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南亚地区拥有2.1亿穆斯林,是世界上除阿拉伯世界以外的穆斯林人口占最多的地区之一。印度尼西亚的穆斯林占全国总人口80%以上,据统计有1.6亿穆斯林。菲律宾的穆斯林人口占全国人口的9%多,有500万人。马来西亚的穆斯林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9%,大约有一千四百万左右。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马来西亚都有宗教极端主义组织。印度尼西亚的主要伊斯兰教组织有14个,其中“泛伊斯兰国家”、“阿拉苏纳圣战军”、“自由亚齐独立运动组织”、“伊斯兰解放党”和“维护伊斯兰战士组织”是主要的极端主义组织。  相似文献   

2.
中东地区是世界上三大宗教的发源地,长期以来宗教矛盾和冲突不断,许多现实政治问题往往伴随宗教因素而进一步复杂化,其中伊斯兰教与其他宗教的关系,尤为引人瞩目。  相似文献   

3.
宗教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各国农民战争中,宗教也曾以其特有的功能发挥过不同程度的作用。中俄两国农民战争也没有跨越宗教的苑囿,都带有“宗教色彩”。但纵观两国农民战争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俄农民战争的“宗教色彩”在表现程度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如果说中国农民战争的“宗教色彩”犹如“重彩浓墨”的油画,而俄国的则是“轻描淡写”的素描。在中国封建社会十余次大规模农民起义中,就有四次农民起义直接把宗教作为反对封建统治的主要思想武器,其余的农民起义也利用某些…  相似文献   

4.
曾强 《亚非纵横》2002,(3):44-47
今年3月9日至11日,津巴布韦共和国举行了第三次总统选举,“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一爱国阵线”(简称“民盟”)领导人穆加贝以56.2%的得票率击败所有竞争对手,第三次蝉联总统。3月17日,穆加贝在国家宫宣誓就任新一届总统,并呼吁国民精诚团结、摒弃党争、巩固民主、发展经济、共同建设国家。目前,新政府虽牢牢控制着局面,但也面临诸多棘手的难题,未来6年的执政道路并不平坦。  相似文献   

5.
宗教对美国政治向来具有较大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是“9·11”以后,美国内的基督教保守派势力上升,美国的对外政策凸显宗教因素。宗教势力往往直接影响美国的大选结果,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是复杂且长期的。  相似文献   

6.
王健 《欧亚观察》2001,(3):18-20
自2000年9月巴以之间爆发新一轮大规模暴力冲突以来,双方迄今死亡人数已经高达700多人,其中巴勒斯坦人有500多。其间,虽然在国际社会,特别是美国政府的积极调解下,巴以双方表示接受敦促巴以双方停火的“米切尔报告”和“特尼特文件”,但此后流血冲突并没有停止,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8月9日,巴勒斯坦激进分子在耶路撒冷制造的大爆炸案以及以方随后进行的报复行动,更是震惊世界,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7.
今年3月14日开始,支持泰国前总理他信的“红衫军”在曼谷掀起十多万人的大规模示威,用“洒血总理府、民主党总部和总理官邸”、车队游街等方式逼迫政府下台。泰国政府全力应对,双方均不愿做实质性让步,政局再度陷入难解危机。  相似文献   

8.
2011年1月,由突尼斯“茉莉花革命”引发的“阿拉伯之春”席卷埃及,埃及长期积累的社会矛盾终于爆发。多个城市民众大规模集会,仅仅在18天以后,统治埃及达30年的穆巴拉克政权被推翻,埃及持续至今的政局动荡由此开始。穆巴拉克政权被推翻后,作为过渡执政者的最高军事委员会饱受世俗派诟病,围绕军方应将权力尽快交还给民选世俗政府的问题,埃及自由派、保守派以及威权派之间展开了政治博弈,政权内部权力争斗,街头政治持续上演。  相似文献   

9.
伊斯兰极端组织是利用激进原教旨主义派别的政治理念和信仰体系,并做进一步扩大化和绝对化的解释,煽动宗教狂热,欺骗和麻痹追随者,进而达到政治目的的政治组织。从本质上讲伊斯兰极端组织不具有宗教属性,但却是从宗教中蜕变出来的“怪胎”,它与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联系紧密,但又不等同于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组织。目前,世界上的伊斯兰极端组织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一种是不从事实质性暴力活动,但坚持自己对伊斯兰教义的极端解释,蛊惑信徒推翻现行世俗政权;第二种是以反对民族压迫和某些西方国家侵略、干涉为己任,从事实质性暴力活动;第三种是打着伊斯兰教的旗号,在“圣战”口号的掩护下使用暴力恐怖手段,它们与宗教的关联只是披着宗教的外衣,冠以宗教的名义,藉以掩盖其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因此也有人将之称为“带有宗教色彩的恐怖组织”。本刊自2005年第五期起,将整编国内外官方媒体提及的伊斯兰极端组织的基本情况分中亚、中东、南亚、东南亚、欧美等地区陆续刊出,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从共和国第一炉铁水、钢水诞生的那一刻算起,鞍钢为新中国钢铁工业创造了多个第一,被誉为“共和国钢铁工业长子”、“新中国钢铁工业摇篮”:1953年10月27日,第一根无缝钢管在鞍钢诞生;11月30日,第一根重轨在鞍钢问世;12月19日,第一座现代化高炉流出第一炉铁水,“一五”期间,鞍钢成为新中国第一个大型钢铁生产基地,并涌现出孟泰、王崇伦等一批劳动模范……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日经贸合作出现新热潮,但中日政治关系却麻烦不断。从日本方面看,日本的政治家重“战术”轻“战略”,对外交的认识远远落后于经济全球化的现实,主张积极发展中日关系而又言行一致的政治力量较弱,有些日本政治家甚至把中国的发展看作威胁,主张要牵制中国的发展。在日本社会,由于经济形成长期低速局面,而使国民感到不安,于是就要找心理支撑,民族主义情绪有所上升。在日本的学术界,真正了解中国的人不多,而又缺少影响力。两国媒体上讲对立的声音很大,倾向于“报优不报喜”。另一方面,近年来“中国很重要”的认识在日本日益扩大。中日之间的经济、技术与文化交流不断发展是生产力发展要求和经济全球化潮流所决定的,是谁也阻挡不了的。  相似文献   

