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我国应急性警察行政权制度之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各类突发性公共事件的预警和处置过程中,公安机关的应急功能是其他行政机关所不能比拟的.然而,我国应急性警察行政权存在重突发公共事件处置阶段的应急性权力、轻突发公共事件预誓阶段的应急性权力;重规制型应急性权力、轻服务型应急性权力;重封闭型应急性权力、轻开放型应急性权力等缺陷。导致这种缺陷的原因是:包括人民警察在内的行政执法人员的应急性管理观念尚未完全形成, 警察应急法制的发育不充分和学术界对警察应急权研究的滞后。完善我国应急性警察行政权制度应当以系统的方法,运行现代国家应急管理的基本原理,具体包括预警制度、处置制度和事后恢复与重建制度,每一种制度又有若干基本要素所组成。  相似文献   

2.
我国警察权在国家权力框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警察权既带有行政执法的性质,又不乏刑事司法的色彩。就监督国家权力的角度而言,外部监督比内部监督更具有约束力。然而,目前对我国警察权仍然缺乏一个相对完善的外部监督机制。其中,构建对不依法履行警察权的机关的罚款和晋升考核机制、国务院对省级投资和拨款机制是警察权外部监督制度选择进路的两架"不可或缺的马车"。同时,从机制上对警察权实行外部监督可以将法治警察建设和法治中国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存在应急机构不健全、预防机制不完善、缺乏有效的预警机制和应急处置机构联动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应健全应急组织机构、完善应急预防机制、健全预警机制和建立健全应急联动机制,以进一步提高公安机关应对高速公路突发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香港特区政府应对台风已形成一套组织严密、运行良好的灾害预警及应急处置机制。探究和借鉴香港特区政府应对台风的监测预警、预报服务、应对准备、应急处置等经验,科学构建突发性自然灾害预警机制与应急管理体系———“六项机制”,对提升我国地方政府抵御突发性自然灾害的预警应急处置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香港特区政府应对台风已形成一套组织严密、运行良好的灾害预警及应急处置机制。探究和借鉴香港特区政府应对台风的监测预警、预报服务、应对准备、应急处置等经验,科学构建突发性自然灾害预警机制与应急管理体系———“六项机制”,对提升我国地方政府抵御突发性自然灾害的预警应急处置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近10年来“民转刑”典型命案的实证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现有的防控机制仍然存在缺陷,表现为防控理念“滞后性”与“应急性”突出、矛盾化解机制不完善、预警预防机制待健全、基层城乡社区治理效能不足等问题。新时代“枫桥经验”强调对矛盾风险的预防化解,其核心要义对“民转刑”命案的防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应树立系统预防的治理理念,创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完善预测预警预防工作机制,提升基层法治与自治效能,构建环境控制与干预工作机制,以有效预防“民转刑”命案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类新的社会矛盾不断涌现,由此引发的突发事件给社会秩序带来不稳定因素。突发事件处置机制是围绕公安应急处置活动而形成的多种要素的有机联系系统,公安机关在遵循应急性原则、比例原则和公开原则的前提下,处置突发事件应做到实时、科学和灵活的决策,及时介入、快速反应,应急性措施、先行处置权的实施和媒体沟通与信息披露,加强与其他行政部门的合作。  相似文献   

8.
预警是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的首要环节,其功能在于有效预防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或遏制事件的发展。突发环境事件预警法律制度有效运行的关键在于:其一,预警信息的发布主体应实行"谁监测,谁预警"的基本原则,以实现监测制度与预警制度的有效对接;其二,构建全面的突发环境事件预警标准体系,完善预警标准的制定程序及其动态调整机制。其三,从行政应急强制和行政应急指导两方面,构建具有针对性的突发环境事件预警后应急措施;其四,积极探索PPP模式在环境预警监测领域的适用,开展区域试点,加快推进环境预警监测社会化进程。将公众纳入会商机制当中,减少应急管理过程中"权力——权利"之间的摩擦。  相似文献   

9.
监测预警可从监测预警的主体、内容、传递三个维度进行思考。在对应急监测预警理论进行探讨的基础上,以山东省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为例,针对当前地方政府存在的监测预警主体间综合协调性差、联动性不强,预警信息忽视公众救助,信息传递渠道不通畅等主要问题,提出应明晰监测预警机制流程,构建"灾害应对-公众救助"模式,并付诸地方政府的工作实践。  相似文献   

10.
北京“7·21”暴雨灾害暴露出政府在灾害应急管理及预警机制方面的不完善:政出多门,信息不畅,缺乏统一指挥协调的管理机构,预案操作性、可行性不强,导致抢险救灾不力。我国应制定《灾害应急管理法》,依法防灾治灾;建立统一协调的灾害应急管理机构,加强灾害预警与危机处置管理;建立城市居民避险自救、防灾减灾知识技能学习演练机制;建立社会化的抢险救灾联动机制,以应对灾难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