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望谟县持续坚持党委领导、政府搭台、东西协作、市场运作,采取"内拓外输"工作法,全力保障就业稳定,防止因疫致贫返贫,推动就业扶贫走深走实。位于贵州南部的望谟县,土地稀少,石漠化严重,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导致农业低效、产业不兴。较长一段时期以来,外出务工是望谟群众增收的主渠道。据统计,全县32.6万人,常年外出务工约15万人,其中县外务工达7万多人。  相似文献   

2.
正针对外出务工党员去向难掌握、活动难开展、组织难管理等问题,清原满族自治县做实"牵挂"文章,使外出务工党员时刻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身流心不流,离家不离党"。一是组织"牵线",让外出党员在异地有"家"。在对全县流动党员实行动态、跟踪管理的基础上,在外出务工党员比较集中的地区,采取"小型、灵活、务实"的方式建立党组织;在外出务工党员分散的地区,与流入地党组织建立流动党员双向互动协调机制,让外出流  相似文献   

3.
党建经纬     
【党建动态】安龙探索外出务工党员管理新路子 为使外出的党员能够过上正常的组织生活,安龙县切实加强外出务工党员的管理教育,确保外出务工党员"离乡不离党",逐渐探索出了一条"流动有序,异地有家,管理有章,建功立业"的流动党员管理新路子。 一是采取"推进城镇化,发展经济和拓宽劳务输出渠道"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镇原县把促进外出务工返乡农民工立足家乡创业就业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常抓不懈,通过送政策、送技术、送项目、送资金等保障措施,不断引导广大外出人员返乡发展特色富民产业,助推本地贫困群众精准脱贫精准扶贫.今年年初,该县各级各部门充分抢抓农民工外出务工时间节点,深入乡间村头、农家院落,广泛宣传地方创业就业政策,积极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帮助群众创建合作社、厂房企业,积极鼓励引导外出务工农民工返乡创业,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5.
正在一个离县城、甚至乡镇都较远的乡村小学,也算得上偏远之地了。然而,这个村小却有在读学生近300名,占了该村人口的8%。近年来,该村270多名外出务工劳动力都已回乡就业!不仅如此,该村还流入了450多名外地劳动力前来务工。在贵州的很多村小,学生早已"人去楼空",20世纪年代"普九"留下的完整教学建筑,绝大多数处于闲置状态。而我省至今还有600多万劳动力跨省外出务工,农民外出务工依然是贵州很多农村农民家庭收入的  相似文献   

6.
<正>望谟县郊纳镇高寨村总人口357户1980人,其中,贫困户198户999人,贫困率50.5%,贫困程度深。在开展驻村帮扶过程中,有一个很显著的现象,那就是每次群众会交流时,群众大多都会说:"某某家慰问物资多得了一袋大米,而我家为什么少得了一袋?""我比某某某家还穷,怎么他家低保金比我家高?""我年龄大了,外出打工找不到活做,在家又没地种,低保金不够花,政府想办法多补助点。"等等。  相似文献   

7.
正罗甸县坚持把稳岗就业作为当务之急、重中之重,积极探索"干部带队+能人带头+劳务协作+政策助力"的劳务输出组织化四轮驱动模式,千方百计促进群众外出转移就业,增加务工投入,巩固脱贫成果。罗甸县是全国劳务输出示范县,全县常年在外务工人口8万余人,其中贫困人口3.8万人,占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30.45%。春节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  相似文献   

8.
正在望谟县东北角,距离县城56公里的地方,是青山秀水的郊纳镇。这里森林覆盖面积达70%,是望谟县的一块"绿肺"。但长期以来,由于地处偏僻、土壤贫瘠等诸多原因,这里的群众守着青山绿水,却脱不了"贫困"帽。穷根在山,致富在山。近年来,郊纳镇念好山字经,种好摇钱树,隐藏在郊纳腹地的这块"绿色财富"正成为了助推群众脱贫的富矿。"现在在蔬菜基地上班,一天能有近百元,不出远门就能领工资,生活有保障了。"邮亭村的岑大姐说。  相似文献   

9.
正秀水村,距离安顺市普定县城7公里,有7个自然村寨,居住着汉、苗、仡佬族等多个民族群众。2014年秀水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2000多元,村民基本靠外出打工谋生,是典型的山区贫困村。2015年4月,祖籍秀水村的兴伟集团董事局主席王伟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千企帮千村"大扶贫行动计划,决定由兴伟集团投资3.77亿元,对秀水村进行结对帮扶。  相似文献   

