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关于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的思想非常丰富,特别是邓小平的底线思想十分深刻、高屋建瓴。邓小平认为,意识形态不能没有底线,这个底线,也就是他说的这就不能让了和丝毫不能动摇。那么,底线到底在哪里?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方面:四项基本原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稳定压倒一切,以及培养合格接班人,等等。这些底线思想,是维护社会主义性质和意识形态安全的基本价值体系,在新形势下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其功能和意义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范跑跑"事件一出,争论如潮。争论的焦点集中在范美忠是否挑战了道德底线。那些为范辩护的人,无非是说他的行为出于人性本能,实无可厚非;而指责范美忠的,是说他突破了道德底线,该千夫所指。窃以为,之所以争议不断,关键在于争论的双方不是在使用同一个"道  相似文献   

3.
1、"底线思维"是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的领导工作方针。你是如何理解这个"底"字的?假如你是某单位一名领导干部,在面对复杂环境、繁重任务时,你认为,需要守住哪些"底线"?测评要素:政策理解能力、领导素养参考答案:(1)"底线思维"既是领导工作的方法,也是领导工作的思维模式改变,更是新时期党对各级干  相似文献   

4.
朱丹  王洁 《当代党员》2011,(10):72-73
“我拿钱办事都没有违反政策,始终坚持了底线和原则。”直到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他依然没有从自己迷恋的“等价原则”中醒悟过来。  相似文献   

5.
<正>2015年4月26日早上9点,我接到朋友打来的电话,得悉诗人汪国真在凌晨两点告别了这个世界。我脑袋"嗡"就大了,自1995年9月起,我开始与汪兄接触,他多次赠书、赠墨宝给我。两个月前,我还想约请他出席"著名作家官桥八组行"笔会,他没有接听电话,短信也没有回复,没想到……我曾多次采访汪国真,两人也由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汪国真曾经送给我一副字,是他的一句诗:"没  相似文献   

6.
推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贯彻好群众路线,我认为需要在“把住上下两条线”“调动上下两方面积极性”“搞好上下两方联动”上下功夫、见实效。把住“生命线”和“底线”两条线生命线就是理想信念、听党指挥、价值观,没有这条线就不能算是真正的共产党员。底线就是道德底线、纪律底线,如果底线守不住,就连做人都做不好。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坚持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首要位置,以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可持续为准则,不断筑牢民生保障底线。作为集老区、库区、山区、贫困地区于一体的孝昌县小悟乡,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在坚守民生底线上,任务更重、难度更大,我认为,要忠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大力弘扬红色老区的革命传统精神,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断增进百姓福祉,着力在改善民  相似文献   

8.
正在一个人那里,他说得对的,你听了;他说得不对的,你从了。那么这个人,就可能对你为所欲为。因为,你没有底线,他就没有原则。强权是这么产生的,蛮横也是这么产生的。这个世间一切的居高临下,一切的欺辱,都是这么产生的。没有适当的愤怒,就会丧失对方对你的敬重;没有坚守的立场,对方就会在你的摇摆里觉得有机可乘。每个人都会在对方那里呈现两个你,一个是表面上的你,一个是骨子里的你。坏人,就是从骨子里的你那里,看到了软弱。  相似文献   

9.
《党课》2014,(15):49-53
一个党员的困惑: 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时,我注意到新一届党中央领导经常提到“底线思维”一词。按照我的理解,底线思维就是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有一个不可逾越的底线,不能超越和挑战这个底线。如此岂不是在做事前限制了思维,为某些人不想干事、不敢承担风险提供了借口?  相似文献   

10.
正管理者尽可能地创造一个"对事不对人"的管理环境,让事情和人情分开:人是人,事是事。一次"赢在战略"课上,一个管理者问我:一个员工有一件事明明做错了,但他是公司的一个骨干员工,如果我说他,他受不了不干了怎么办?但如果我不说他,他老是犯同样的错误又怎么办?我怎么解决这个两难问题?一个企业的高层会议上,一个管理者问我:我交给一个骨干员工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他没有按时完成。但我知道他很辛苦,在做这件事的同时还做很多其他事情,而且别人配合得也不好,这事不能全怪他。如果我不说,他自己心里也难受,毕竟交给他的事情没有做好。我应该如何办?是批评他还是不批评他?  相似文献   

11.
一年一度的年终总结会又开始了。会上,赵局长对本局一年来的工作认真总结了"五大成绩"、"六大特点"、"七个积极主动"、"八个善于"、"十个相结合",他认为这是"实事求是的、客观公正的、切实中肯的"。"但是",赵局长话题一转,说:"尽管我们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改正。这个问题嘛,我不说大家也清楚。这个问题不是什么上纲上线的大问题。也不是什么鸡毛蒜皮的小问题,就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就是我们经常遇到经常解决却又没有解决好的问题。本来嘛,这个问题让我看来谈不上是什么问题,但是,同志们…  相似文献   

