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造》2008,(11):87-87
七十余年前的中国大地多灾多难,民族危亡,山河破碎,清华、北大、南开三校之精英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继承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科学与民主的传统,艰苦创业,精心治学,争创世界一流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发扬西南联大的光荣传统,秉承西南联大“刚毅坚卓”的校训,形成了“学高身正、明德睿智”的校风。  相似文献   

2.
80年来,中国共产党以实现民族复兴大业为己任,在充满艰辛的道路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篇章。中国共产党80年的奋斗历史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当然历史责任者。 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明朝之前,中国是当时世界上经济、科学最发达的国家。清王朝时期,出现过“康乾盛世”(1662年至1796年)。此时,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原有的体系框架下达到极致,经济总量占世界第一位,人口占世界的三分之一,对外贸易长期出超。但也就在此期间,腐朽专制的清王朝一方…  相似文献   

3.
香港问题与“一国两制”方针洪银娴1997年7月1日,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是中华民族实现祖国统一的第一篇章,标志着国家统一和民族振兴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也是邓小平创造性的“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现。一、香港问题的由...  相似文献   

4.
振兴科技发展经济农工北京市医药技术支部全国科技大会是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第三个里程碑。在深人改革开放的今天,战略重点已经转向国民经济建设的时刻,科学技术的作用就更加显得突出。小平同志早就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江泽民同志也指出“振兴经济首先要振兴科...  相似文献   

5.
1995年初,木芹教授提出“中华民族历史整体发展论”,将方国瑜“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理论推进到中华民族史研究。其核心论点,中国历史上始终保持着整体性的社会结构,即中华文明的整体发展;汉族的形成,是中国历史发展成为整体结构的重要因素;秦汉以来中国形成比较稳定的多民族国家,以汉族为主干,汉族与其他各族联系成为一个整体。这种以汉族为主干的与全国各地各族的联系,由点而线而面。这一个联系的面,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领域,也就是中华民族史的范围;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上既矛盾又统一的交往交流交融历程,也就是中华民族历史整体发展的过程;中华民族历史在整体发展,但不排除各少数民族个性的存在和发展。加强中华民族历史整体发展论的研究,既有利于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为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下坚实的历史与理论基础;又能够融通“自在”与“自觉”,避免了将中华民族人为区分为“自在”和“自觉”两个发展阶段的割裂式认识,最终从理论与史实两个维度真正摆脱西方民族国家理论暨民族主义范式对中华民族史研究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科学技术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国家安全及社会进步的原动力和奠基石。文章论述了新中国科技发展从“向科学进军”的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以及科技“自主创新”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我国科技事业从无到有,从衰到兴曲折发展过程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7.
依靠科学技术振兴云南农村经济陈海如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是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的新贡献在开始学习这个论断的过程中,我和一些同志曾有过模糊的认识,认为过去马克思提出的生产力三要素是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其中“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各项工作的根本指针和中华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支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胜利的旗帜。邓小平理论解决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发展的根本问题,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将发生越来越大的影响。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一个历史形态。是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当今时代产生、发展和体系化的;是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科学基础的;是适应全球经济政治的重大变化和处理全球社会问题而逐步形成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再现高潮的思想基础;是以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发展的改革开放实践为基本特征的;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坚持和发展创新。邓小平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继毛泽东之后的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军事家。  相似文献   

9.
《传承》2013,(3):1-1
2012年11月在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后不久,习近平同志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基本陈列时,向世界庄重宣示“中国梦”,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2013年3月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式会讲话中,习近平同志再次畅谈“中国梦”,明确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党新的领导集体向中国和世界作出的重大昭示。  相似文献   

10.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90周年前夕,《民主与科学》杂志社以“穿越历史与现实的五四精神”为题,召开专题座谈会,这是很有学术眼光和现实意义的。这也是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最好纪念。  相似文献   

11.
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 体现和主要标志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一贯重视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明确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毛泽东同志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也论述过这个问题。他在1963年指出,科学技术这一仗一定要打,而且必须打好;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就无法提高。1988年,邓小平同志总结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特别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发生的巨大变化,鲜明地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科学…  相似文献   

