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兆文 《青年论坛》2009,(5):123-125
认知语境观揭示语义推理的认知心理依据和心理状态,语篇理解是一个”认知一推理”的动态化过程。认知语境及其在此基础上的预设在语篇处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揭示了语篇理解的认知心理依据,解释并制约着语言的表达与理解。本文从认知角度分析认知语境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从而指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预设,建构合适的语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速度。  相似文献   

2.
姜桂桂 《前沿》2008,(10):192-194
语篇分析是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它注重语篇的结构层次与阅读方式、语篇体裁的讲授、背景知识、理解语篇主次及语篇的内在结构。同时它也非常讲究语篇的意义连贯。本文就语篇分析理论作了深入的分析,阐述语篇分析的原理,探讨语篇分析的应用,对如何让语篇分析理论更好地应用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作了明确的解释与说明。  相似文献   

3.
语篇分析就是从具有完整思想内容的篇章的结构分析入手,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展开对语篇内容的研究。语篇分析教学是对传统的语法分析教学的否定,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传统英语教学中"单纯教语言"的问题。依据语篇分析理论,教师应充分重视非语言信息在语篇学习中的积极作用,改革创新语篇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提高阅读水平,提高阅读课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论话语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杰  吕军燕 《青年论坛》2003,(6):101-102
语篇是一个有意义的语言单位 ;语篇内的衔接和连贯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本文通过一则对话从语篇分析的角度探讨了话语语篇的衔接特点和手段 ,与连贯进行对照和比较  相似文献   

5.
柴磊  刘海燕 《青年论坛》2010,(1):141-145
指称是语篇衔接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体现的是语篇中指代成分与指称对象之间的相互解释关系。由于汉语和英语分属类型不同的语言,有着迥然不同的词汇文法体系,再加上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差异,两种语言中的指称词语在用法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在实际教学中应导入英汉语篇的对比分析,引导学生注意英汉指称词语的不同特点,尽量减少或消除母语对学生英语学习的负面干扰。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天赋的还是体验的?这是语言研究中一个十分常见的问题,以Lakoff&Johnson①为代表的第二代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即是体验哲学.体验哲学的基本观点是,时间、空间、范畴等概念和意义都是基于体验的,而体验是基于人类特有的身体结构.人类通过对身体部位、空间关系等的感知以及隐喻、范畴化等认知手段建构出基本概念,这些词汇化的概念就是语言,因此语言具有体验性.语言的体验观不仅与唯物辩证法的实践观和达尔文的进化论相一致,同时也为语言来源干实践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7.
《便民图纂》的语言整体上反映了明代口语的实际面貌,也夹杂着少量沿自宋元的语言成分;其中的农业俗语,带有浓郁的农业色彩,核心意义、结构形式具有明显的定型性,多采用具象化的表达方式;主要内容集中在农作物栽培技术、花木种植、气象预测等方面;各种俗语数量的多少,取决于所反映的事物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程度;科学性是影响俗语流传的重要因素,民众的认知水平是最具决定性的因素;农业俗语真实地反映了古语与今语、书语与口语的历时替换情况以及方言之间的词汇差异,为词汇史研究提供了更多的证据。  相似文献   

8.
薛岩  祖利军 《青年论坛》2008,1(3):137-140,110
人们一般认为科技语言具有共性特征,不论是在同一语言内部还是在语言和语言之间,科技语篇都具有同一性,不受认知差异的限制。这是客观主义科学观的看法。认知的经验主义则认为,人在客观世界里的经验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会导致人们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概念化和范畴化。表现在翻译上则是不同的概念体系所表达的科技概念可能会不对等。但人类共同具备的概念能力却能使交流得以进行。这就是认知视域下的科技翻译观。  相似文献   

9.
模糊性是人类语言的基本属性,模糊限制语作为模糊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被频繁应用于政治演讲等语篇中。恰当地使用模糊限制语不仅可以提高话语的准确性和灵活性,使语言表达含蓄委婉、礼貌得体,还可以使说话者免受或减轻批评和责难,使交际双方保持良好的社会关系。从模糊限制语、国家领导人政治演讲和性别差异交叉点入手,探讨政治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性别使用差异,以期对正确的使用模糊限制语进行有效的交际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10.
法律语篇包括法律、法规、规章、决定、国际公约、协定等立法语篇,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诉状、辩护词、决定通知、法庭辩论等司法语篇,合同、遗嘱、申请书、委托书等其他法律文书。在法律语言中,往往不可避免地出现新词语和古词语的同时并存、相互补充,以现代语为主体的法律语篇中,新词语古词语融为一体,统一在反映法律权威性、庄严性、规范性、时效性和效率性等,法律词汇的这一特征,构成了法律语篇独具特色、自成一体的文体特征,也构成了法律语言作为具有独立研究价值的语言学分支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霍巍 《人民论坛》2023,(7):96-100
中国考古学者从“重建国史”起步,用科学的考古材料向世人展现出古老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根系和发展脉络。除了宏观叙事,在礼乐制度、日常器用、服饰衣冠、语言文化等社会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各个层面上,中国考古都以丰富的资料和细节,客观而翔实地展示出各民族彼此交往、相互影响的科学证据和历史轨迹。正是通过一系列考古发现和科学普及,中国考古给人们打开了一扇用科学的考古资料和理论方法去认知中华文化的大门,体现出重大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极大地塑造了全民族历史认知。  相似文献   

