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生的"抢救运动" 说是康生的"抢救运动",是因为这一害人运动确实是他一手策划、制造的. 著名的延安整风运动在开始时是完全正确的和必要的.所以整风开始后,干部们并没有感到有任何压力,能够集中的读点书是很难得的机会.但是最终结果却与初衷大相径庭.事情是如何演变的呢?  相似文献   

2.
蓝英年 《各界》2010,(6):75-79
一 张东荪是何许人?七八十岁的老知识分子可能多少知道一点,再年轻的就未必知道了。  相似文献   

3.
翁元 《各界》2010,(1):17-18
蒋先生是一个非常喜欢玩弄文字游戏的人,只要有什么大的庆典,需要有一篇什么训词的文稿,要以他的名义或者声音发布时,这就是他最重视的时刻,修改文稿一句一字从不马虎,斟酌得特别留神,甚至到了废寝忘餐的地步。通常,比较重要的文告稿子,是由他本人当面口述大意,秘书秦孝仪则在一旁笔记下来,然后连夜赶好草稿,先给秘书长张群看过以后,马上就送到老先生面前,再给他过目。  相似文献   

4.
5.
刘绪贻  余坦坦 《各界》2013,(4):90-92
关于吴先生的婚恋故事,评说的人很多。一知半解的人,往往予以同情;了解详情的人,则认为他自诩“殉情”乃是往自己脸上贴金。对他和毛彦文的苦恋,我在清华、西南联大读书时是同情他的,认为是毛彦文爱虚荣,背叛了他,  相似文献   

6.
7.
黄振世  何国涛 《各界》2008,(3):35-38
一、家庭   上海最大的青帮头子黄金荣(锦镛),生于1867年农历十一月初一.自幼生长在上海漕河泾.黄"发迹"之后,就将父母墓地周围的土地买下来,起造黄家花园,里面还有一个黄氏家祠,因此有人说他是上海人.……  相似文献   

8.
黄振世  何国涛 《各界》2008,(4):42-44
六、退休以后的剥削生活   黄金荣在做过了60岁寿以后,就辞去法捕房华探督察长职,退休闲居.沈德福继其后任,继沈后任的是任水扬.这两个人皆因不趋奉黄金荣,为潜存在法捕房里黄金荣的恶势力所排挤而去职.继任之后的是金九龄,以及法捕房政治部主任程子卿,两人均出黄门.担任法捕房总巡多年的乔辨士,法驻沪领事杜来,在黄退休后,常到黄宅,商量有关法租界治安的事情.黄在幕后操纵法捕房警权,以维持其帮会集团中的霸权.因此,黄的退休,是以退为进,将衣钵传之徒弟,自己以太上皇自居的一种做法.……  相似文献   

9.
“工农兵作家”的由来 “工农兵作家”这个名词或者群体恍惚已经十分遥远了.它的出现比“工农兵大学生”早,但几乎同时消失.上世纪7 0年代末中国开始的一场伟大变革,静悄悄地淹没了他们. 1958年的“大跃进”也是个“人人写诗”的年代,或许就是工农兵作家的土壤;紧接着大饥荒,紧接着“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再紧接着关于文艺问题的“两个批示”,指出大部分文艺工作者已经堕落到“修正主义边缘”,再下去就是“裴多菲俱乐部”.  相似文献   

10.
杨银禄 《各界》2011,(9):11-14
1972年春,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向北京发回一份电报:美国纽约州宾翰顿大学副教授洛克珊·维特克夫人希望到中国访问,专门采访有关中国妇女革命的历史,请考虑作为友好人士予以接待。  相似文献   

11.
林海 《瞭望》1984,(51)
一九七九年六月我被派往英国工作,那正是撒切尔夫人第一次赢得大选胜利之后不久。虽然我未能赶上那次竞选的盛况,但在英伦三岛的五年记者生涯却是在这位女首相执政期间度过的。我曾在许多不同的场合,目睹撒切尔夫人衣着入时、仪态端庄的风度,听过她能言善辩、机智敏捷的口才。特别是她那被褒者誉为“意志刚强、处事果断”,而被贬者贵之为“强硬而独断专行”的“铁夫人”作风,则不但时有所闻,也常有所见。 然而,作为一名中国的女记者,我要赞扬撒切尔夫人为促进中英两国的友好关系,发展两国经济贸易所采取的积极,明智的态度。对她虽然身居要职却仍然保持着家庭主妇的贤淑本色,我也深表敬佩。  相似文献   