12.
近10年来,日本经济长期不振,政坛不稳,社会秩序恶化。同时,右翼势力急剧抬头。在这种情况下,政治家们纷纷提出改革方案,如前首相中曾根就“日本应如何摆脱国家危机”而提出了所谓“治国方案”。但这个“治国方案”是重蹈历史覆辙的方案,它拯救不了当前日本面临的危机。小泉纯一郎执掌日本政权后,为了转移日本社会的矛盾,配合美国的亚洲战略,对华采取了强硬政策,妄图“孤立”和“围堵”中国,使中日关系陷入了危机状态。  相似文献   

13.
伊拉克动荡加剧,“虐俘”事件余波难平。伊拉克政治重建取得一定进展,相关国家在驻军问题上立场明显分化。伊拉克宗教反美武装与美英联军冲突升温,伊多个重要城市发生激战。四月美军死亡人数过百,为伊战爆发以来单月之最。伊境内“劫持外国人质”  相似文献   

14.
大事综览     
2003年5月大事各方有如下评述: 一、中东和平“路线图”为各方接受。4月30日,美国驻以色列大使卡扎尔、联合国中东特使拉森分别以隆重的仪式向以色列总理沙龙和巴勒斯坦新总理阿巴斯递交了中东和平“路线图”方案。与此同时,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发言人办公室在联合国总部公布了“路线图”。这份“路线图”方案是  相似文献   

15.
2010年4月世界大事综述如下: 一、吉尔吉斯斯坦大规模骚乱后组建临时政府。6日,吉尔吉斯斯坦反政府骚乱席卷多个城市,吉政府随后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8日,反政府示威者占领总统府,反对派领导人、前外长萝扎·奥通巴耶娃宣布成立以她为总理的临时政府,并推出一系列政治改革计划。23日,奥通巴耶娃宣布将把现在的“总统制”改为议会制,几个月后举行议会选举。  相似文献   

16.
正哈萨克斯坦是个多民族、多宗教国家,境内约有130多个民族和族裔群体,规模较大的宗教是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和佛教等。哈国家统计局一份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表明自己信仰伊斯兰教的人数共1123.79万人(占哈总人口的70.2%),信仰基督教的为419.01万人(占26.2%),信仰佛教的1.46万人(占0.1%),信仰犹太教的0.53万人,信仰其他宗教的人口共计3.01万人(占0.2%),不信教的人口45.05万人(占2.8%),未说明信仰的人口共8.1万人(占0.5%)。①哈萨克斯坦2011年10月25日生效的《宗教活  相似文献   

17.
2011年初所谓“阿拉伯之春”出现以来,叙利亚日益步入内战深渊.个中原因很多,根本原因则在于叙利亚的种族、宗教认同一向压倒国家认同.巴沙尔·阿萨德政权与反政府势力各自在外部力量的支持下,都难以吃掉对方以定乾坤.随着内战的持续,叙利亚教派仇杀愈演愈烈,伊斯兰“圣战”势力日益坐大,难民、教派与民族冲突、地缘政治角逐、暴力事件不断外溢.叙似在成为中东的“索马里”,并使整个地区局势愈益动荡.  相似文献   

18.
展望中日关系的发展趋势, 一是中日友好的原则将维持, 因为中日友好符合两国的 根本利益。二是矛盾与合作并存将是两国关系的基本特点, 中日之间相互交往和相互作用的方式 将继续发生变化, 新的方式将在长期相互“磨合”中逐渐形成, 直至相对稳定。三是两国关系的发展 将受众多国际因素的制约, 主要有:中美日之间的相互关系、东盟的崛起和朝鲜半岛局势等;亚太多 边合作的发展将使中日关系从封闭型体系走向开放型体系。  相似文献   

19.
泰戈尔《吉檀迦利》的宗教思想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泰戈尔的一生 ,可以说是对宗教问题不断进行思考和探索的一生 ,而《吉檀迦利》就是他通过艺术手法进行宗教哲学探索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诗集。《吉檀迦利》表现了“有限”与“无限”之间活生生的人格关系。神具有“无限”的性质 ,人是“有限”的 ,人与神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完美的爱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恐怖主义与宗教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9·11事件以后,“宗教恐怖主义”;“伊斯兰恐怖主义”等似是而非的说法颇为流行。但从历史上看,恐怖主义与宗教并无任何必然联系。当代国际恐怖主义中,带有宗教色彩或打着宗教旗号的,可分为三类与民族分离主义相结合的、以宗教极端主义为主的和膜拜团体的恐怖主义。究其产生根源,则是政治和经济利益的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