12.
王淑霞 《奋斗》2010,(11):49-49
<正>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时刻把廉政建设摆在突出的位置。对待腐败问题,我们党的态度是坚定的、决心是大的,出拳是重的。但令人费解的是,腐败现象还是出现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易发多发之势,个别腐败官员甚至达到了没有原则、没有敬畏、没有廉耻的地步,不仅没了官德,连做人的道德底线都突破了。因此,我认为,反腐败应该在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官员的道德文化建设。只有用道德文  相似文献   

13.
正在学习毛丰美先进事迹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是什么让大梨树村从穷山沟变成"中国最美乡村"?我想,那座高高矗立的"干"字碑回答了这个问题。学习毛丰美,就要从他的"干"字精神中感悟他的成事之道。从"苦干"中感悟他的信念之坚。毛丰美说过,"要实现美好蓝图,没有巧道可走,只有干,只有流大汗,只有脱皮掉肉"。村民们心疼他,劝他歇一歇,他却说:"我  相似文献   

14.
在徐套乡采访的几天中,我不止一次地与金支书见过面,但始终没有把他与"支书"联系在一起。因为,在我的印象中,"支书"一般都年龄较大,而金孝存看上去也就30出头。直到金支书用自家的黑帝豪送我们回中宁县城途中,通过与他近一个小时的交谈,我才对金支书有了深入的了解,最终将支书与这个年轻的小伙子对接在了一起。这个金支书还真不简单!1998年秋天,刚刚从海原中学高中毕业的金孝存,不甘心一辈子呆在  相似文献   

15.
聚川常说:"新的生命是党给的." 有人就会问:"难道他没有家、没有父母吗?" 当然有,聚川明确地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我和家." 说起来有感情,有依据,更有见证.他还说:"是党对我这个农民的关怀,才让我拥有对党忠诚、为民服务的不灭信念.报不了党恩,内心永不甘."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际,聚川胸前戴着"光荣在党50年"的纪念章,激动万分地回首了中国共产党创造的丰功伟绩,他再三叮嘱子孙:"有了共产党,才有了新中国,才保障了人民的幸福生活,相信祖国和人民的未来会更加精彩."聚川长话短说,讲述了自己的·心路历程,他见证了一座小城在党的英明领导下从贫困走向了小康.  相似文献   

16.
正●中华文化的"生存底线",一直盘桓在我心中。●是天地,给了我们生存基座,因此也给了我们文化基座。●中华文化拥有三条最大的天地之线,那也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经纬。——余秋雨唐山大地震发生时,我正潜逃到家乡的一座山上研读中华文化经典。因地震,我联想到了祖先遇到天灾时创建的"补天"、"填海"、"追日"、"奔月"等等神话,一下子摸到中华文化的"生存底线"。从此,中华文化的"生存底线",一直盘桓在我心中。后来,我也以通行的学术方式研究了世界上14个国家在哲学、美学、艺术学上的种种成就并写成了好几本书,但很快就转回到了我的学术原点:只从文化人类学、历  相似文献   

17.
朱文通 《党史博采》2005,(10):35-38
本文认为,李大钊并没有预见到袁世凯会解散国会,他所说的国会已经"中殇",事实上是在袁世凯解散国会之后.此外,本文还对《欧洲战事谈》是否为李大钊所作等问题进行了辨析.  相似文献   

18.
正从小,我就有一个愿望,穿上迷彩,穿上军装。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就有一个当兵梦,这个梦伴随了我好多年。大学毕业后,我以为这只是一个梦,一个无法实现的梦,于是遗憾失落一直牵绊着我的心灵。一直以来,我没有放弃追寻这个自己认为不可能实现的梦想,我执着的认为奇迹的到来。有人说:"心存梦想,机遇就会笼罩你。"很荣幸,在几经周折后,我来到了兵团参加工作,光荣地成为兵团一名"兵"。曾经有人问我,我干的什么工  相似文献   

19.
误读中庸     
正一段时间内,中庸这个词被妖魔化,认为是无所作为,不讲原则,不求进取。这是对中庸的误读。所谓"中"是不走极端,但不等于不做到极端。极端是偏激,极致是到位。一件事情要成功,一定要做到极致。"庸"是平常,不唱高调,但不等于没有理想,理想是必须的。长期以来,我们都为一个问题困感,如何教育自己的下一代。我常想,我的女儿是否要培养成单纯的白雪公主,如果白雪公主一定会吃巫婆的毒苹果,但我总不能从小就教育她算计别人,说假话,忽悠。就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从小双 《廉政瞭望》2007,(11):40-41
"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这个人就是娘,这个人给了我生命,给我一个家,不管你走多远,也离不开咱的妈。"阎维文的一首《母亲》,道出了浓浓的母子真情。然而,当孝心背离做人的原则和底线时,只会酿出罪恶之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