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研究依据社会化理论,用单变量统计方法描述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适应情况,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适应情况并不理想。其中,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适应水平较低;留守儿童的行为适应中,社交-领导行为比较差,攻击-破坏行为情况一般,并不象已有的对留守儿童行为问题的报道那样令人忧虑;留守儿童的情绪适应水平很低,易出现焦虑、孤独感,自我效能感差。  相似文献   

2.
社会化结果: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较大规模问卷抽样调查的结果,对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社会化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从性格及行为特征、生活技能、社会交往、社会规范、生活目标、成人意识六个方面的发展状况来看,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社会化结果表现出非常大的差异性,表现为留守儿童的社会化结果不及非留守儿童.文章最后从家庭、学校、社区三个角度对促进留守儿童社会化进行了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3.
农村留守儿童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留守的处境导致其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着自我意识不健全、人际交往焦虑等状况。改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共同努力,要充分发挥农村社区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同时应指导家长为孩子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  相似文献   

4.
邵昌玉 《人民论坛》2011,(9):176-177
农村留守儿童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留守的处境导致其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着自我意识不健全、人际交往焦虑等状况。改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共同努力,要充分发挥农村社区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同时应指导家长为孩子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  相似文献   

5.
对基于安徽省四市九县的一项调查研究的成果作二手分析,结论认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自我认同意识与其实际居住情况不甚一致,这种不一致来源于出身家庭至上的价值观念及是否分家等现实制约。留守儿童的家庭自我认同意识往往与代养者的家庭自我认同意识有所冲突,而“留守”处境中的居处复杂及认同歧异,其复杂程度不可小视。其警示意义在于: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措施,如果不从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自我认同意识着手的话,也许其效应就要打不少折扣。  相似文献   

6.
正正月一过,进城打工的人们又踏上征程,备受关注的"留守儿童"又将面对与父母分离的煎熬。据全国妇联2013年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共有18岁以下农村留守儿童6103万人,每3个农村儿童中就有1个留守儿童。在返乡就业与随迁进城短期内都还无法实现的情况下,民生科技或许能成为缓解问题的选择。一、"随迁进城"与"返乡就业",短期内难以实行有研究表明,在安全方面,留守儿童遭遇烫伤、车祸、溺水、触电等意外伤害的比例均高于非留守儿童;在心理方面,留守儿童的消极心态(烦乱度和迷茫度)更为强烈,孤独感、自卑感和心理性格缺陷问题较  相似文献   

7.
家庭访视是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资料、了解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情况以及了解留守儿童与家人的关系等方面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留守儿童访视内容包括留守儿童基本资料的访视,留守儿童家庭功能的访视,留守儿童家庭环境与资源的访视。家庭访视技巧的运用最基本的一条原则,是使家庭访视成为人与人之间富有人性的相遇。家庭访视的伦理警觉,一是知情同意与身份披露,避免"伪装友谊";二是尊重与平等,警觉其权力关系带来的伤害;三是保护研究对象,处理好敏感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江西赣县两所农村初中的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数据,研究了多重创伤经历和绝望感对农村留守与非留守儿童抑郁的影响。结果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抑郁发生率均高于平均水平,但是他们的抑郁发生率统计上并无显著差异。儿童期创伤、同伴欺凌侵害、师生关系伤害和绝望感可以显著预测非留守儿童的抑郁。儿童期创伤、师生关系伤害和绝望感可以显著预测留守儿童的抑郁。在儿童期创伤、同伴欺凌侵害、师生关系伤害和绝望感对抑郁的影响中,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均没有显著差异。因此,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抑郁问题值得同样关注。  相似文献   

9.
王飞 《人民论坛》2015,(8):238-240
文章通过对广东省某贫困县的儿童进行抽样调查,采用数据分析方法,得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技能、人际关系、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最后得出结论,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在与父母亲关系、社区活动、学习态度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需要社会对留守儿童的亲子问题、社区环境方面做出更为有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环境、心理健康及学业成绩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对儿童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农村"留守儿童"其实生活在一个单亲或双亲剥夺的环境里,他们家庭环境、心理健康状况恶化,其学业成绩较差;"留守儿童"的家庭环境发生了不利于其心理及学绩健康发展的变化,家庭环境通过影响其心理健康而对学业成绩产生影响。"留守儿童"是社会转型期农村发展中的一个综合而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建立一个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在内的综合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11.
目前,由"留守"导致的亲子分离造成了家庭结构和功能的缺失,这种缺失在方方面面影响着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因此,我们必须研究其中的作用机制,充分了解家庭对留守儿童的影响作用、留守对儿童心理和行为产生的影响,才能知道留守儿童内心的需求与渴望,进而才能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2.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犯罪与被侵害事件频发的现状,调整法治教育结构和模式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需通过明晰政府、学校、家庭、社区不同主体在法治教育中的作用,对留守儿童以及与其相关的教师、家长与农村社区成员进行法治教育,从而加强留守儿童的守法意识和权利意识,为留守儿童编织法治"安全网"。  相似文献   

