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人类进入 2 1世纪以来 ,随着世界地球村的形成 ,世界化、国际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从本质上来讲 ,世界化是指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加深 ,国家概念日渐淡薄的一种现象。在这种形势下 ,翻译在语言沟通的第一线起到了核心的作用 ,而日益频繁的国际交流 ,更增加了对翻译人才的需求 ,口译和笔译已经成为国内外语学习的一个热点 ,对这方面的教育需求也不断增多。因此许多大学都开设了与口译和笔译相关的学科 ,听课的学生纷至沓来。但是 ,国内设立翻译研究生院的历史不过 2 0年 ,在本科院系中开设口译教学也是从 90年代中期才开始的 ,因而相关…  相似文献   

2.
许明 《法国研究》2011,(3):43-52
本文结合翻译本科专业法语高起点学生低年级视听说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高年级口译课程对口译能力的具体需求,从理论上探索了听辨能力培养与口译能力培养的关系,并从认知心理学和第二外语习得的角度解析了口译能力培养过程中听辨能力培养的认知理据和习得模式,最后根据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了符合高起点学生学习特点和口译能力发展规律的“以听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低年级视听说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3.
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特殊载体,是汉字文化圈共同的文字基础,在日本、韩国、越南的语言中,至今仍保留着大量的汉语词汇.本文以韩国语为例,讨论汉字词在中韩、韩中翻译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提出"同源标记"的概念,对同源标记现象进行分类,并列举了在中韩、韩中口译过程中由同源标记所引起的误译的情况,提出能够正确认识口译中同源标记问题的好方法--"脱语化".  相似文献   

4.
如我们所知,本科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掌握语言并利用语言这一载体进行信息交流。而大学本科翻译教学的终极目标应是为把现在的学生培养成为未来合格的翻译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谢詠 《法国研究》2003,(1):132-139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 ,国际间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 ,国内高校的外语教学受到了空前的重视。就精读课而言 ,对其地位和教学法 ,我国外语教学界曾于八十年代中期 ① 开展过激烈的辩论 ,至今意见尚未统一。笔者认为 ,传统意义上的精读课确实有不少弊端 ,但是在找到更科学和更适合中国学生的教学路子之前 ,这种课型将继续在外语教学中起重要作用。关键是必须在传统精读课的框架内进行改革 ,改变教师一言堂的现象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实现师生间的双向交流。以基础阶段为例 ,我们主张把一、二年级的精读课设计成…  相似文献   

6.
2005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在韩国、中国和日本先后出版了由三国学者与教师共同编写的《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一书,并在各国均引起重大反响,各类媒体竞相报道,读者反应更是热烈(中国发行数10万册,韩、日两国均超过7万册),一时出现所谓“东亚三国”热。  相似文献   

7.
<正>刘慈欣,中国科幻第一人。作为中国科幻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除了《三体》之外,刘慈欣的作品在近几年越来越受到读者的欢迎,并被改编成不同的作品形式。电影《乡村教师》《乡村教师》是刘慈欣1999年创作的短篇小说,首次发表于2001年。在《乡村教师》中,罹患绝症的老师在临终之际仍在要求懵懂的孩子们背下他们不能理解的牛顿力学三定律,在这现实主义色彩高度饱和的一幕之后,故事忽然跃向了星际战争。最终,以一种近乎讽刺的方式,人类躲过了一劫,却无人知晓所有的功劳属于一个在这个星球上最贫瘠的角落里默默死去的中国教师。2019年,由宁浩执导,刘慈欣、孙小杭编剧,黄渤、沈腾、徐峥等主演的喜剧科幻片《疯狂的外星人》上映。  相似文献   

8.
傅荣 《法国研究》2006,(1):55-59
为适应社会对外语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我国许多高校法语专业在本科高年级开设了诸如经贸法语、旅游法语等专业选修课程。本文通过比较对外法语教学史上出现过的3种有影响的同类法语教学模式,着重讨论我国此类专业选修课程在法语本科教学中的定性问题,提出了法语功能性专业倾向课程的概念。  相似文献   

9.
口译作为沟通的桥梁,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名出色的日汉口译者不仅需要扎实的语言功底,还需要对中日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这样,才能理解日语的本质,才能对日语有全面深刻的理解,才能克服或减少由于文化背景知识缺乏而造成的交际失误,才能更加尊重对方的文化习俗,以保证口译活动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菲律宾高校的师资水平浅析高伟浓一个国家教育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很多因素。其中关键的因素是拥有一支合格的教师队伍。因为只有合格的教师才有良好的教学实践,良好的教学实践才能出好的人才,好的成果,多出人才,多出成果。那么,以什么标准来衡量一个教师是否合格?一般...  相似文献   