12.
吴兆明 《湖湘论坛》2002,15(5):54-54,70
21世纪是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世纪。在这个关系到民族振兴、国家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关键时期,进一步全面提高广大青年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证社会主义事业代代相传,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本文就其必要性进行探讨和分析。一、提高青年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是由党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13亿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肩负着中国人民的重托,肩负着中华民族振兴的光荣使命。在我们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要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关键取决于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中华民族”称谓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关于“中华民族”概念内涵的定义,诸家解释不一。作者认为,中华民族是近现 代开始形成的一个带有总括性的民族和国家相统一的意识或概念。本文正是从讨论“中华民族”概 念的内涵入手,认为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政治民族实体已经形成,而作为一个自觉民族实体正处在 形成发展阶段。要实现中华民族的最终形成,还有赖于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作者通过讨论,强 调了国家主导意识在促进“中华民族”认同方面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我党素来重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十六大报告把“弘扬民族精神”的习惯提法变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新增“培育”二字,标志着我党对民族精神的认识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境界:在弘扬优秀中华民族精神的同时,更加注重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民族精神增添新因子,更加强调在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互相激荡中,培育新的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昂扬向上的精神动力。在五千多年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中华民族产…  相似文献   

15.
低碳经济是中国和平崛起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饱受西方大国、世界列强的凌辱,长期在救亡图存的绝地里挣扎。几代仁人志士和全体国民有着深厚的“国家崛起、民族复兴“隋结。改革开放的30年,中国在国内外瞬息万变的政经形势中,奇迹般地保持了年均9.6%以上GDP增长,是同期全球经济增速的3倍多;经济总量较1978年增长60倍,2007年己超过德国、位居世界第三,占到全球经济总份额的5%以上;外汇储备更是高居世界第一;13亿中国人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人均寿命提高到72岁,有了堪称民族复兴第一步,更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尊重。毫无疑问,今天是近代史上中华民族最为光荣的时代。  相似文献   

16.
以“民主与科学”命名的《民主与科学》杂志出满一百期了,可喜可贺!我是《民主与科学》的一个读者,从第一期到九十九期,期期都看,没少看过一期。九十年前,中国人把“民主”称作“德先生”,把“科学”称作“赛先生”。长期以来,这两位先生在中国的地位历尽沧桑。只是在近二十多年来,这两位先生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声望才如日中天。《民主与科学》便是其中的一个亮点。民主,不是儿戏,不是幌子,民主是制度。按列宁的说法是“一种国家形态”(《列宁选集》3卷257页)。同时,它更是科学,是众学科中的一个门类。民主是自由与平等的统一,是多数裁决与…  相似文献   

17.
“五四”提出了民主与科学,这两点确实抓住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命脉,因为中国几千年来,确实没有民主和科学的传统,“五四”把这两个口号提出来,是非常恰到好处的。直到今天,我们的民主和科学仍然任重道远。而且,民主和科学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但二者在中国的发展不相对称。科学是得到了比较长足的发展,尽管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些落后,但民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8.
<正> Z:在改革开放政策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人们越来越深切地感觉到,传统民族文化心态已构成中国现代化道路上的巨大屏障,不痛下决心对此加以“重构”,中华民族要在未来世纪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恐怕只是我们的良好愿望而已。 N:不过,在反思传统民族文化之前,应当首先看到我们的传统民族文化曾在一些重要领域孕育过人类文明,对世界作出过伟大的贡献,曾有过自己光辉灿烂的历史,只是到了近代,这才逐渐失去其耀眼的光芒,因为它在许多方面与近代社会需要的民主、科学相悖。也因为如此,人们愈加深切地感到,七十年前高扬民主、科学两面旗帜的五四运动,其意义十分深远。  相似文献   

19.
“民主与科学”作为一个口号,曾经在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中响彻云霄,在20世纪初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深入人心。它是革命时代的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的思想武器,简明地概括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基本要求:在法国,这个口号意味着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理想,思想上反对天主教的神权统治,批判封建神学和宗教迷误;在中国,这个口号曾被尊为“德先生”和“赛先生”,同样意味着反  相似文献   

20.
《时事资料手册》2005,(4):81-81
在中国人民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新党主席郁慕明率领新党大陆访问团于7月6日至13日在大陆进行了访问,此行名为“民族之旅”。新党主席郁慕明说,访问团所到的4个地方都是与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振兴有关联的地方。第一站广州.是要寻找民族的浩然之气.因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浩气长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