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1994年的物价形势1994年,我国财税、金融、外汇外贸、投资、价格和流通体制等重大改革按预定方案J烦利推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进一步取得成效。投资类产品价格稳中趋降,扭转了1992年以来生产资料价格大幅度上涨的势头。钢材、煤炭、成品油、木材、水泥、机电产品和汽车  相似文献   

2.
经济开始降温,物价涨幅出现回落;居民实际收入上升,人们的感受却是收入增长赶不上物价上涨,那么——  相似文献   

3.
《江淮》2008,(4)
一、我国物价出现了持续上涨的趋势首先,从消费的角度看,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连续9个月上涨。2007年全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上涨4.8%,今年1月至2月,我国CPI又分别上涨了7.1%、8.7%,其中食品价格分别上涨了16.7%、18.2%。从CPI的变化可以看出,我国生活资料价格从去年6月开始持续上涨。其次,从生产的角度看,自去年下半年开始我国农业生产资料价  相似文献   

4.
物价是牵动亿万人心的一件大事。近几年来由于我国市场物价涨势过猛,已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今年又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市场物价形势到底如何?会不会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对这种形势应当如何认识?应当采取哪些对策?都是人们希望给以回答的重大问题。从社会实践上看,能否正确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不仅关系着经济改革能否顺利推进,经济能否持续发展,而且关系着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5.
方福前 《前线》2011,(1):35-36
“稳发展,调结构,控物价”是当前我国经济工作的三大重点。其中,物价上涨过快往往使老百姓的米袋子和菜篮子里面的东西减少,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把物价涨幅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成为今年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6.
1992年以来,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精神鼓舞下,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国民经济连续三年保持了11%—13%的高速增长.但是,经济生活中的矛盾也在加剧,突出的是物价水平持续上涨,涨幅不断加大。与上年相比,全国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993年分别上升13.2%和14.7%,1994年又分别上升  相似文献   

7.
包满达 《实践》2008,(4):36-37
2007年5月份以来,我区和全国一样,市场价格走势发生重大变化。由于猪肉价格突发性上涨,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并呈逐月走高之势。在食品、烟酒、衣着、家庭设备和用品、医疗卫生保健、文化娱乐教育、交通、居住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中,食品价格是推动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主要因素。2007年,食品价格累计上涨13.3%,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3.8  相似文献   

8.
成致平谈当前物价问题本刊记者郭宁虎物价像一杆弹簧秤,历来就是人们所注目关心的热点问题。从去年11月份以来,我国局部地区粮油和副食品供应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南方一些地区,物价上涨幅度较大,引起了一些城市居民比较大的反应。我省亦然。今年的物价形势会...  相似文献   

9.
价格总水平出现较大幅度上涨问:猪肉涨价、鸡蛋涨价、食用油涨价……涨价似乎成为上半年国民经济中的突出问题,怎样看待当前的价格形势?答:我国价格总水平在2005年上升1.8%、2006年上升1.5%的基础上,今年以来出现较大幅度上涨,上半年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升3.2%,其中6月份同比上升4.4%。  相似文献   

10.
1995年山东物价形势分析赵学功1995年,山东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抑制通货膨胀、控制物价上涨的各项政策措施,紧紧围绕实现物价控制目标,加强了价格调控体系和价格监管工作,圆满实现了省委、省政府年初提出的15%的物价控制目标。...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山西省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和国务院确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努力推进价格改革,扩大企业定价权,积极采取措施稳定市场物价,为我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抓住时机,大胆地推进价格管理体制改革。近年来山西省下放了大部分商品价格管理权限,结合我省实际,认真贯彻《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又放开了一大  相似文献   

12.
《北京支部生活》2007,(9):20-20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卢中原,在报告中运用大量有说服力的数据,深入阐述了当前国内经济形势的六大特点、经济发展存在的六大问题以及2007年经济走势和政策取向,并就企业如何把握机遇、应对挑战的具体思路进行了论述。报告指出,判断宏观经济是否过热,长期可以看现实增长率是否超过潜在增长率,短期可以看物价总水平和商品供求总格局。  相似文献   

13.
《党建》1998,(12)
形势,就是事物发展的状况。对事物发展状况有科学全面正确的认识,才会有清醒的头脑,旺盛的斗志,实在的行动。引导人民群众正确地认识形势,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内容。当今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速发展,对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产生着深刻影响。在经济全球化趋...  相似文献   

