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宪法修正案中明确提出了"征用"、"征收"等概念,对我国公民财产权保障体系将起到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对"征用"、"征收"概念缺乏统一的理解和界定,实践中对"征用"、"征收"概念的使用还处于较为混乱的状况,应致力于征用、征收制度的立法及完善.  相似文献   

2.
我国在《物权法(草案)》中规定了征收制度,相对于"公共利益"应当怎样规定等问题,本文试图从理论上深入探讨在物权法中规定征收条款的必要性及其任务,明确此征收条款在实践中和相关法规的适用关系,在此基础上初步提出《物权法》中征收条款的一般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3.
修宪权的限制乃是一个重要的宪法学理论问题,然而长期以来修宪权的限制的探讨仍然限于修宪机关的自我克制上,而且主要是围绕着实体问题展开,甚少关注司法机关对于修宪权行使的控制,尤其是修宪程序上的控制。应该明确:修宪权的行使可能违反修宪程序,宪法上的修宪程序规定具有强制性,故而,在一定情形下应当使宪法之修正归于无效。  相似文献   

4.
试论“大三通”后海峡两岸区际法律冲突的解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峡两岸实现"大三通"后,区际法律冲突问题会日益严峻.海峡两岸的法律冲突具有社会制度根本不同的法域之间、不同法系的法域之间、没有最高司法机关加以协调、没有中央宪法指导和特殊区际法律冲突等特点,现阶段可采取海峡两岸各自适用自己的区际冲突法或类推适用各自的国际私法;适当时,海峡两岸可通过一定的机构或互派代表签订区际私法协议,以促进两岸冲突法的统一;在某些特定领域的部门法之间,可先期考虑制定统一的实体法;借助国际条约方式;广泛开展两岸学术研究机构或其他民问团体的交流和合作;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解决区际法律冲突的作用等方式来进行解决,最终将"制定全国统一的实体法"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中涉及到与不动产征收有关的内容,必然会阐明需要"以公共利益为目的",然而,所谓的"公共利益"标准却无据可依。实践中,应将立法机关、执法者、听证程序三者结合来承担公共利益界定的任务,并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个人的优势,以保证公共利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财产的征收、征用制度历来被视为重大宪法问题。我国现行宪法的第四个修正案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财产征收、征用制度。实施征收、征用制度必须注意解决好几个问题 :厘清征收和征用的区别 ;如何界定征收、征用目的的公益性 ;进一步明确征收、征用的范围以及如何贯彻、落实好依法补偿的规定。  相似文献   

7.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28条以房屋征收补偿决定代替旧城市房屋拆迁制度的行政裁决,定性不清,中立性欠缺。以域外征收补偿争议解决机制为鉴,结合我国城市房屋拆迁制度已有机制,房屋征收立法应构建以行政裁决性质的房屋征收补偿争议行政处理机制。  相似文献   

8.
从年初至今互联网上的"馒头"事件引发出的一连串"博弈"效应,在法学领域具有值得深入发掘的理论价值.文章采用一种"抽丝剥茧"的论证方式,对"馒头"案所涉的私法问题、宪法问题以及宪法与私法之间的博弈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阐述,对博弈各方的宪法权利、权利冲撞、冲撞协调给予了一一论证.并结合德国经验的启示,提供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宪法权利冲突解决方案,为宪法权利进入私法提供一种"实证"性的进路.  相似文献   

9.
年初互联网上的“馒头”事件在法学上具有深入发掘的理论价值。对“馒头案”涉及的私法问题、宪法问题以及宪法与私法之间的博弈问题进行理论阐述,并结合德国经验,探讨符合中国国情的宪法权利冲突解决方案,为宪法权利进入私法、发展私法提供一种“实证”性的进路。  相似文献   

10.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把一些情形下旧城改建作为可以进行房屋征收的公共利益,但现实中的旧城改建主要不是用于公共目的,而是为获得建设用地对低矮房屋进行的拆迁。从作为旧城改建理由的形象问题、发展问题和增益问题等方面分析,都存在公共利益性质疑,旧城改建征收活动因为失去了公共利益根据存在合宪性疑问,也必然使征收条例的相关规定罩上违宪嫌疑。  相似文献   

