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3月24日,记者走进贵州津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津禾农业)的金植园基地,基地务工人员谢美兰正忙着给大棚里长势喜人的铁皮石斛浇水。津禾农业是一家从事铁皮石斛种苗选种、育种、育苗、种植、产品研发、营销于一体的高新农业科技企业,其金植园基地位于盘州市盘县坪地乡柏木嘎村,2012年开始种植9个种植大棚,占地6.9亩。  相似文献   

2.
听说通州区张家湾镇苍上村党支部通过结“科技亲”,由一个贫穷落后村,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先进村。8月2日一早,记者驱车到该村实地采访。在村党支部书记张志文的引领下,记者来到村北头的蔬菜大棚种植区。这里的大棚一眼望不到边,显得格外壮观。张书记介绍说:“目前这里有262栋大棚,种植面积达550亩。”  相似文献   

3.
"没想到从南方引进的樱桃树在我们边疆地区结出了这么多果实,这多亏了团工会的领导……"近日,五师八十六团设施农业经营户郭永敏告诉笔者。在八十六团设施农业种植基地,团工会主席买买提依明和他的同事们被职工们戏称为"科技信息红娘"。近两年,八十六团工会鼓励、引导职工在设施农业种植基地谋求致富路,大力推广大棚油桃、大棚樱桃、礼  相似文献   

4.
为了实现农业增效、职工增收,近年来,一师十团通过加大种植结构战略调整,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积极引导职工发展特色经济种植,想方设法支持帮助职工多渠道增收。十团苗木基地职工张跃丽承包1个温室大棚,面积0.9亩,种植油桃。去年5月他种植的大棚油桃上市,批发价每公斤30元以上,1个棚产油桃2000公斤,卖了6万多元。苗木基地职工吕银花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新果品的优  相似文献   

5.
7月2日,六师共青团农场兵团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里,大棚承包户张太和在忙着为客商采摘西红柿。今年上半年,张太和繁育菜苗、种植反季节蔬菜收入已超过5万元。"发展设施农业让我走上了致富道路,日子越来越红火……"几年前,30出头的张太和与妻子还是从甘肃陇西县农村来到共青团农场的打工族,曾经做过建筑工地小工、泥瓦工、卖过菜,夫妻俩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偶然一次到该场设施农业基地,看到几个同乡靠蔬菜大棚过上了富裕的日子,让他萌生了种植大棚的想法。  相似文献   

6.
疫情当前,与村外冷落的街头相比较,位于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城关镇樊家夭村的内蒙古绿野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野公司)果蔬大棚内却是春意盎然。“我来绿野打工已经6个年头了,不仅脱了贫,还买了小轿车,住上了新房。下一步,我要成为火龙果种植技术员,指导培训更多贫困户。”樊家夭村脱贫户王标志在绿野公司火龙果种植基地大棚一边修剪着苗一边说。  相似文献   

7.
陈颖 《实践》2008,(10)
兴安盟科右前旗居力很镇万宝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刘占臣,刚刚三十出头,就连任两届,深得群众爱戴。来到居力很镇万宝村,最引人注目的是新建起的10个食用菌大棚和60亩红干椒种植基地。  相似文献   

8.
2011年3月上任村党总支书记后,我反复思索村里的发展思路。经过多方考察,我与曲靖农校和省农科院的专家取得了联系,在专家的支持下,选准了大棚种植食用菌和其他蔬菜的发展道路。我先投资18万元建设了18个大棚,并作出承诺:"赚钱了归种植户,亏钱了我承担。"但大家还是不积极,我就发挥团支部和妇女干部的作用,挨家挨户做工作。终于有妇女不顾丈夫的反对走进了大棚。半年之后,每个大棚的纯利润达到了1.5万元,当初那些反对老婆种植食  相似文献   

9.
初夏时节,霍山县与儿街镇大沙埂村村民汪军正带着几个返乡民工在蔬菜大棚里忙碌着。前年,在村党总支的支持下,他用外出务工挣的钱承包了村里的70多亩土地发展大棚蔬菜,取得了成功。十七届三中全会鼓励土地流转,他备感兴奋,准备再承包100亩土地,扩大蔬菜种植。  相似文献   

10.
正眼下,室外还是滴水成冰,但在七师一二九团三连的日光温室大棚里,张娟娟一家人却满头大汗地在近30摄氏度的棚里忙着摘菜、过秤、装箱,一旁翠绿的西芹长势茂盛,这是她收获今年的第3茬蔬菜。张娟娟从2008年开始种植大棚,在团场优惠政策的扶持下,种植规模越来越大,从当初3座大棚到现在已成为拥有12座大棚的种植大户。去年春季,育了9座大棚的番茄苗,仅在两个月培育的番茄苗收入就达9万  相似文献   

