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某的挂靠车辆被挂靠单位租赁给犯罪嫌疑人曹某;后曹某伪造证件,将车辆出当给典当行。本案存在是否构成两个合同诈骗罪以及被害人如何确定、赔偿问题如何解决等问题。曹某对车辆挂靠单位和典当行,均有欺诈成分,符合合同诈骗罪的特征。但是,从法理学角度和采用社会实证分析的方法,曹某只成立一个合同诈骗罪。车辆挂靠单位应承担市场风险,赔付刘某的损失,并有权受领被追缴的车辆。典当行有权要求曹某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这种损失调整模式符合实质正义的内涵。典当行不享有善意人权利。刑事法益的广泛性决定了其优先于民事法益受到保护。  相似文献   

2.
由于交易活动的信息不对称性,犯罪分子以中间人身份,引入国企参与托盘贸易,通过一手托三家方式实施合同诈骗,导致国有财产的流失。此类犯罪行为在合同、案款、主观明知等方面存在审查难点,更易与民事欺诈发生混淆。需结合证据三性原则,据实审查多类证据,并通过制发检察建议、强化多方沟通和加强普法宣传等手段,有效预防此类犯罪发生。  相似文献   

3.
对于合同诈骗罪中的"合同"应做实质理解,而不应拘泥于形式。合同诈骗罪中非法占有目的产生时间的认定,应当以被害人因陷入认识错误而为处分行为后,行为人取得财物时为参照点,从客观事实判断该时点之前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以此为基础,应当认真寻求特殊情况下合同诈骗罪与侵占罪、职务侵占罪乃至普通民事欺诈行为之间相区分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合同诈骗与合同纠纷是司法实践中容易混淆的问题,只有正确划清两者的界限,才能做到既打击合同诈骗活动,又及时调整经济纠纷的目的。本文从行为人的主观方面、履行合同的实际能力及合同的内容和形式等角度对两者进行了区分,以供司法实践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合同签订过程中 ,行为人应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认真审查合同对方的主体资格、资信情况及履约能力 ,不要被对方的一面之辞和信誓旦旦的承诺所蒙蔽。在订立合同时 ,应认真审查合同文本 ,并慎重考虑合同条款 ,以免给对方以可乘之机。在履约时 ,如对方以转帐支票付款的 ,应先核对其在银行中有无足够的存款。各单位对自己的合同文本、公章、营业执照等重要文书应制定严格的保管措施 ,防止被人利用 ,并严格管理本单位的工作人员 ,防止内部人员与社会上的犯罪分子相勾结或因失慎被欺诈。在社会上建立企业资信咨询调查服务机构 ,从专业角度提供有…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发展 ,合同在经济领域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桥梁作用 ,而现实生活中由于诈骗分子近年来常常利用签订经济合同进行诈骗 ,往往使合同诈骗罪和合同纠纷交织在一起 ,不易区分。因此正确的界定和区分合同诈骗罪与合同纠纷 ,对打击犯罪 ,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具有较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进程中,一些不法分子乘我国经济体制转轨变型、经济立法尚不完备之机,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犯罪活动。这种诈骗活动是经济运行机体的寄生毒瘤,是一股阻碍社会主义市  相似文献   

8.
1998年以来 ,受国际形势的影响 ,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放缓 ,内需严重不足 ,为了刺激内需并保持我国经济的快速、稳定、持续发展 ,我国决定施行个人消费信贷。时至今日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消费信贷体系。可是在个人消费信贷的施行过程当中出现了大量的利用信贷合同进行诈骗的行为 ,严重干扰了消费信贷顺利进行。因此 ,我们有必要对这种行为进行深入的研究 ,以在现实中认定和避免诈骗行为。  相似文献   