11.
季金华和徐骏的《土地征收法律问题研究》是研究土地征收问题的新作。著者在探析土地征收关系的宪政基础、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征收模式、域外土地征收的制度架构的基础上,梳理出我国土地征收制度的缺陷、实践中的问题和理论探索中的不足,提出建设性方案。这体现出著者高屋建瓴的宪政视角、历史辩证的逻辑分析进路、求真务实的批判精神和系统前瞻的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12.
在国际投资中,东道国的征收一直是国际投资者最为担心的问题.然而,征收或国有化又是部分国家经济发展计划的重要部分,其中的矛盾引起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资本输出国和资本输入国在这一领域的长期斗争.目前,在征收的概念、征收的类型以及有关征收的补偿标准这几个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分歧.随着经济实力日益增强,对外投资日益增多,中国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资本输入型国家,已逐渐发展成资本输出型国家,这样的转型模糊了中国在征收及其补偿方面的立场.对外投资的增多不可避免带来更多的投资风险,原先坚持的发展中国家的补偿立场将不利于中国实现投资强国的目标,而中国是否应该对以“赫尔三原则”为代表的西方补偿理论敞开怀抱,同样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养路费的合法性之争为引子,从公法角度提出国家征税权实质上是国家取得税收收入的权力,其在法治社会中则表现为税法制定权和税法执行权。其中税法制定权是最基本的创制性权力,税法执行权是由立法权派生而出的,税法行政解释权则是通过与税收行政规则制定权结合行使,而成为税法制定权的一种特殊运作状态,但其本质上仍应当属于税法执行权的一种。文章通过对国家征税权的横向解构,最后形成我国征税权的结构图,期望对我国税收立法、执法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公约》的建立目的在于保护外国投资,它所承保的险别也较私营和官办海外投资保险机构的范围广。纵观MIGA(多边投资担保机构)近几年的发展,其呈现出一个新特点,就是对承保险别——"征收"一词的扩大解释上:即使东道国未明确发出征收命令,但是采取了一些事实上与征收同样效果的措施,也将被认为是实行了征收。本文结合条约的扩大解释学说和习惯国际法原则,对"征收"在国际投资实践中表现出的行为进行分析,并结合实例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管制性征收是因国家对私人财产权采取过度的限制性法令措施而造成的征收,属公益征收的一种类型。管制性征收主要是一个美国判例法上的概念。在美国的判例与学说上,国家的限制性法令措施是否构成管制性征收,其判断之标准关键在于与国家警察权的区分上。总结美国的判例学说,财产权剥夺论、多因素平衡论、实质侵占论、妨害控制论、全部经济价值剥夺论、目的/手段正当论、政府角色定位论七种标准,是用于证成管制性征收之构成的典型标准。  相似文献   

16.
公共利益是土地征收的核心要件之一,囿于概念本身的模糊性,在立法上一般以原则性规定为主,实践中也常常被行政机关泛化甚至架空。通过对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2015—2020年相关裁判的分析发现:法院对公共利益进行审查时,通常以规划+目的的方式进行形式上的判断,而在实体内容上保持了对行政权的尊重和克制。此种审查路径虽然可以弥补由公共利益概念的模糊性带来的法律适用上的缺陷,但由于行政规划与公共利益的非对等性、征收期待目的与公共利益的非同一性,使得此类论证方式缺乏足够的证明力度。从整体架构而言,对公共利益的初次判断应交由立法机关,而司法机关应保持司法避让的态度;在公共利益的最终判断上,司法机关则应充分利用程序和比例原则对公共利益的司法审查进行必要补强。  相似文献   

17.
冲突解决和政策分析紧密相关,因此,从冲突解决的视角探讨政策分析师的角色定位、从而揭示传统政策分析的不足和未来政策分析的发展方向,十分必要。冲突情境下的政策制定需建立在情绪感知、故事还原、价值考量、知识聚合、利益分析以及共识构建等六项工作基础上。西方新近崛起的后实证主义政策分析主张将公共协商引入到政策分析的过程中,使政策分析师完成从裁决者到协调者的角色转变。这种理念为政策科学的发展注入了新能量,也使政策分析与冲突解决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8.
以"法律与文学"作为研究进路,通过对《威尼斯商人》的文本解读,揭示为民事纠纷所掩盖的宗教矛盾和信仰冲突,并将其置于历史的语境之中,发掘现象背后的真相。通过这种分析阐明宪法规定信仰自由等基本权利的重要性,并指出我国宪法关于宗教问题规范的合理性及其改进方式。  相似文献   

19.
20.
我国《物权法》“征收条款”规定了国家征收的前提和补偿原则,但没有界定什么是“公共利益”,对城市征收补偿强调“依法给予补偿”,而不是“公正补偿”或“合理补偿”,这样不利于使公民合法财产权利免受侵害,不利于防止政府滥用征收权和权力寻租。弥补“征收条款”不足的办法是在《物权法》之外重构城市房屋拆迁制度;建立确认社会公共利益的正当行政程序;由全国和地方权力机关享有对土地征收和补偿方案的决定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