11.
明治教育改革之特点及成功原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子在日本,明治时代(1868-1912)是一个全面变革的时代,是一个由弱变强的时代,也是一个撇开它长达千年历史的旧老师--中国,而改用西学,自上而下效仿西方、弃旧图新的时代。明治维新通过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教育等的一系列改革,使社会面貌焕然一新。明治维新是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在近代史上,在东方的岛国--日本进行的一次较量,也是日本发挥其自身潜力的一次实例。在整个改革的过程中,教育作为百年树人的基础。进行得比较彻底和成功,为日本的近代化奠定了人才和科技基础。本文旨在通过总结明治教育改革的若干特点,进而对其成功背后的原因作以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曾静 《法国研究》2011,(4):95-95,F0004
2011年11月18日到20日,法国驻中国大使馆文化处在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举办中国法语教师研讨会,会议旨在集合全国法语教师代表,包括大学中的中国法语教师、初高中中国法语教师、在大学及初高中教授法语的外籍教师或外籍助手。研讨会的目的是给法语教师一个聚会的平台,通过交流、研讨,使中国的法语教师能有所收获,完善中国法语教学。  相似文献   

13.
《人民之友》2020,(1):2-2
湖南警察学院是全省唯一培养警务人才的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创建于1949年。办学70年来,该院秉承“忠真智勇”的校训,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近8万名合格人才,其中约4万人奋斗在政法公安战线,被誉为“三湘警察的摇篮”。  相似文献   

14.
自80年代以来日本政府开始策划高等教育向何处发展问题。一是如何维持本科教育的现有规模;二是研究生教育规模扩大到何种程度更为适宜。围绕这两个问题日本大学审议会进行了长期申议,并提出多项答审报,最终答审结果表明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并向高层次发展,实现研究生教育规模成倍增长的目标。目的是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满足高科技人才需要,实现终身学习社会。那么,日本为何90年代后期相继提出这两项大胆设想?从经济发展形势看正处于衰退时期,随之雇用形势不断恶化,人才市场供过于求。为此,提出上述两大设想的经济因素似乎不占…  相似文献   

15.
李家丽 《德国研究》2000,15(3):45-47
一、学校督学工作的持续发展 联邦德国的督学制度由来已久。德国的基本法规定,国家有责任和义务对学校的工作进行监督。并应确保学校的工作按有效的法律规定展开。对学校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和考核是履行其职责的重要部分。 以前,德国的教育部门派督学(从最优秀的教师中选拔出来)到各个学校对教师进行四年一次的监督和考核。一般情况下,督学不预先通知即去学校一至两次进行随堂听课;另外还要收集“其他工作情况”,如:教师在教育工作会议或进修活动中的发言稿,观看教师所带班级的演出,在专业文献上发表的文章,参加各种培训活动,等等…  相似文献   

16.
《德国概况》课程的教学研究李乐曾同济大学自70年代末恢复对德传统联系以来,正成为中国对德科技、文化和教育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随着中—德两国人员交往的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学生希望进一步了解德国。在进行德语教学的同时开设《德国概况》课,已成为介绍德国、认...  相似文献   

17.
日本曾经在很长的时闻内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视为圭臬,其法律制度基本照抄了《唐律疏议》和《大明律》的主要内容。近代以来,日本人逐渐对传统法律文化进行批判性反思,转向学习西方法律文化。并试图将日本法律文化推向整个亚洲。20世纪以来,日本人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由学习转向了研究,许多中国法律史研究著述出现,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态度逐渐转向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正>我国深海装备技术近年来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在此次考古发现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并为后续考古调查工作和打捞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近日,由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联合组成的深海考古队搭乘“探索一号”科考船,在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海域进行第一阶段调查,开启了中国深海考古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9.
为培养高质量的外语复合型人才,我国高校法语专业大多开设了经贸法语、企业法语、旅游法语等专业倾向课程。本文着重讨论此类专业倾向课程在法语本科教学中的定位模式及其与基础法语的相互关系,并以法律法语为例提出一些旨在使专业和语言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的教学法设想。  相似文献   

20.
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1912年被翻译介绍到中国之后,对中国的文学、文化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那么,都德的短篇小说何以能够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到底有着怎样的审美特质?都德短篇小说的审美特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热爱国家,叙述了法兰西民族抵御外侮的功绩;二、向往和平,批判了各种亵渎神灵的现象;三、崇尚自然,描写了法国南部乡村的风土人情和自然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