10.
一是搭建学习平台,让流动党员听到组织的声音。他们整合远程教学资源,为全县343名流动党员"补课"和"充电"。将外出务工成功党员组成"创业讲师团",到创业示范基地开展创业培训,通过现身说法,讲授创业故事、传授创业技能,激发党员群众的创业激情。二是搭建服务平台,让流动党员感受到组织的温暖。他们对外出流动党员的家庭,责成党支部成员结对帮扶,开  相似文献   

11.
王恬 《当代贵州》2020,(18):39-39
"老人不迷路、娃娃走不丢、邻里不吵架"……随着麻山乡跨区域整乡搬迁完成,2019年6月,望谟县麻山乡近万名群众从大山深处搬到望谟县、义龙新区、兴义市,开启了新生活。像麻山乡群众一样受益的人不在少数。作为贵州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黔西南州计划"十三五"期间实施易地扶贫搬迁7.51万户33.85万人,占全省规划搬迁188万人的18%,搬迁人口居全省最多、全国第二。  相似文献   

12.
回乡创业去     
正"昔日离乡求生计,今朝返乡创业忙。"近几年,桐梓县着力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随着"组组通"全面建设,铺就了一条条群众脱贫致富的产业路、小康路。便利的交通条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出务工群众返乡创业就业。张宗碧夫妇是桐梓县众多返乡创业者之一。30年前,因为家乡官仓镇马孔村小坝组道路不通,贫穷落后,夫妇俩不得已离开老家到贵阳打工创  相似文献   

13.
《奋斗》2017,(7)
<正>随着产业转移步伐的不断加快,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和地区间流动变得日趋频繁。绥滨县每年约有1.2万余人常年在外务工,常年在外务工的流动党员占全县党员总人数的7.67%。近年来,"离乡离土"的外出务工党员和一些有思想、有文化、  相似文献   

14.
近期,随海东地区党政劳务考察团到广州、深圳、厦门、北京等地考察劳务工作,看望外出务工的百姓,协调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生产经营中的一些困难和问题,我对化隆县的拉面经济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切身感受到发展拉面经济是解决化隆县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条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贞丰县平街乡中坝桥上,一位背包行人扶着桥沿,一边走一边仔细地看着这座崭新的桥. 他叫黄绍礼,今年58岁,是平街乡苗族村寨冗染村辣子地组的村民.今天是他外出务工回家的日子.刚到村口,就发现了村里的新变化. "原先这里也有桥,但其实就是一块石板架在中间,两边并没有防护.翻新后,老百姓出行更安全了." 中坝桥是冗染村联通外界...  相似文献   

16.
正减负稳岗扩就业第一时间推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矢志不渝,强化民生兜底保障温暖人心……一系列精准有力的政策密集出台、扎实落地,一件件贴合民意的实事精心谋划、全面铺开,全力稳住民生"基本盘"。今年以来,贵州城镇新增就业5.67万人,外出务工人员204.3万人,新增劳动人口的生活保障亟待解决。受疫情影响,年初以来企业复工复产面临挑战,不少群众外出务工受阻,稳就业保民生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7.
《共产党人》2010,(5):24-25
同心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常年外出务工人口超过7万人,外出务工党员300人左右,分布在全国13个省市区。近年来,县委政府把外出务工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较好地激发了外出务工党员的活力。  相似文献   

18.
《实践》2015,(10)
<正>导致党组织软弱涣散的原因有多种,如村党支部领导班子成员素质差、能力弱,工作长期打不开局面;缺乏凝聚力、号召力,工作形不成合力;解决群众问题工作不力,群众意见大,等等。如果在整顿中找不准支点,就会陷入"年年整顿年年流于形式"的怪圈。支点就是关键点。当前,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要突出抓好几项关键性工作:一是抓好"选任工程"。一方面要"选"好,将政治素质高、致富能力强,群众信任的农村专业大户、复转军人、专业协会负责人、返乡外出务工经商致富党员等能够带领广大党员群众做好农村工作的能人选任为村干部;  相似文献   

19.
威远县是劳务输出大县,每年输出劳动力15万余人,外出务工是农民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随着该县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规模的扩大,父母外出而产生的"留守学生"数量不断增加,目前,该县6-15岁"留守学生"有19181人,约占全县学生总数的25%.……  相似文献   

20.
晏青 《当代贵州》2009,(13):46-47
伴随改革开放的大潮,我省大量农民纷纷外出前往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务工创业,为沿海城市的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经济活力. 然而 ,在大量农民纷纷外出务工的背景下,我省"三农"形势发生变化,制约农村发展的症结--农村金融问题越发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