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确认识司法腐败,加强对司法腐败成因的研究已势在必行。道德治理司法腐败,需要制度建设保驾护航。司法腐败道德治理模式:制度设计;司法伦理规范建设;司法人员德性养成。  相似文献   

2.
实行司法独立与遏制司法腐败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司法独立是实现法治的必要条件。要消除妨碍司法独立的种种弊端,治本之道应是从整个政治体制和司法体制上加以改革。司法腐败是最大的腐败,司法权异化为可以进行权钱交易的私有资源,则是司法腐败的根源。救治之道,主要是改革我国的权力结构,使司法权既相对独立,又受国家权力和社会权力的监督与制约;同时,也有赖于司法机关与司法人员的自主、自治,提高司法人员的素质,从体制上摆脱外界钱财和权力的控制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遏制司法腐败的对策的思考,认为提高司法人员素质不是当前遏制司法腐败的紧迫问题,司法独立也并不是遏制司法腐败的唯一或者说较为重要的对策,当前遏制司法腐败最迫切也最可行的是找准加强对司法活动监督制约的关键点--尽快实施司法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及赋予媒体及大众更为现实有力的监督权.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掀起了大规模反腐倡廉的浪潮,一大批腐败分子被挖了出来,广大人民群众为此拍手称快。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的司法腐败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如有些司法人员利用手中的权力打击报复无辜群众;有些司法人员大肆收受当事人的钱物;有些司法人员徇私舞弊,枉法...  相似文献   

5.
多年以来,我们党治理司法腐败收到了很大成效,广大司法人员存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维护社会主义安定团结,打击惩处各种犯罪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重大成绩.甚至有的司法人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司法人员腐败的严重性、危害性,认真分析腐败的原因,研究治理腐败的对策,更好地开展反腐败斗争,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正司法人员职务犯罪是司法腐败的突出表现,也是社会危害最为严重的腐败现象之一。一旦司法人员发生腐败,突破了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防线,不仅使个案得不到公正处理,而且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都将受到严重的冲击。一、司法人员职务犯罪的特点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银川市检察机关共立案查处司法人员犯罪案件72件91人。其中,公安系统51人占56%,法院系统24人占26.4%,司法行政系统14人占15.4%,检察系统2人占2.2%。所立案件中,贪污贿赂案件26件35人,占立案总件数的36%,总人数的38.5%;渎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区司法人员职务犯罪案件频发,导致了司法腐败现象的发生。历史事实说明,司法的腐败是滋生和助长其他腐败的重要原因。它严重影响司法公正,败坏我们党、政府和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形象和威信,具有不可低估的危害性。因此,如何认识司法人员职务犯罪,分析原因,找出其特点、规律和问题的症结,提出有效的预防对策,是当前迫切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前,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遏制司法腐败与惩治官吏腐败一样,成为整个反腐败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司法/k正问题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从我们耳德目染的街头巷尾的议论,以及书籍报刊、广播电视所充斥的评论或报导,到国家领导人讲话都时常提及。当前,在不少地方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少数司法人员滥用职权,不依法办事,贪赃枉法、构私舞弊的现象仍然严重,这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这也是与党和国家提出的“依法治国”这一治国方略精神相修道的。一位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对司法腐败现象深恶痛绝,曾动…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法制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司法机关在司法改革方面作了大量探索和工作,取得了不少进展,有的还通过立法从法律上加以明确和规范。但有些还只能说是初步的、形式上的一些改进。总体上说,目前司法制度的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实践中存在的管理体制不顺、制度不健全、司法人员素质不高、监督机制不完善、有法不依、执法犯法等问题引发出的司法不公和司法腐败,已到了刻不容缓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推进司法制度改革,实现司法公正,已经成为时代的迫切需要。 一、我国司法制度现状评析 (一)我国现有审判制…  相似文献   

10.
刑法适用解释是指司法人员在个案中适用刑法时对刑法条文含义的理解、分析和说明.其特点包含:与个案的密切关联性和应用性;目的的明确性与具体性;效力范围的有限性.司法人员在个案中的刑法适用解释对于实现具体正义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对司法腐败、司法专横的担心和对法律确定性的维护以及对形式主义的偏爱,致使我国不承认刑法适用解释.大陆法系国家将刑法适用解释方法分为文义解释、体系解释、历史解释和目的解释四种.通过建立解释意见竞争选择机制,适度的司法民主,公开法律论证和理由这些途径有利于实现刑法适用解释的合理合法性.  相似文献   