11.
十年前,她顶着家庭的反对和邻里的嘲讽,在农七师一三一团五连承包了自己心目中向往已久的"致富棚"——蔬菜大棚,令很多人投去了不解的目光.十年后,她的大棚内长满了羊角般的大椒、棒槌似的茄子、青翠欲滴的黄瓜、笔直修长的豇豆、绿油油的加工番茄苗……种植效益相当可观,令更多人投去了羡慕的眼光.  相似文献   

12.
《兵团工运》2013,(5):10
1、二师三十四团五连大棚种植户李松全正在查看西瓜的长势。龙进杨万甫/摄2、二师二十九团工会积极引导职工依托城郊优势,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拓宽职工增收渠道。图为"大棚种植能手"李少美正采摘大棚油桃。  相似文献   

13.
"团场给我的每座大棚补贴2000元优惠政策,鼓励我们利用冬闲搞大棚种植实现多元增收,6月份我4座大棚种的草莓和油桃就卖了9万多元。"8月14日,四师六十八团四连女种植户李艳霞一边在为油桃树修枝施肥,一边聊起大棚的收入,她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今年31岁的李艳霞10年前从河南远嫁到四师六十八团四连与丈夫李刚承包65亩地种植水稻,刚开始,由于水稻是人工插秧、牛耖  相似文献   

14.
郑洁 《当代贵州》2020,(16):22-22
3月25日,在威宁自治县雪山镇银光村马铃薯种植基地,随处可见村民辛勤劳作的身影。他们有的起垄、有的施底肥、有的覆膜,田间地头掀起了马铃薯春耕生产热潮。"覆膜马铃薯的种植,关键要保温、保潮。"威宁自治县雪山镇农业服务中心农业技术员管绍刚向种植户讲解种植技术。"2月份我们就开始栽种覆膜马铃薯。  相似文献   

15.
《天津支部生活》2011,(4):33-33
走近蓟县西龙虎峪镇龙北村食用菌种植基地,一座座整齐的大棚跃入眼帘,棚内农户正忙着采摘香菇,棚外前来收购的车辆往来穿梭,村民们数着卖蘑菇赚来的钞票,笑得合不拢嘴。仅仅两年时间,龙北村从一个搞传统种植的村子,发展成了小有名气的食用菌种植专业村。谈起龙北村的变迁,村民们都说:“这得感谢我们村‘两委’班子,是他们领着大伙儿走上了致富路。”  相似文献   

16.
<正>9月5日,走进农七师一二九团设施大棚蔬菜生产基地,女职工唐联淑夫妇俩正在给大棚内种植的辣椒除草。她一边忙着一边高兴地说:"现在尽快把里面的杂草除掉,防止养分浪费,达到早座果、多座果,早上市的目的。"今年37岁的唐联淑,精明能干,1999年参加土地承包,又品尝了承包亏损的酸楚,她总结经验,不懂就问,认真学习  相似文献   

17.
正初春的吴忠市利通区金积镇大庙桥村,绿油油的蔬菜、红彤彤的西红柿、一排排的火龙果,可以用"琳琅满目""无奇不有"来形容,在这斑斓的色彩中,孕育了无限的生机。大庙桥村是利通区最大最集中的设施农业基地,现拥有设施蔬菜交易大棚5000多平方米,温室508个,参加日光温室种植户260户,2013年全村社会总产值达到30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278.5元。设施农业的发展改变了农业种植结构,丰富了市场供应,解决了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促进了农民增收,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18.
在农业结构调整工作中,长垣县丁栾镇党委政府通过抓“理念转变、土地流转、政策扶持”等措施,使农业结构调整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镇农业产业结构凋整面积达4500多亩,其中高效农业种植面积4200多亩,蔬菜大棚240座,超额完成县政府下达的“高效农业种植面积2000亩、蔬菜大棚160座”的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19.
农二师二十九团一连职工李海青连续4年被师工会评为三八红旗手,被师团委评为青年致富带头人,被团场评为行业标兵、大棚种植能手。  相似文献   

20.
正文朝荣是我们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他的一生,是服务群众的一生,是造福子孙的一生,是无私奉献的一生。作为村支书,我将以文朝荣为镜,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深入群众、倾听民声、体察民情、感受民心,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为兴隆村更加富裕、幸福、和谐贡献自己的毕生精力。近年来,在区委组织部的关心下,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指导下,兴隆村创办了大棚蔬菜种植基地、蛋鸡养殖基地和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