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冰 《行政与法》2005,(2):61-63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是江泽民同志站在新世纪的历史高度,在深刻总结古今中外治国经验的基础上而提出的治国方略,包含着丰富而博大的思想内涵,在理论上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在治国方略上的完善和创新,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较详尽地分析了以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相互关系,进而提出了如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更好地将以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这是我们党在我国改革与建设进入新世纪的新形势下,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贯彻以德治国的基本方略,提高以德治国的实效,是事关我国在新世纪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工作会议上提出在依法治国的同时,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地结合起来。这一论述意义重大。是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治国方略的新发展,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贡献。  相似文献   

4.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的确立是对我国治国方略的完善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相辅相成 ,并行不悖的 ;坚持这一治国方略要求在法治过程中很好地把握两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 ,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依法治国 ,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以德治国。”“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 ,法治与德治 ,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 ,也不可偏废。”“我们应始终注意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应该说 ,随着对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人治”以及建国后在极“左”思想影响下形成的“全面专政”、“无法无天”政治状态的彻底否定 ,依法治国作为治国方略的重要…  相似文献   

6.
“以德治国”是一种新的治国方略 ,本文论述了“以德治国”的概念、特征、意义及其与传统德治的区别 ,在此基础上全面阐述了“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之间相融、相异、相济、相斥的关系 ,同时对如何运用这两种治国方略做了简单的设想。  相似文献   

7.
论依法治国的实现途径内蒙古自治区商都县人民检察院张燕枝党的十五大报告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重要的治国方略,充分体现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治国理论和治国实践上的重大成熟。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8.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紧密结合的两大治国方略。但是,理论界对两者关系的理解还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还有待澄清。否则,这些模糊的认识将影响到两种治国方略的充分结合和有效贯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实际看,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是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从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本身的内涵看,以德治国应当服从于、服务于依法治国;从治国的功能和效用分析,法治应该是德治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并确定其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这是我国法制建设史上的新发展、新突破,是党执政和治国方式的重大转变。这一由“法制”到“法治”的转变,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认识的深化;说明了我们党对邓小平关于民主法制理论的深刻理解;证明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领导全国人民迈向二十一世纪的历史进程中,坚定不移地走依法治国之路,彻底摒弃人治、厉行法治的坚定信念和决心。这一具有里程碑标志的转变,说明党和…  相似文献   

10.
“以德治国” 构筑思想道德防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年初,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以德治国”,这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我国社会经济步入新的发展时期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认真领会其深刻内涵并努力实践这一方略,对于实施标本兼治,源头治腐,具有重要意义。概括讲,“以德治国”,就是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11.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推进改革与发展甘肃省司法厅长张忠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重要的治国方略提了出来。这标志着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有了重大的转变和发展。联系司法行政工作的实际,学习江泽民...  相似文献   

12.
高举依法治国旗帜把依法治省推向新阶段□辽宁省司法厅长李成义党的十五大报告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长治久安的全局出发,以跨世纪的战略眼光,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重要的治国方略,充分体现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3代领导集体在治国理论和治国实践上...  相似文献   

13.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的治国理念,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我国社会经济迈入新的发展时期所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是我国传统治国精髓与现代治国理念相结合而得出的科学论断。检察官职业道德建设是我国“以德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司法改革的重点内容。研究检察官职业道德及养成途径,对于提升检察公信力,实现法治,具有重要意义。一、“以德治国”与法治的关系在商代甲骨文中,“德”字的原始含义是“以弓缚首,牵之以祭”,与战争有关,指以绳索牵系俘虏以归,祭祀祖先神。自周以后,在甲骨文德字下方加了一个“心”…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依法治国,以德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纳入了国家根本大法,中共中央最近做出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这不仅标志着我国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5.
<正> 5月6日,中国法学会和人民日报理论部联合召开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座谈会。与会的十余位著名法学家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现将讨论内容综述如下。 一、依法治国是治国方略上的重大决策 与会学者一致认为,江泽民同志在今年年初发表的关于“依法治国”的重要谈话,和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列入国家“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是我们党和政府在治国方略上的重大决策。“依法治国”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也是社会文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就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五大报告把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并把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个奋斗目标。这个基本方略的确立是一个新的进步 ,标志着我们党执政方式和治国方略的重大转变 ,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  一、依法治国是党执政方式和治国方略的重大转变为了建设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新中国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领导核心 ,倾注了满腔心血 ,提出并实行了各具特色的治国方略 :毛泽东同志的治国方略 ,其中心就是建立一个新中国 ,…  相似文献   

17.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并举,这是我们党巩固和增强执政党领导地位的重要方略,“德与法相济”也成为我们治国的施政方略。道德是法律内容的源泉,也是执法行为的思想基础。本文通过对德与法关系及相互作用的形式作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8.
坚持实行依法治国方略●于仁伯党的十五大报告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这充分体现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治国理论和治国实践上的继承和发展。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心愿,符合建立社会...  相似文献   

19.
关于“道德”与“法律”在治国中的作用 ,古今中外 ,一直争论不休。仅强调“道德”或只注重“法律”的作用都是片面。道德与法律是相互区别的 ,它们在社会生活中起着各自不同的作用。不能相互替代 ;道德与法律又是紧密联系的 ,它们共同作用于国家的治理 ,不可偏废。在国家治理中 ,德治是基础 ,法治是保障 ,且法治也是德治的保障 ;德治和法治又相互作用 ,德治是法治的思想前提 ,法治是德治的理性升华。我党和国家历来重视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在治国中的作用 ,今年年初江泽民总书记将“以德治国”明确地提了出来 ,指出要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地结合起来 ,这是党的又一项英明决策 ,是对邓小平理论关于治国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德法相济(德治与法治的辩证统一)是江泽民总书记“以德治国”重要思想区别于传统“德治”思想的最显著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治国新方略的精髓。全面体认“以德治国”思想,加快提升政法队伍的道德素质,必须坚持把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相结合,坚持“德治”与“法治”并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