12.
《骆驼祥子》是老舍创作的社会批判意识较为显著的一部作品,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弱势群体的侵蚀。本文选取伊文。金的译本RickshawBoy进行分析。该译本产生于不同于当时中国的意识形态和时代背景之下,其结局的改写尤其引人注目。从翻译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该译本中出现这样的改写现象源自一定的语篇意图。在翻译的过程中。既会体现作者的语篇意图,也会体现不同译者的语篇意图。本文通过运用语篇意图的理论来分析这个英译本中结尾的改写现象。  相似文献   

13.
语言的认知表达功能决定了不同语言之间总体上是可译的;而语言的美学功能和文化功能又分别与绝对不可译和相对不可译有着紧密的联系。人们利用语言主要是利用语言的认知表达功能,语言的文化功能和美学功能是伴随语言的认知表达功能得以实现的,因而是局部的。因此,绝大多数语篇总体上是可译的,但同时也是存在着局部的不可译性。因此,不可译翻译不仅要译出原文的形象、喻义,还要译出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14.
ESP(专门用途英语)学派研究领域的重要人物巴蒂亚2008年提出了文本、机构、认知、人种学和社会批评五个空间体裁分析理论框架,使我们认识到教学目标不应当仅停留在规约性的基本层面,应运用体裁的社会行动培养学生的体裁生成、演变和运用意识,加强语言教学的现实针对性。本文在简单介绍语篇体裁分析发展阶段及各流派的基础上,以ESP学派巴蒂亚体裁分析理论为代表性理论和分析主体,指出其特点、研究指向、优势和局限性,为语言教学,特别是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提供直接、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通过相关衔接理论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句群进行剖析,阐述英汉两种语言常用的句群衔接手段的差异,为英汉句群翻译及语篇翻译提出一些应对策略,以便在翻译实践中达到使译本更符合其目的的语言习惯,发挥译本成功、准确地传达信息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现场勘查笔录(以下简称笔录)是赋有特色的公安司法文书,每一篇写作规范的笔录都应是短小精悍的语篇.笔录的语篇也是指由一系列连续的话段或句子构成的语言整体.构成语篇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一是必须合乎语法;二是必须语义连贯;三是应有一个逻辑结构,使得句子之间有一定的逻辑联系.语篇中的话段或句子都是在这些条件的基础之上结合成为语言整体的.  相似文献   

17.
汉语称呼语的使用及其相关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汉语称呼语的使用及其相关因素荣晶在任何社会中,称呼语都是人们建立和保持联系的不可缺少的语言手段,它能够十分明显地表明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也最为容易识别社会集团和语言之间的相关因素。所以,称呼并不只是单纯的交际手段,它往往能体现使用者特定的文化知...  相似文献   

18.
将认知语言学中的可及性理论与概念参照点模型相结合可用来解释英文广告文本中广泛存在的人称照应词现象:有明示先行语的人称照应词,通常受人称、性、数一致等句法规则的支配,也受语义原则的制约;无明示先行语的人称照应词能被成功解读,是因为在一个参照点达到一个目标的过程中,认知主体的知识与经验参与了交际的全过程.文章认为,英文广告文本中所应用的人称照应词,无论有无先行语,认知主体都可以通过认知努力和认知效果的相互协调,建构起某种认知通道.  相似文献   

19.
语篇分析在翻译研究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篇分析与翻译研究的结合有其内在必然性.从功能语言学的角度探讨语篇分析在翻译研究中的运用,对于把握系统功能语法作为一种操作性和实用性很强的语篇分析理论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警察讯问中的语类混合和移植现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类是为社会或某一话语社团所广为认可的、为实现某一交际目标的语言运用方式。语类研究常以分析语类的语步结构和与此相关的语言形式和功能特点为焦点。但是语篇实践的现实表明,语类结构常常不具有单一的、清晰的界限,语类间常出现语类符号资源的挪用和移植。警察讯问作为一种机构性话语,有相对固定的语类结构步骤。但是,在形式化的讯问步骤下,由于交际目的不同,讯问中存在着语类的混合,即机构性话语语类和立法语篇语类的混合,这种混合增大了讯问双方之间的距离。讯问中语类混合的运用构成了一系列复杂的、权威性的交际行为,体现了讯问双方不对等的权力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