13.
袁晶  李洋 《前沿》2012,(9):122-123
本研究选取了安徽芜湖、江苏省泰兴两个调查点,通过问卷及半结构式访谈搜集资料,进行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抗逆力保护因子的对比研究。研究表明,非留守儿童抗逆力外在保护因子的发展优于留守儿童,但两者内在保护因子的发展并无显著差异。基于此,笔者反思了目前国内留守儿童研究领域普遍采用的问题视角。  相似文献   

14.
从宏观层面来说,留守儿童问题是伴随着农民工流动、工业化、城镇化过程而产生的;从微观层面来看,父母外出务工使得留守儿童的原生家庭结构呈现不完整状态,近端社会支持减少,所以我们提倡从社会支持体系的角度探讨留守儿童保护问题。社会支持体系是社会个体生活的"基本生活圈",这个圈子通过社会连结的方式为个体提供养分,从这个角度来说,构建、恢复和完善西部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体系,是开展对他们社会服务的可行切入点。为了切实掌握西部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体系状况,我们在两年的时间里对西部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近4000名留守儿童开展了问卷调查与访谈研究,该研究的数据统计发现,西部农村留守儿童的主观社会支持、客观社会支持、支持利用和社会支持总分均较低。这种状况启示西部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服务的提供者,应多开展社区倡导工作,以营造留守儿童的外部支持体系,开展留守儿童寻求支持和支持他人的能力训练,以稳固其内部支持体系,多关注男性、13至15岁、非独生、父母长期不回家的和父母与孩子联系频率低的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大批农民工纷纷涌向城市,由此产生了农民工留守子女的教育问题.农民工规模的扩大,留守子女的教育问题也在不断恶化,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成为当今我国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协同合作,共同构筑起面向“留守儿童”的一整套完备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本文通过对学校留守儿童及家长的访谈,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思考,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问卷和跟踪调查的基础上,采取分类、定量、个案研究等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结论为:父母打工对其留守子女的学习影响具有一币两面性,留守儿童并不都是"学习问题"学生.这对于克服对留守儿童的统计歧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妇运》2007,(7):42-44
方案52一、活动背景:据不完全统计,大连市内四区九年义务阶段现有流动儿童52162人,农村留守儿童4184人,大连市妇联登记在册的贫困女童超过3000人(对象为城乡低保家庭18岁以下的女童)。这些儿童  相似文献   

18.
流动好?留守好?——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立足于实证调查数据对流动儿童与留守儿童的社会化过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在智育社会化与生活社会化方面流动儿童与留守儿童不存在显著差异,在身心健康、知识面广度方面流动儿童优于留守儿童,在人际关系方面留守儿童优于流动儿童,总体社会化结果上流动儿童优于留守儿童。这意味着农民工子女选择流动更理想,更能够促进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津政发[2016]25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发[2016]13号)精神,进一步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按照国务院决策部署,以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家庭尽责、政府主导、全民关爱、标本兼治的原则,坚持分类施策、精准保护,及时响应并着  相似文献   

20.
《中国妇运》2006,(7):26-27
为认真落实省、市领导关于做好农村“留守学生”工作的重要批示,切实解决“留守学生”教育和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保障“留守学生”这个特殊群体健康成长,结合遂宁实际,市妇联决定认真开展“留守学生(儿童)关爱行动”,抓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和保护工作。现将工作方案制订如下:一、目标任务今年试点建立10个村(社区)留守学生(儿童)之家,建立和完善10个村(社区)家长学校,建立10支巾帼志愿者队伍;培养1000名巾帼志愿者,对1000名留守儿童实行结对帮扶,为留守儿童解决1000件实事。二、具体任务一是建立示范点“留守儿童信息管理库”。各级妇联要建立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