直接关系到中原经济区开发建设目标的实现。中原经济区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离不开完善的法制保障,在农村生态环保立法普遍缺位和滞后的现状下,加强相关立法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4.
四、鄱阳湖生态环境保护立法构想鄱阳湖生态环境保护立法涉及的范围广,调整的对象较为复杂,立法难度大。摆在立法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面前的任务,首先是必须有一个科学、合理的立法架构,才能解决好鄱阳湖生态环境保护应该怎样立法、具体规范什么内容的问题,才能解决好法规的针对性、操作性、科学性和实效性的问题。笔  相似文献   

5.
胡建华 《前沿》2010,(15):172-176
在国家大力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背景下,加强乌江流域环境保护法制保障具有重大意义,针对乌江流域环境保护法制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建议宜从加强乌江流域地区生态环境的立法、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完善生态环境的执法和司法等方面来切实加强乌江流域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以期实现乌江流域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及乌江流域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安全。  相似文献   

6.
王中伟 《传承》2007,(7):76-77
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得到了蓬勃发展,但与此同时带来的环境问题成为全球亟待解决的社会难题。针对旅游业所存在的环境问题,应采取:加强旅游环境保护的科研工作和旅游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工作;进行旅游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在旅游区发展建设中做好旅游环境规划;控制热点旅游区的旅游规模;加强旅游环境立法。  相似文献   

7.
西部生态补偿机制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忍丽 《求索》2011,(3):162-163,251
西部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而现行的立法规范的不足却难以遏制生态危机的恶化。完善《环境保护法》,颁布区域性生态保护法及地方性法规势在必行。我们应明确不同层次环境保护法应遵循的原则、指导思想、保护范围、补偿主体、补偿标准,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完整、科学系统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8.
王小民 《理论月刊》2006,(9):147-150
由于环境恶化,环境安全的重要性日益被国际社会重视。国际社会加强了对环境问题的合作。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环境保护上存在分歧和对立,对环境危机的原因、环境保护的原则和承担的责任有不同的看法。南方和北方在国际环境立法和国际贸易上也存在利益冲突,这影响了南方和北方在环境问题上的合作。发达国家只有承担更大的责任,首先采取行动,对发展中国家进行资金和技术援助,国际环境安全才能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环境法律保护,存在环境保护法治理念不足、环境保护专项立法缺失、环境保护法律调整机制失衡、环境保护法律运行机制偏轨等问题。对此,应当树立依法治理的新农村环境法治理念,填补农村环保专项立法空白,并建立多元的农村环境保护法律调整机制。  相似文献   

10.
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事关城市环境安全、城市国际形象和市民身体健康。在1994年制定的《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的基础上,10月28日,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 修订草案曾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体现了立法的民主性,得到了市民的热情响应;“环境污染全过程控制”理念在条例中展露无疑;群众特别关注的环境问题在立法中有所回应;一些法律“真空”得到填补,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强……新修订条例的出台,标志着上海的环境保护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1.
核能危机是现代性的副产品与负面效应。从风险社会视域反思核能危机,是对科技理性的反思与批判,但不能否定核能本身的价值与意义。核能安全与公众对风险的接受性、技术进步和政治治理密切相关。责任是核能伦理的关键维度,正当、安全与平等是构建核能伦理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2.
核能利用所隐含的环境风险极具破坏力,防止核能环境风险不仅需要从技术的角度出发,更应当在法律层面提供支撑.我国是核能利用大国,防范风险应从技术、法律两个层面出发,但是如何突破法律困境是我国发展利用核能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海岛的保护开发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海域辽阔,海岛众多。海岛在资源、权益、国防等多个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另一方面,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海岛渔民的的生活与沿海有很大的差距。关注民生,海岛需要发展;关注国家安全与长远利益,海岛需要保护;要做好保护与开发,需要立法。该文总结海岛保护与利用的现状、成就,分析问题,提出设想,就海岛的利用、保护与管理立法向全国人大提出建议案,推动海岛立法。  相似文献   

14.
为使城市天然气利用工程的开发活动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将该工程建设中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对城市天然气利用工程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王伟 《中国发展》2008,8(4):27-32
天津滨海新区要建成生态城区,其开发开放离不开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该文着眼于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中生态环境保护,基于该区生态环境现状,在分析天津市十一五环境规划相关内容的基础上,从生态哲学、环境立法角度对滨海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进行了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16.
为使城市天然气利用工程的开发活动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将该工程建设中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对城市天然气利用工程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首尔核安全峰会使国际社会再度聚焦核恐怖主义及核能安全问题。这是一个特别的节点,距离2010年华盛顿核安全峰会启动国际核安全对话进程己过去两年,距离余波未息的福岛核事故发生也已有一年。对核安全威胁的切身感受促使53个国家和4个国家组织的领导人坐到一起,讨论确保核材料安保与核能安全等高度技术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需要法律支持,法制是保障,立法应先行。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地方立法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文章重点围绕投资法律制度、人才资源开发、产业结构调整、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四个方面,提出加快地方立法,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19.
充分认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切实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 最近一段时期,国际经济政治形势错综复杂。3月11日,日本东北地区发生里氏9.0级强震。由于地震引发的核电事故重新引起人们对核能安全、公共危机应急处理等问题的深刻反思,对未来国际核能利用产生重要影响。在日本大地震的同时,西亚北非长达几个月的政治"地震"仍在持续。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西部大开发已进入全面开发建设阶段,以专门立法促进开发、保障开发势在必行。文章从国家立法和地方立法两个层面,探讨西部开发立法和民族立法的衔接问题,指出只有西部开发立法和民族立法衔接一致,才能保证西部开发的成功和西部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