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通过跨区县易地扶贫搬迁,铜仁12万余名贫困群众告别深山,融入城市。应搬尽搬、以岗定搬、以产定搬,确保搬迁一户,稳定脱贫一户。大步跨进新天地,搬出大山幸福来。跨区县易地扶贫搬迁,为贫困群众开启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书写从"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到"换一方水土富一方人"的精彩跨越。  相似文献   

2.
正贵州坚持以产定搬、以岗定搬,逐户落实就业资源和脱贫措施,实现劳动力在城镇充分就业,让搬迁群众有事可做、有业可就、有钱可赚。易地扶贫搬迁是贵州省贫困山区"拔穷根"的根本办法。贵州强力推进大扶贫战略行动,要全力打好易地扶贫搬迁关键一仗。作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当头炮",进入"十三五"时期,贵州结合人多地少的特殊省情,坚持以经济要素集聚功能强、创业就业机会多、人口承载容量大的市州政府所在城市和县城为主进行城镇化  相似文献   

3.
正为保证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岑巩县亚坝安置点将易地扶贫搬迁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旅游产业化相融合,有效解决搬迁群众就业、就医、子女就学等问题。黔东南州岑巩县将易地扶贫搬迁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旅游产业化相融合,为群众解决"后顾之忧"。今年3月31日,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来到岑巩县易地扶贫搬迁亚坝安置点调研。孙志刚说,大家住进了新房子,旧貌换新颜,要感谢习近平总书记,感谢党中央。当地党委政府要全面落实易地扶贫搬迁"六个坚持",完善后续保障机制,确保贫困户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  相似文献   

4.
正扶贫搬迁贵州第一2017年,国家发改委、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公布的2016年全国易地扶贫搬迁考核评价中,贵州省因坚持省级统贷统还、坚持以自然村寨整体搬迁为主、坚持城镇化集中安置、坚持以县为单位集中建设、坚持让贫困户不因搬迁而负债、坚持以产定搬与以岗定搬,综合评价考核名列全国第一。  相似文献   

5.
正贵州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开始于2001年,当年贵州被列为全国易地扶贫搬迁试点省份。而新一轮大规模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则起于2015年,贵州按照中央关于易地扶贫搬迁新的决策部署,于当年12月率先在全国打响易地扶贫搬迁"第一炮"。截至今年3月底,贵州已经建成集中安置点925个、住房43.9万套,完成搬迁任务140万人。今年上半年,涉及易地扶贫搬迁的188万群众将全部搬完,规模  相似文献   

6.
正针对群众搬出来后的后续问题,近年来,贵州着眼于让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以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党的建设为统领,着力完善"五个体系",真正实现搬迁群众可持续发展。2015年12月,贵州在全国率先拉开了"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的序幕。多年来,贵州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当头炮"强力推进,走出了一条独具贵州特色的易地扶贫搬迁路子。  相似文献   

7.
正整齐美观的楼房,设施齐全的文化广场,郁郁葱葱的绿地……车行六盘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主干道旁的一道靓丽风景入目,这里是六盘水高新区鱼塘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老辈人都没住过楼房,到我们这代不仅住进了新楼房,孩子还在城里上学。"入住近两年,搬迁群众冉凤琴依然难掩喜悦之情。2018年9月,受益易地扶贫搬迁  相似文献   

8.
商琴 《当代贵州》2016,(34):52-53
正瓮安县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全县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自2011年启动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以来,全县完成猴场镇、珠藏镇、江界河镇等7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住房建设1598套,安置1598户6804人。瓮安县创新精准扶贫方式,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全县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采取"三策"叠加、"三房"融合、"三保"衔接、"三权"同步、"三创"协同、"三变"推进6条措施,打消搬迁对象搬与不搬的顾虑、解除对基本生活保障的忧虑、谋划长远生计的"远虑",从而激发搬迁对象主动搬出的意愿,满足稳得住的心愿,实现致富的夙愿。  相似文献   

9.
作为遵义市唯一的易地扶贫搬迁跨县安置点,遵义市新蒲新区新中街道松源社区不断落实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带领群众实现“搬得出、稳得住、快发展、能致富”的目标。“《进城记》前两天又拿了个全国的纪录片奖,焦波导演太棒了。”反映遵义市新蒲新区新中街道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融入城市生活的纪录片《进城记》还未公映,就已经声名鹊起。  相似文献   

10.
正住得放心、过得舒心、生活安心,大山里的群众"搬"入了新生活。自2015年率先在全国打响易地扶贫搬迁"当头炮"以来,贵州搬迁规模和人数达到全国之最。如今,为了让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脱贫",贵州全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随着搬迁群众从"住进新房子"向"过上好日子"转变,一个个小康梦想在移民新居正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1.
正这是一次承载历史与未来的壮阔大迁徙。作为全国搬迁规模最大、任务最重的省份,贵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脱贫攻坚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六个坚持"精准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创新抓好"五个体系"全面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2019年底,贵州全面完成188万人的易地扶贫搬迁任务。易地扶贫搬迁彻底改变了贵州近200万农村群众的世代命运,让很多家庭逐步实现了由贫到富的转变。一张张生动的照片,见证了搬迁群众的生活变迁,显示出贵州撕掉千百年来绝对贫困标签的决心和信心。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洋溢在脸上、流露在心间。  相似文献   