12.
天气预报员是最熟悉的人,他每天出现在电视新闻之后;天气预报员是陌生人,他到底是电视台主持人,还是气象局工作人员?他除了播报天气还干什么?  相似文献   

13.
“文化大革命”剥夺了康生对艺术的公开兴趣,但混乱的时代也使他能够悄悄地聚集起了也许是全国艺术古玩的最大私人收藏。康生获取的方法通常是可耻的,他的贪婪无法满足。康生确实以合法手段购买了一些珍品,但绝大部分都是从国家机构和私人收藏中偷窃来的。“文化大革命”以前,他特别喜欢的手法之一是,向博物馆商定借一件独特的艺术品或一套图书。他会写一张借据,但一旦珍品进入他的掌握之中,他会认为永远属于他了。由于他的身份,管理员没有其他选择,只能调整他们的记录,把“出借”改为“移交”。这种搜集的方法有其局限性。康生不…  相似文献   

14.
天梦 《民主》2013,(9):56-57
想念秋 我是你窗台 停驻的云雀 婉转 不停鸣啾  相似文献   

15.
陈烈 《瞭望》1999,(17)
在曾任毛泽东秘书的田家英的藏品中有一部明版《醒世恒言》,是康生的赠品,这就涉及到田、康之间的一段交往。在中共党内高级干部中,若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涵养与鉴赏水平,康生往往要争坐“第一把交椅”。他在诸如诗词。书画、金石。戏曲等方面均有一定造诣,但恃才自傲却大大超出了他的实际水平。有文章披露康生能画两笔国画,有一幅曾被收人上海“朵云轩”出版的画册中。他因而对别人吹嘘,自己的这种业余水平比起齐白石并不差多少。他所用画名“鲁赤水”,即是为挑战齐白石而起的。但这种在用名上的针尖麦芒,恰恰暴露了他的浅薄与偏狭…  相似文献   

16.
王珺 《各界》2014,(3):25-28
我曾长期在中央社会部工作。康生领导过上海特科,在延安是中央社会部部长,他和这个部门的历史渊源是很深的。我头一次见康生是1940年在抗大听他的报告,讲托派如何从一个政治派别变成帝国主义的间谍。  相似文献   

17.
一张 《瞭望》1993,(11)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有人以一个“沙”字为笔名天天在新民报上写三五百字的评论,大至国际政治军事形势,小至市井琐闻、街谈巷议,很有林白水所说的“发端于苍蝇臭虫之微而归之干政局”的风趣,尖锐泼辣,雅俗共赏。此人不但引起国民党注意,也为共产党人和进步文化界所赞赏。他是谁?他就是后来名满全国的杂文家林放。  相似文献   

18.
文革期间,在北京高等学校的群众组织中,五大"领袖"是最红的,他们都得到了中央文革小组的支持,并把他们的组织封为"造反派".这五个人是,北大的聂元梓,清华"井冈山兵团"的蒯大富,北师大"井冈山公社"的谭厚兰,北京航空学院"红旗战斗队"的韩爱晶,北京地质学院"东方红公社"先是朱成昭后是王大宾.这些"造反派"是中央文革小组的依靠对象,也是文化大革命运动情况信息的主要来源.由于中央文革小组成员频频接见他们,"五大领袖"的身价便日益提高.我作为中央文革小组的工作人员同他们都有接触,但联系最多的是北大的聂元梓.聂元梓是五大"造反派"头头中唯一的干部,其他人则都是在校学生.中央文革,特别是江青,对聂元梓倍加关心和重用,而我则充当了"联络员".  相似文献   

19.
初见阎锡山 1938年秋抗日军兴,作为青年学生,我从河南、武汉流亡到西安.经父亲友人蒙藏委员会陈树人先生介绍来晋参加抗战工作. 1941年2月的一天,第二战区长官部副官处长律焕德告我:"接侍从秘书室通知,司令长官要传见您!"我理了理服装,匆匆赶到侍从秘书室.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