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传统社会主义理论中,私营经济是具有剥削性质的资本主义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原则相违背的。如何看待改革之后重新出现的具有资本主义特征的私营经济,这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实践中不断开拓对私营经济的理论认识,由对私营经济采取看一看的方针,到将私营经济看作是公有制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再到视私营经济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最终作出了私营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地位平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才政策的历史演变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1978年到1983年为“拨乱反正与恢复整顿”阶段;1984年到1991年为“逐步放开与分类管理”阶段;1992年到1999年为“市场取向与政策调整”阶段;2000年至今为“整合力量与全面推进”阶段。这一政策演变,反映出促进了我国人才工作的改革与进步。  相似文献   

3.
方涛 《实事求是》2014,(4):52-55
通过运用比较史学的方法,从会议时间、参会人员、会议内容、历史作用等方面,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共历次三中全会进行考察,可以发现:三中全会实现了制度化,决策进一步民主化,推进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4.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中国共产党作为我国的执政党,其行宪能力就更值得关注。要全面了解中国共产党行宪能力,必须充分考察中国共产党在各个时期遵守和执行宪法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农村政策取向演变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盛开  方彬 《求实》2006,3(12):99-102
中国共产党的农村政策,就是中国共产党治理农村的策略、方针、措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农村政策,有一个基本点和共同点,也就是改革。这个政策没有变,变化的是改革过程中农村政策的取向。农村改革不同阶段的农村政策取向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内容1978年至1984年底,农村改革的启动与突破阶段,中国共产党的农村政策以农民获得自主和实惠为取向;1985年至1992年初,农村改革的探索与展开阶段,中国共产党的农村政策以市场化为主要取向;1992年初至2002年底,农村改革的深化与攻坚阶段,中国共产党的农村政策主要以建立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为取向;2002年底至今,农村综合改革与创建新制的阶段,中国共产党的农村政策取向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让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6.
我国历朝历代都把屯垦戍边作为治理边疆的重要国策。中央政府大规模屯垦始于西汉,以后历代相袭。这对开发边疆、增进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巩固边防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及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以党的基本理论为指导,从各个历史时期的形势和党的中心任务出发,在继承中国历代屯垦思想和总结中国历代屯垦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创立并不断完善发展了党的屯垦思想。党领导的屯垦实践构成党的屯垦思想的现实基础,而党的屯垦思想又对各个时期党的屯垦实践予直接的、重要的理论指导。在党的屯垦思想指导下,党在各个时期的屯垦实践都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发挥了事关全局的作用。在纪念建党90周年之际,历史地考察党的屯垦思想,对于了解党的屯垦思想的创立和发展及其基本内涵,明了党的屯垦思想在党的思想理论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并丰富党的思想理论体系,通晓党的屯垦思想对党的屯垦实践的巨大理论指导价值及这一特殊实践发挥的特殊作用,更好地以党的屯垦思想为指导,开创我国当代屯垦事业的新局面,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当代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新形势新任务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破解改革发展难题,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思想法宝。厘清科学发展观的历史脉络,对于我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廖胜平 《唯实》2009,(8):14-18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改进、改善和改革党的制度建设,走过了一条由零散到系统、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之路,初步建立起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制度的完整体系,着力提高了制度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权威性,努力实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相似文献   

9.
丁俊萍  虞志坚 《探索》2012,(5):27-30
中国共产党的创先争优活动是在党的创先争优思想指导下进行的。中国共产党的创先争优思想伴随着党的建设的实践形成和发展的,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都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对创先争优问题作过丰富的阐述。考察改革开放以来不同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关于创先争优的基本思想,梳理这一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概括这一思想在不同时期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并揭示其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关系,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相似文献   

10.
文斌 《实事求是》2009,(4):76-78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领导文化体制改革是革除传统文化体制弊端、发展现代市场经济、提升文化生产力的三重因素交互影响的必然产物。文化体制改革大体经历了初步探索、系统展开、纵深发展三个阶段,其发展历程启示我们: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向。坚持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正确方针,坚持与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相互衔接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发展实践中积极搞好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核心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提出各具特色的生态环境建设思想,实现了生态环境建设内容的传承与创新。当前,积极总结这些思想和理论,对改善和提升我国的生态环境水平,进一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面对世情、国情和党情的深刻变化,准确把握时代脉搏,锐意进取,进行了执政理论的不断创新。改革开放视阈下,在中共执政理论创新的逻辑演进过程中,逐步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这些成果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社会理论体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更是一个发展的体系。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要在创新发展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重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相似文献   

13.
近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揭示,一国的崛起最终取决于该国公民权利的崛起,公民权利成为衡量一国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30年来,国家与公民之间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迁,这一变迁仍在持续之中,伴随着这一变迁的是公民权利的崛起.维权应该也正在逐渐成为中国公民生活的常态,限制国家(包括执政党)权力正成为政治生活的趋势.这是一个公民权利仍被管制的时代,这也是一个公民权利崛起的时代,为权利而斗争是包括法律人在内的每一位公民的使命.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发展理论既不同于西方的发展理论,也不同于亚洲"四小龙"的发展模式.它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残中形成的,它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的发展理论.认真研究它在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过程和特点,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现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作为事关中共苏维埃革命走向与命运的战争,中央苏区反"围剿"一直以来都是革命史关注的热点问题。改革开放前,中央苏区反"围剿"史研究政治色彩过于浓厚,更多是对政治定性的阐释。改革开放后,这一领域学术化趋势日渐凸显,并逐渐实现了由政治阐释向学术研究的转变,进而呈现出多方视野探讨、多元观点争鸣的局面。由此,中央苏区反"围剿"史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涌现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论著,并达到了相当的学术高度。当然,中央苏区反"围剿"史研究在取得令人瞩目成绩的同时,也存在诸如选题陈旧、观点同质化、内容低水平重复、缺乏深入分析等问题,在理论运用、史料挖掘、研究视角转换、新领域拓展等方面仍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了一系列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理念、新战略、新方针、新政策,初步形成了系统解决三农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实证数据研究表明:三农政策效应凸显。实践证明:在党的三农思想创新科学理论体系指导下,我国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相似文献   

17.
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改革开放的关键决策,有两大历史背景,即“文革”十年内乱和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同时还有三个历史前提,即粉碎“四人帮”,冲破“两个凡是”和确立邓小平的领导核心地位。改革开放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转折,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使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结束了“文化大革”十年动乱,超越了苏联模式,应对了全球化的挑战。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的主旋律,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厦门经济特区改革开放30年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30年实践和探索,厦门已从昔日落后的海防小城建设成为繁荣发达、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城市,已逐步摸索出一条厦门特色的发展之路,即:坚持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发展壮大工业基础;坚持开拓创新,发挥"试验田"和"窗口"的作用;坚持和谐发展,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事;坚持可持续发展,体现科学发展理念.为再创经济特区发展新辉煌,又好又快推进厦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继续发挥先行先试作用;坚持又好又快发展,实现经济综合实力新跨越;发挥特色优势,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坚持统筹协调发展,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只有继续坚持改革开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有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