12.
易地扶贫搬迁是针对生活在“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地区贫困人口实施的一项专项扶贫工程,目的是通过“挪穷窝”“换穷业”,实现“拔穷根”,从根本上解决搬迁群众的脱贫发展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宁夏吴忠市委、市政府按照自治区百万贫困人口扶贫攻坚战略脱贫目标,先后开展了吊庄移民、生态移民、易地扶贫搬迁等扶贫移民开发建设,全市上下紧扣“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总体目标,一任接着一任干,一锤接着一锤敲,交出了一份易地扶贫搬迁实现精准脱贫的“吴忠答卷”,一批又一批的移民群众搬出“穷山沟”,摘下“贫困帽”,走上致富奔小康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正易地扶贫搬迁是贵州脱贫攻坚"四场硬仗"之一。凯里市"十三五"期间规划易地扶贫搬迁目标25647户91013人,如何让老百姓愿意搬、喜欢搬、稳得住、能致富,一直以来都是凯里市扶贫生态移民局党组书记张荣思考的问题。"我不搬,都讲好了我不会搬,在城里找不到吃的,工作也不好找,  相似文献   

14.
位于贵州省东北部的铜仁市,搬迁贫困群众29.36万人,其中跨区县搬迁12.55万人,占全省跨区县搬迁规模的54.3%;搬迁青少年123085人,占全市易地扶贫搬迁人口的41.92%。为实现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铜仁共青团紧紧依托市委统筹实施"党心连接民心、贫穷走向富裕、农民变成市民"的"新市民·追...  相似文献   

15.
正思南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局,把党的建设贯穿于易地扶贫搬迁全过程,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可融入"目标,让搬迁群众住得安心、过得放心、充满信心。傍晚时分,搬迁群众成群结伴来到设施齐全的双塘文化休闲广场,漫步、跳舞、唱歌……这是在思南县双塘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看到的居安民乐景象。近年来,思南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局,把党  相似文献   

16.
正玉屏自治县不断探索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新路子,把工作重心从解决好"怎么搬"向"搬后怎么办"转变,从"以搬为主"向"后续扶持和社会管理"转变,全力服务搬迁群众。太阳西斜,玉屏自治县平溪街道康华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27个孩子在放学后来到群众服务中心,开展经典诵读,安全知识、思想道德教育……度过充实的、不一样的课后时间。  相似文献   

17.
<正>黔西县紧紧抓住扶贫攻坚政策,以党建工作为引领,做好搬迁群众后续工作,让搬迁群众真正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谱写了易地扶贫和谐的乐章。以党建引领搬迁,易地扶贫显生机。成立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指挥部,在完成的移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采取"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等灵活方式及时组建党组织。倾力打造"布局合理、规模适当、功能配套、设施齐全"的党支部服务阵地,用好党支部"五件套",落实党支部标准化建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黔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坚持以打好打赢脱贫攻坚硬仗为统领,把"打好易地扶贫搬迁硬仗"作为人社工作"当头炮",聚焦"搬出来后怎么办"等问题,积极探索扶持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的办法措施,全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做细做实做好。只要就业稳,收入就能增,脱贫就更有底气。近年来,黔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坚持以打好打赢脱贫攻坚硬仗为统领,把"打好易地扶贫搬迁硬仗"作为人社工作"当头炮",聚焦"搬出来后怎么办"等问题,积极探索扶持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的办法措施,核准易地扶贫搬迁常住劳动力5.24万人,开展培训3.3万人次,培训后就业创业2.2万人,全  相似文献   

19.
正册亨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让搬迁户成为新市民,发展有了"新天地"。"以前到县城78公里要3个多小时的车程,一路上的颠簸让人疲惫不堪。"今年春节前,岑保红夫妇住进了册亨百口新市民居住区,生活居住条件得到了大改善,"这里生活方便,很开心能住进这样的房子、过上这样的生活。"岑保红一家是百口整乡搬迁的1507户之一,搬  相似文献   

20.
<正>黔西县全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增强搬迁群众归属感和幸福感,谱写了易地扶贫搬迁的新乐章。着力做好公共服务。有序做好安置点易地扶贫搬迁农户服务工作,投入资金3683万元,对涉及锦绣花都安置点的黔西五中、金凤小学和黔西十小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切实解决好易搬群众学前阶段幼儿596人、小学1312人和初中524人就学问题,现已全面启动黔西县锦绣学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