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诉调对接是以人民法院为先导,结合司法资源和社会力量化解纠纷的重要途径。以W市X法院诉调对接实施情况为调研对象,并抽取52件案例为研究样本,通过案例分析可以发现,诉讼与调节对接机制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案件分流随意性强、调解人员专业单一、缺乏诉调对接机制宣传以及财政支持不足等。因此,完善诉讼对接机制需要对案件进行科学分配、吸收具有多元化知识背景的调解人员、加强调解宣传力度和落实财政支持力度,使得诉调对接机制各环节能够实现优化组合、高效运作,从而实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2.
政策快递     
《北京支部生活》2013,(9):69-70
法院错案国家赔偿可启动听证程序 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关于人民法院办理自赔案件程序的规定》9月1日起施行。《规定》对因法院自身错误、违法行使职权导致国家赔偿纠纷的自赔案件审理作出规范。  相似文献   

3.
民事诉讼中的专属管辖是法律强制规定某些案件只由特定人民法院管辖,其专属性表现在排斥其他法院管辖,排斥当事人协议管辖.不动产纠纷适用专属管辖是考量其特殊性,为满足公益需求所设置,以期维护社会稳定.但审判实践中,不动产纠纷的界定莫衷一是,有人认为涉及不动产的纠纷均为不动产纠纷,皆适用专属管辖;有人则认为仅就不动产物权纠纷专属不动产所在地法院管辖.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都规定不动产纠纷的专属管辖制度,并严格区分不同性质的不动产纠纷并限定适用专属管辖的不动产纠纷的范围.我国<民事诉讼法>应以"一个前提两个原则"为框架,规定不动产物权纠纷与不动产债权纠纷适用不同的管辖,进而突出专属管辖之效力.  相似文献   

4.
记者在温县人民法院采访发现,该院更新审判工作理念,创新和谐调解方法,把大量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解决在案件审理之中和执行之前,构筑起和谐社会的第一道司法防线。  相似文献   

5.
何静 《唯实》2009,(1):71-74
法院调解作为一种纠纷解决方式,改革开放后经历了由兴盛到衰弱再到复兴的发展轨迹。这种变化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既有理论上的支撑也有实践中的需要。当前法院调解再度兴起,也是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但现行的法院调解制度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果能够妥善解决现存的问题,法院调解不仅不应废除,而且在未来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法院调解,亦称诉讼调解,是在人民法院审判人员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通过自愿协商,达成协议,解决民事争议的活动和结案方式。调解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中最具中国特色的一项制度,它能够及时、有效、彻底地解决民事权益纠纷,提高办案效率,减少诉讼成本,对于及时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的发展曾经发挥了巨大作用,也是目前我国法院运用较多的一种处理民事诉讼的结案方式。可是,近年来随着审判方式改革的进行,现行调解制度日益暴露出它的局限性和诸多弊端,法院调解在实践中遇到了种种问题,调解率呈下降趋势。如何使我国的调解制度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在解决社会纠纷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目前人民法院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苍溪县人民法院始终将构建和谐社会作为审判工作的着力点和切入点,充分发挥调解功能,大力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有效实现了司法调解与人民调解的良性互动。今年以来,该院案件调撤率保持在66%以上,位居全市法院前列,案件整体呈现出结案率高、调解率高、信访率低的“两高一低”的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8.
李跃华  姚宁 《当代贵州》2012,(26):26-27
黎平县是黔东南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份之一,由于人口多、地域广,交通不便,群众诉讼非常困难。黎平县人民法院从方便群众的角度出发,积极施行"巡回法庭"办案,法官从片区法庭走出去,走进大山、走进村寨、走进田间,在纠纷所在地开庭,就地解决矛盾,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巡回法庭"把许多矛盾和案件都在基层化解和判决,得到了当地群众的高度赞扬。田间问案情深夜来调解"田间问案情,深夜来调解"是黎平县人民法院采用的工作方法和  相似文献   

9.
正"案件回放:2018年2月28日,张某驾车与骑无牌电动车的罗某在遵义市西安路发生交通事故,导致罗某轻微受伤及两车局部受损。经汇川区交通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人民调解员调解,双方达成调解协议。调解员通过视频连线汇川区人民法院,承办法官在线核实双方当事人身份并确定双方在平等自愿下达成合议,宣告确认调解协议的效力,并将网络司法确认的视频文件刻盘留存,制作司法确认裁定书向当事人邮寄送达。"  相似文献   

