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力弘扬“八一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一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同时所产生的。它既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是赣文化的丰富发展,又启始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和延安精神。它的内涵可以概括为"敢于斗争、勇于探索,艰苦奋斗、不怕牺牲,追求真理、坚定信仰"。"八一精神"虽然产生在中国革命的战争年代,但这一革命精神至今历久弥坚,对于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放射出灿烂的光芒。  相似文献   

2.
赵云龙 《世纪桥》2006,(8):25-28
世界上最坚硬的物质,往往也是最脆弱的。不必从古今中外多少强盛帝国的转瞬即逝的消亡去理解,仅从人身上最坚硬的牙齿和最柔软的舌头去看:老年的时候,牙齿掉了,而柔软的舌头还在。从这点来看,牙以刚强而消亡,舌以柔软和谐而存在。沧海桑田,思想永存,以社会学理解,最完美的社会体制莫过于“和谐”。笔者认为,《孙子兵法》是竞争的哲学,是当前各种社会形态中公认的最完美的竞争兵学圣典。孙子在兵法中既有“决水于千韧之山”的“势”,也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和紧迫任务。胡锦涛对此强调了“四个必须”。现在,“四个必须”已势在必行。我们应按“四个必须”,切实有效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4.
目前,在各地方党委换届工作中,出现了引人注目的地方党委“一正二副”模式,即书记一正二副配置。在目前中国党政双轨体制下,地方党政机关存在着党政关系不规范、分工不清、职能重叠、权责不对等等问题,而地方党委的“一正二副”模式在一定意义上有助于克服这些问题,这对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人民群众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只有认识解决好与人民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三最”问题,即最关心、最担心、最痛恨的问题,才能创造出人民群众满意的安居乐业的和谐氛围。  相似文献   

6.
我们党是执政党,党通过对时代主题的变化、历史任务的把握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凸显的现实问题的自觉认识,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党的执政理论,提出了从“三个代表”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系列理论。这些理论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具有其发展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7.
把构建和谐社会摆在重要位置,是党对十六大提出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具体化和新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现实发展的需要,也是未来长期的奋斗目标;其本身是一个不断推进的社会历史过程,是价值目标与社会历史过程的统一;体现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于具体实践过程和实践结果的理性诉求;和谐社会重在“构建”,要尊重社会现实、解决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8.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领导力是领导活动中最重要的功能性范畴,是领导活动持续的一种生命力,是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助推器,直接影响着一个社会发展的进程和方向。在领导系统中,领导力是一个带有根本性、战略性的范畴,从这个意义上说,领导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胜力量。它内生于和谐的领导生态中,同时它的生成和提升又反作用于领导生态,促进其进一步和谐化,服务性和人本性是其最为本质的特征。当前要提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力最重要的是要把和谐社会的理念内化为领导观,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从而提升自己的领导能力和领导艺术。  相似文献   

9.
张江山 《求实》2006,26(8):31-33
价值领导是现代领导的重要趋势。以人为本、人与自然的和谐、社会的和谐是和谐社会价值领导的基本取向。构建适应和谐社会的价值领导的实现范式对于推动和谐社会构建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把构建和谐社会摆在重要位置,是党对十六大提出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具体化和新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现实发展的需要,也是未来长期的奋斗目标;其本身是一个不断推进的社会历史过程,是价值目标与社会历史过程的统一;体现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于具体实践过程和实践结果的理性诉求;和谐社会重在“构建”,要尊重社会现实、解决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人发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宣言,这标志着"和谐"成为一种社会形态和社会分类的标准载入史册.构建和谐社会不仅是党的奋斗目标,也是检验其执政能力的一个尺度.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了全面部署。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努力处理好以下几对重要关系: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社会各群体的利益关系;公平与效率关系;激发社会活力与维持社会稳定的关系;发挥传统政治优势与创新群众工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王春华 《实践》2007,(4):47-48
据权威调查披露,如今一个省有四五十个省级干部,几百乃至上千个地厅级干部。一个正职.配八九个副职,几乎成为普遍现象。还有的单位,五六个“长”领导一两个“员”。  相似文献   

14.
祁程 《理论建设》2013,(4):52-55
"治理"是社会公共管理的一种新理念。坚持主体多元、互信环境、路径多样和追求善治是治理理论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表现的主要特征。"治理"视域下,和谐社会构建的路径主要是:坚持"多主体"治理理念,加强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理顺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台湾当局与日本之间建立了正式的所谓"外交关系",日本国内形成了"台湾帮",出现了严重的"台湾情节"。与此同时,台湾也出现"日本情结",即便在日台当局正式断交后,二者仍藕断丝连,日本因素对于台湾当局政策变化及走向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正是从这个纠结出发,通过一些重要的结点来分析台湾地区与日本关系的特殊性,有助于研读两者间关系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和谐社会与“三个文明”互相统一,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17.
从休闲学这个独特的视角出发,分析社会存在的一些不和谐因素并提出解决的措施,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宁波市居民闲暇生活状况的调查分析,指出宁波市居民闲暇生活总体上是积极的,但也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已经构成了社会发展中的不和谐因素,必须及时加以引导和解决.  相似文献   

18.
解决“三农”问题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对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长期性、复杂性,是直接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问题。“三农”问题,直接影响社会公平的实现。共和国不会忘记,战争年代我们党靠江西农民的红米饭南瓜汤,陕北农民的小米饭延河水,靠中国无数农民母亲送儿、妻子送郎,才战胜艰难、打败强敌,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建立后,我们也是靠几亿农民作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才使国家的工业化得以推进。可以说城市漂亮的高楼大厦,天上的飞机,地上火车,无一不是受惠于农业乳汁哺育。然而,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没有得到改变,广大农村发展严重…  相似文献   

19.
一丁 《党建文汇》2007,(1):28-29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有关专家指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前增加“和谐”的修饰语,是我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上的一个新的重大突破。这表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  相似文献   

20.
李湘云 《唯实》2005,(4):31-33
和谐社会的提出,意味着要以一种最为科学的方式进行社会的理性扩展。其具体要求是:承认社会的多样性,对社会中存在的利义关系、物我关系、人人关系乃至人对自身的认识进行合理的调整,使经济发展与人性完善并行,使社会存在更为统一、完整,社会发展更合科学性和目的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