11.
一、对司法腐败概念的认识由于司法队伍中的腐败现象形形色色,在现实中存在一种将司法腐败概念泛化的倾向,认为只要是司法机构中出现的违法违纪问题,就是司法腐败。笔者认为,这样就模糊了司法腐败与经济腐败、生活腐败等的区别。那些与司法权力不相联系的行为,例如嫖娼、赌博、吸毒等构成违纪的问题(这类问题与司法职权无直接联系,尽管有时也是造成司法腐败的原因)则不属于司法腐败的范畴。根据学理解释,司法是指拥有司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把法律运用于对民事、刑事、行政案件的处理,以及对这种处理过程进行法律监…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制度设计和具体操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正、司法改革是一个“老生 常谈”的问题,但它又是一个 “见仁见智”、“常谈常新”的问题。因为司法不公、枉法裁判、受贿徇私、审判及执行中的地方保护主义等司法腐败现象是基于利益驱动的多种原因综合造成的,是多种自变量作用或交叉作用的结果,可谓“一果多因”。原因和自变量不除,司法不公、司法腐败现象就不会休止。导致司法腐败的根源,归根结底是目前我国司法体制的弊端,即法院处在一种不科学、不规范的社会结构网络中,这种不合理的结构严重地抑制了法院正常功能的发挥。因此,中国的司法体制改革势在必行,不解决这一“瓶…  相似文献   

13.
司法不公、司法腐败是近年来社会舆论和公众关注的焦点,其中一些法官与律师沆瀣一气行贿受贿的案件更是焦点中的焦点,由此严重损害了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加剧了人们对人民法院公信力和律师维护社会正义信念的怀疑或动摇。如何防范、惩治司法人员的腐败犯罪,规范法官与律师的关系,确保公正、廉洁执法,是政法界长期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司法腐败在当今社会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就是司法人员的枉法行为。主要有在金钱面前的贪赃枉法;在案情面前的徇私枉法;在权位面前的畏权枉法;在势力面前的惧势枉法等。由于这些枉法行为的存在,法制文明所要求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只能是一句空  相似文献   

15.
一、司法腐败的原因 (一)权力的固有属性,是产生司法腐败的本质根源。 (二)利益驱动,是司法腐败产生的主观根源。 (三)体制的不完善,是司法腐败产生的客观根源。 (四)立法弹性过大,是司法腐败产生的法律根源。 二、遏制司法腐败的对策 (一)改革司法体制,建立健全的司法独立保障制  相似文献   

16.
侵犯刑事被害人人格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司法人员的冷漠、粗暴和歧视,嫌疑人、被告人的恶意伤害,新闻媒体的不当传播,以及普通公民的好奇、无聊或过分关心。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立法有缺陷,司法人员素质不高,被害人权利意识不强,缺乏专业的社会救助组织,以及被害人法律援助工作的滞后。  相似文献   

17.
司法机关是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的最后一道保护屏障,是社会稳定的调节器和安全阀。一旦司法人员涉及腐败,既严重危害党和国家的形象,降低了法治的公信力,影响司法机关的公众形象,又直接侵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但是由于受社会不正之风的侵蚀和影响,司法机关的“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的现象时有发生,虽然这些问题只发生在少数人身上,但却会影响到整个司法机关的形象,被人民群众称之为司法腐败。文章从实务入手,就该现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法律社会史的视角,以司法职业群体为解剖对象,考察了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司法界的不良社会关系,包括司法界上层、中央司法界与地方司法界、审判官与检察官、司法主官与属员、法官与律师、司法人员与社会恶势力等关系,把司法职业群体的社会活动及其产生的社会关系放到社会大背景中,探讨了司法界不良社会关系对司法程序、司法公正、司法信誉等产生的负面影响,并对当代司法改革中,如何改良和规范司法界社会关系、防治司法腐败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渎职犯罪,特别是司法人员的渎职犯罪,严重破坏司法公正、损害司法权威、践踏法律尊严,严重破坏社会的稳定,对整个国家造成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因而,在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历史背景之下,如何完善对司法人员渎职犯罪的法律监督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分析司法人员渎职犯罪的现状及原因入手,重点剖析了我国当前对司法人员渎职犯罪的法律监督机制存在的缺陷,进而提出完善此法律监督机制的一些建议,以供商榷。  相似文献   

20.
也论人大对司法的个案监督与审判独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强化人大对司法的个案监督不是从根本上解决司法腐败的有效途径 ,提出人大对个案监督实际上是现有法条的含混以及对人大监督权理论上的误解造成的。审判独立虽是从体制上解决司法腐败根源的有效途径 ,但也不能一步到位 ,当前首要的任务是建立起高素质的法官队伍及强化检察机关的监督职能。人大对司法的个案监督与审判独立之间也无法调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