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住得放心、过得舒心、生活安心,大山里的群众"搬"入了新生活。自2015年率先在全国打响易地扶贫搬迁"当头炮"以来,贵州搬迁规模和人数达到全国之最。如今,为了让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脱贫",贵州全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随着搬迁群众从"住进新房子"向"过上好日子"转变,一个个小康梦想在移民新居正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2.
正思南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局,把党的建设贯穿于易地扶贫搬迁全过程,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可融入"目标,让搬迁群众住得安心、过得放心、充满信心。傍晚时分,搬迁群众成群结伴来到设施齐全的双塘文化休闲广场,漫步、跳舞、唱歌……这是在思南县双塘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看到的居安民乐景象。近年来,思南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局,把党  相似文献   

3.
正通过跨区县易地扶贫搬迁,铜仁12万余名贫困群众告别深山,融入城市。应搬尽搬、以岗定搬、以产定搬,确保搬迁一户,稳定脱贫一户。大步跨进新天地,搬出大山幸福来。跨区县易地扶贫搬迁,为贫困群众开启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书写从"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到"换一方水土富一方人"的精彩跨越。  相似文献   

4.
正"在乡下住了大半辈子,交通不便,缺水少电……如今赶上易地扶贫搬迁的好政策,我们终于搬离了大山"。在册亨县百口乡平社组住了37年的杨才恩道出了村里几代人搬离大山的心声。"加上这一次搬进县城,已经是我第三次搬家了。第一次是2008年,我把老房拆除,搬进自己新修的两层小楼。第二次是去年8月份,因为寨子有险情,搬到临时安置点。第三次是今年7月份,因为易地扶贫搬迁的好政策,直接搬进县城,虽然麻烦些,但  相似文献   

5.
正针对群众搬出来后的后续问题,近年来,贵州着眼于让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以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党的建设为统领,着力完善"五个体系",真正实现搬迁群众可持续发展。2015年12月,贵州在全国率先拉开了"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的序幕。多年来,贵州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当头炮"强力推进,走出了一条独具贵州特色的易地扶贫搬迁路子。  相似文献   

6.
正沿河自治县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力拔穷根的治本之策,确保让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前全县已减少贫困人口23612户10万余人,其中易地扶贫搬迁户4570户21974人。"想到易地搬迁后人生地不熟,生活不方便,起初我们都不愿搬迁。"从沿河自治县夹石镇天池村搬迁到铜仁市碧江区矮屯安置点的张拨回忆道,"后来县里组织易地搬迁的群众走进安置点实地参观,对  相似文献   

7.
正三都县紧跟全省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开展新一轮易地搬迁扶贫工作,找短处、拿措施、啃骨头,确保贫困户"搬得出、留得住、可就业、能致富"。精准实施易地搬迁扶贫,是贵州脱贫攻坚"春季攻势"的三大重点之一。三都水族自治县"十三五"期间规划搬迁8019户33680人,其中,贫困人口6380户28015人,涉及188个村1027个自然寨(组),其中整寨搬迁涉及91个自然寨(组)。2016年,三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今年三都紧跟全  相似文献   

8.
正易地扶贫搬迁是贵州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四场硬仗"之一,也是全国脱贫攻坚"贵州样板"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接近尾声,搬迁安置的后续发展和综合治理也全面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培训和就业服务、文化服务、社区治理、基层党建"五个体系"精准发力,聚焦重点、突破难点,让广大搬迁群众住得安心、过得顺心、充满信心、坚定决心。搬迁群众安置在哪里,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就有党员身影。为了全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  相似文献   

9.
正目前,晴隆县三宝彝族乡阿妹戚托小镇1233户5853位少数民族贫困群众从大山搬进新家园,创造了全国整乡搬迁的奇迹。2019年12月31日晚9点48分,央视财经频道跨年全球大直播节目,连线了晴隆县阿妹戚托小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群众迎新活动现场。新市民们将小镇的生活细节编排进国家非遗项目、传统原生态彝族舞蹈阿妹戚托中,向观众展示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10.
正壮阔大迁徙,心安处是吾乡。贵州是全国易地扶贫搬迁人口最多的省份,近200万贫困群众搬出大山,如何支撑起搬迁群众的安居梦、市民梦、致富梦,让"他乡"变"吾乡",关系到全省脱贫攻坚成色和质量。全力书写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延伸服务触角,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贵州充分发挥工青妇群团组织广泛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优势,打造在全国立得起、叫得响、有影响力的"新市民·追梦桥"服务品牌,促进搬迁群众加快融入"新生活",成为"新市民"。省总工会发挥自身优势,深化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工会组织、队伍及服务平台阵地建设,推进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1.
正德江县桶井乡根据就地脱贫致富难的实际,于2016年启动易地扶贫搬迁民心工程,当地农民盼望走出大山的梦想得以实现。2017年,全乡有387户1827人搬进城市,住进新家,开启新生活。"要不是易地扶贫搬迁,我们一家现在还住在穷山窝里。"2017年12月25日,安海权一家离开了世代居住的德江县桶井乡黎明村,搬到大龙经济开发区德龙新区,住上楼房,享受到便捷的生活配套服务,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相似文献   