10.
正今年以来,铜仁市碧江区人民法院以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为契机,推出24小时自助诉讼服务、巡回审判进社区、上门立案等一系列便民利民诉讼服务,最大程度减轻群众诉累。自助诉讼"不打烊"。"没想到已经下班了,法院还能办理立案。"5月24日中午,贵州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田某某因堵车耽误了时间,赶到碧江区人民法院时已过下班时间,正准备离开时看见法院大门口显眼处写着"24小时自助诉讼服务",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拿出身份证识别进入,按照操作提示,将立案材料通过24小时自助立案终端扫描上传。在操作中,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还可以连线人工服务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11.
青海省各级人民法院在2014年之后先后成立环境资源审判庭,尤其是2016年11月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成立环境资源审判庭,对于审理涉及环境和资源类案件,化解调解环境资源的矛盾纠纷,保护青海省生态环境和公众的环境权益,促进青海省建设生态文明强省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在西宁市中级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的调研,对青海省环境资源案件"二合一"审判模式进行研究,尤其是跨区域审判在青海省的探索进展进行讨论,其中青海省人民法院和检查机关衔接机制仍需建立健全。  相似文献   

12.
正民间纠纷6728件,调解成功6591件;医疗纠纷案件81件,调解成功74件。这组数据,是自贡市2013年各类"人民调解组织"取得的工作成绩,同时也是我省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工作的一个缩影。这组数据,折射出我省担任"调解"职责的基层党员干部用真情服务群众,低调为民做实事的工作状态。在一件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中,他们调解的是矛盾,调顺的是民心,生动诠释了基层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的真正含义。  相似文献   

13.
在天山脚下,有一朵盛开的"铿锵玫瑰".对待工作,她如"拼命三郎",常常放弃节假日加班加点,4年审结案件1419件,件件过硬,调解结案率达80%;对待百姓,她亲如家人,耐心做好劝说工作,打开当事人的"心结",彻底化解矛盾纠纷.她就是农六师五家渠垦区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陈娜.  相似文献   

14.
徐晨 《实事求是》2014,(5):82-84
《民事诉讼法》修改后新增加的先行调解制度性质上应定位为司法ADR。先行调解宜以法院为主导,融合委托调解形成新的纠纷解决方式,对于适宜先行调解的纠纷,法院从纠纷解决主体变为整合纠纷解决力量的平台。通过先行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应具备有限的既判力,且无需经过司法确认程序即具有执行力。  相似文献   

15.
正人物档案:吕仙华,女,朝鲜族,鸡东县人民法院鸡林法庭庭长,曾荣立省级个人二等功一次,先后获得"感动龙江"年度人物、"全国法院家事审判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017年的一天,鸡东县人民法院副院长王晓伟接待了一位姓朴的朝鲜族老人。因老人不会说汉语,陪同老人前来的孙子就在一旁翻译:"以前有纠纷不找法院,因为不懂法,更害怕语言不通说不清楚……"原来,朴奶奶因纠纷与邻居吵了三年,问题没解决,自己反倒气出一身病。后经亲友"指点",说鸡林法庭有个"双语法官",老人便想"碰碰运气"。结果"双语法官"上门办案,仅一天就调解结案了。于是,祖孙二人特地到县城  相似文献   

16.
政策快递     
《北京支部生活》2013,(18):69-70
法院错案国家赔偿可启动听证程序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关于人民法院办理自赔案件程序的规定》9月1日起施行。《规定》对因法院自身错误、违法行使职权导致国家赔偿纠纷的自赔案件审理作出规范。《规定》明确,针对争议较大、案情疑难复杂的自赔案件,人民法院可以组织赔偿请求人、原案件承办人以及其他相关人员举行听证。《规定》还设置了回避制度:参与办理自赔案件的审判人员是赔偿请求人或其代理人的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办理的,应当主动回避。  相似文献   

17.
“诉调对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霞 《唯实》2007,(10):84-86
"诉调对接"工作中法院的定位问题、调解与裁判的关系问题、调解的自愿原则与现实调解中的强制性倾向问题等,迫切需要理论界和法律实务界共同探讨,寻求正确的答案,以确保"诉调对接"工作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纠纷的多发期、凸显期,纠纷的有效化解关系到社会的和谐。而社会纠纷的解决有其固有规律,对此,应遵循把握时机,力争把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注重调解,贯彻调解先于诉讼之原则;规范信访,贯彻司法优位之原则;对症下药,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等纠纷解决规律。  相似文献   

19.
离婚案件,是人民法院受理的民事案件的一部分。离婚案件除了必须遵守民事诉讼的一般规则外,我国民事诉讼法还对离婚诉讼作了一些特殊规定。主要有:女方在怀孕和分娩不到一年期间,除有特殊情况,男方不得起诉离婚;法院调解是必经程序;当事人双方对离与  相似文献   

20.
论当前农村基层纠纷的行政调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农村基层矛盾纠纷十分复杂,纠纷解决机制呈现多样化特点.本文考察了农村基层纠纷的行政调解,并从基层传统观念、基层司法救济的不足与缺陷、基层政府的法律和行政责任、基层行政调解的优势等方面论述了当前乡镇政府调解基层纠纷的社会条件和必要性,同时也考察了基层政府在行使行政调解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困境,对完善和改革基层行政调解制度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