9.
合同诈骗与合同欺诈是两类既相似又不相同的合同行为。司法实践中对包含有欺骗事实的合同行为的性质认定一直是个难点,这两者往往容易被混淆,导致许多判决结果存在争议,所以,应对两者之间的区别进行全面把握,以利于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10.
合同诈骗犯罪应从履行合同的能力、履行合同的行为两方面来认定。对经济合同诈骗犯罪与经济合同纠纷认定的根据是当事人的履行能力及其主观心理状态和当事人的实际履约行为及其主观心理状态。合同诈骗犯罪的侦查重点要放在查清犯罪嫌疑人犯罪的故意、犯罪主体、犯罪行为及资金流向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合同诈骗犯罪应从履行合同的能力,履行合同的行为两方面来认定,对经济合同诈骗犯罪与经济合同纠纷认定的根据是当事人的覆行能力及其主观心理状态和当事人的实际履约为及其主观心理状态,合同诈骗犯罪的侦查重点要放在查清犯罪嫌疑人犯罪的故意、犯罪主体、犯罪行为及资金流向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合同诈骗罪是司法实践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罪。尤其是近几年来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这一犯罪更为猖獗。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合同订立过程中产生了中介人阶层 ,出现了居间合同的形式 ,使得合同关系更显复杂。对于居间人合同诈骗行为的司法认定问题 ,文章认为 ,在诈骗合同① 和居间合同并存的情况下 ,司法人员对合同诈骗罪骗局角色② 的认识不应仅仅局限于过去的诈骗人③ 和被害人一对一的模式 ,因为诈骗人和居间人可能共同实施合同诈骗行为 ,自然居间人就应当纳入刑事责任评价的范畴 ,这样刑法才能更好地保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合同当事人的财产权益。  相似文献   

13.
合同诈骗罪手段隐蔽、情况复杂,在诈骗犯罪中合同诈骗案所占比例相当高。作为新设立的罪名,合同诈骗有其新的内容和特点,我们应正确理解该罪的特点和构成,准确对合同诈骗行为定性。  相似文献   

14.
合同诈骗与合同纠纷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在司法实践中,可以通过对行为人侵犯的权利和违反的义务,对合同标的履行态度,签订和履行合同时的资格以及行为人主观目的的比较来界定行为的属性。  相似文献   

15.
合同诈骗罪手段隐蔽、情况复杂,在诈骗犯罪中合同诈骗案所占比例相当高。作为新设立的罪名,合同诈骗有其新的内容和特点,我们应正确理解该罪的特点和构成,准确对合同诈骗行为定性。  相似文献   

16.
17.
当前,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的犯罪活动呈蔓延之势,案件升幅大,作案手段多,智能化程度高,涉案面广。其原因主要是受害单位思想麻痹,管理制度不严;法律不完备,司法解决滞后;地方保护主义作怪,打击惩治不力。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利用签订货运合同诈骗钱财的犯罪案件呈现上升趋势。货运合同诈骗侵犯他人财产权,扰乱市场秩序,在全国各地屡有发生。其诈骗手段形式不断翻新,侦破难度很大。为此,必须从其表现形式和特征对货运合同诈骗案件作出分析,并提出行之有效的侦防对策。  相似文献   

19.
随着汽车租赁业在我国的兴起与发展,以签订租赁合同的方式来骗取汽车的案件呈现高发态势。这类案件往往涉案金额大、追赃难,给被害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直接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公安经侦部门应认真分析研判发案的原因、规律、特点,采取各种侦查措施,开展打击该类犯罪的专项斗争,同时指导租赁公司采取各种防范措施,从源头上降低发案率。  相似文献   

20.
先刑后民原则被奉为涉嫌合同诈骗案件的一般处理模式,对民事合同纠纷分别驳回起诉、移送侦查、中止诉讼。现行诉讼机制存在权利救济不充分、处理方式不统一、刑民程序不协调等困境,表现出公权力的过度扩张,有违刑法谦抑理念,程序上出现刑民冲突。涉嫌合同诈骗案件的诉讼机制应进行重构,以刑民并行为原则,例外情形下民事案件中止诉讼,从而实现刑民诉讼程序上的协调,维护权利保障与惩处犯罪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