12.
正在贵州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各级工青妇组织大力实施"新市民·追梦桥"工程,参与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建设,全力服务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让他们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贵州是全国易地扶贫搬迁人口最多的省份,近200万贫困群众搬出大山,如何支撑起搬迁群众的安居梦、市民梦、致富梦,让每一个追梦人梦想开花、人生出彩,直接关系到我省脱贫攻坚成色和质量。贵州各级工青妇组织广泛发挥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优势,倾情搭建"感恩桥""致富桥""连心  相似文献   

13.
正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今年以来,贵州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重心逐步从以搬迁为主向后续扶持转变,从解决好"怎么搬"向"搬后怎么办"转变,从"搬得出"向"稳得住、能脱贫"转变,并从省级政策层面作出了长远性、制度性、科学性的安排,切实加强"五个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安置点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妥善解决搬迁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安置区可持续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4.
正持续推进搬迁群众后续发展,激发搬迁群众内生动力,拓宽就业门路和增收渠道,贵州不但让搬迁群众搬进了新房子,而且过上了好日子。贵州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开始于2001年,今年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抓好易地扶贫搬迁"五个体系"建设,着力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培训和就业服务、文化服务、社区治理和基层党建。"五个体系"是解决"搬后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黔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坚持以打好打赢脱贫攻坚硬仗为统领,把"打好易地扶贫搬迁硬仗"作为人社工作"当头炮",聚焦"搬出来后怎么办"等问题,积极探索扶持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的办法措施,全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做细做实做好。只要就业稳,收入就能增,脱贫就更有底气。近年来,黔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坚持以打好打赢脱贫攻坚硬仗为统领,把"打好易地扶贫搬迁硬仗"作为人社工作"当头炮",聚焦"搬出来后怎么办"等问题,积极探索扶持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的办法措施,核准易地扶贫搬迁常住劳动力5.24万人,开展培训3.3万人次,培训后就业创业2.2万人,全  相似文献   

16.
《云岭先锋》2020,(1):22-23
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立临时党组织,让群众"挪穷窝""换新业"有了主心骨;在务工人员密集的地方建立党组织,让群众在他乡有"娘家"、有"靠山";在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带领群众闯市场……近年来,云南省不断提高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三个组织化"程度,为夺取脱贫攻坚大决战决定性胜利提供坚强组织保证。2019年12月24日,全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暨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组织化现场会在会泽县召开,会议要求,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决扛起脱贫攻坚政治责任,坚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着力解决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中的突出问题,着力提升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组织化程度。  相似文献   

17.
正"以前这片都是绿油油的稻田,2016年‘6·10’特大洪灾后,这里变成了滩涂地,公路边一排排整齐的房子是洪灾后建起来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目前已有114户搬进了新居……"九潮镇民罗村主任钟厚香告诉笔者。"镇里拟在这里建一座易地扶贫搬迁民罗安置点扶贫车间",走到易地移民搬迁安置点的尽头,民罗村主任钟厚香介绍说:"该项目已按有关建设  相似文献   

18.
正玉屏自治县不断探索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新路子,把工作重心从解决好"怎么搬"向"搬后怎么办"转变,从"以搬为主"向"后续扶持和社会管理"转变,全力服务搬迁群众。太阳西斜,玉屏自治县平溪街道康华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27个孩子在放学后来到群众服务中心,开展经典诵读,安全知识、思想道德教育……度过充实的、不一样的课后时间。  相似文献   

19.
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手段,既要做到搬迁群众"搬得出",更要保证其"稳得住""能致富".易地扶贫搬迁主体利益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必须要重视搬迁社区治理.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社会稳定风险防范与化解是搬迁社区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要明确"防范什么""谁来防范""怎样化解"三大重点任务,同时要从构建长效治理机制、精准识别...  相似文献   

20.
正这是一次承载历史与未来的壮阔大迁徙。作为全国搬迁规模最大、任务最重的省份,贵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脱贫攻坚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六个坚持"精准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创新抓好"五个体系"全面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2019年底,贵州全面完成188万人的易地扶贫搬迁任务。易地扶贫搬迁彻底改变了贵州近200万农村群众的世代命运,让很多家庭逐步实现了由贫到富的转变。一张张生动的照片,见证了搬迁群众的生活变迁,显示出贵州撕掉千百年来绝对贫困标签的决心和信心。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洋溢在脸上、流露在心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