14.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保证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必须认真归纳总结新时期价格运行的新态势、新特征,创新价格理论,深化价格改革。  相似文献   

15.
我国自1993年下半年实行宏观调控以来,一年半的时间已经过去了。1994年的通货膨胀率创下了改革以来的最高纪录。但从各方面的情况分析,整个经济形势正在稳定下来,已到了适当调整宏观政策的时候了,因此需要对宏观经济形势作一个深入的分析。1994年物价水平为什么上涨幅度较高我们首先要正确分析1994年通货膨胀的特殊原因。1994较高的物价上涨幅度应该说主要不是1994年货币供给量过大、总需求过大(“总需求膨胀”)的结果,而是1992、1993年货币供给量过大、总需求过度膨胀的滞后反应。实际情况是,在1992-1993年,由投资需求膨胀带动的…  相似文献   

16.
今年以来,全国各地抓机遇求发展的积极性进一步高涨,国民经济在上年高速运行的基础上继续加速增长,但经济生活中存在的一些矛盾也进一步发展,宏观经济环境趋紧,整体形势喜中见忧。宏观经济监测预瞀体系综合景气评分由上年的“黄灯区”开始进入“红灯区”,显示过热信号,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这两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保证经济的稳定发展还需要做哪些工作?这些工作有哪些难点?今年估计状况如何?这都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一宏观经济形势总体上通过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状况表现出来。市场经济要求全社会的总供给和总需求比较协调,哪一样多了都有问题。如果总需求太旺、总供给不足,就会出现通货膨胀,这是我们改革开放20年来遇到的主要问题。我国于1980年、1984年、1988年、1992年出现四次大的通货膨胀,每一次政府都采取治理措施,以此保证我国经济稳定、协调发展。可是,从1997年末开始,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情况,宏观经济的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对比态势发生了逆转,由原来的需求过旺、物价上涨变成了需求不足、物价下降,并且一直到现在,物价的总趋势一直下降。通货膨胀不利于经济发展,通货紧缩不但与通货膨胀一样不好,而且有些方面比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还大。市场经济决定于需求足不足,需求不足企业就不愿意投资,就不宜扩大生产。需求不足导致物价下降,老百姓买贵不买贱,这样就影响消费、生产。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政府不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包下来,企业经营上的风险和困难必须自己承受。生产萎缩,经济发展速度减缓,人民生活也难提高。所以,新的经济形势带来了新的问题,这些新问题比老问题不见得容易解决,也许更难。  相似文献   

18.
一、对“稳定物价”提法的看法第一种意见认为,“稳定物价”的提法不十分科学。1987年实际物价上涨指数不是7.2%吗?这本身就与物价稳定的概念不完全吻合。明明在涨,却在天天宣传稳定,这不利于稳定人心,只能降低物价政策的威信。第二种意见认为,“稳定物价”不等于“冻结物价”。物价稳定与物价改革是辩证的统一。一方面,保持物价基本稳定,是顺利进行价格改革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稳步地推进价格改革,又是使价格总水平能够在比较合理的基础上经常保持基本稳定的必要条件。尽管我国近几年物价大幅度上涨已形成事实,而且今后物价改革仍免不了提高物价水平,群众有情绪,但“稳定物价”的方针和口号不能放弃。因为稳定物价的方针是稳定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而稳定经济同深化改革一样,不是一个权宜之计,而是一  相似文献   

19.
在党的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我们当前经济形势总的来说是好的,多项改革也正在按照中央的部署健康地进行。为了把握当前经济形势,研究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本刊于5月13日邀请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和经济学家进行了座谈。座谈会由总编辑邢贲思同志主持。现将发言摘要发表。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形势与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在的社会结构,尚处在工业社会的初级阶段水平,而经济结构已经是工业社会的中期阶段水平,这种社会结构与经济结构之间的不平衡、不协调,是造成当前一系列社会问题的主要原因.目前中国已经进入同步重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新阶段,在推进社会建设方面,除了要进一步明确社会建设的含义、任务和方向外,更为关键的是要有组织地实施社会建设,投入更大的人、财、物力,还要尽可能调动一切社会资源参与社会建设,方能实现社会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