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悦 《当代贵州》2023,(28):38-39
<正>提升搬迁社区后续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搬迁人口市民化进程,抓住产业和就业两个关键,加大后续扶持力度……贵州打好组合拳,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作为易地扶贫搬迁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省份,贵州从“前半篇文章”探索“六个坚持”,到“后半篇文章”实施“五个体系”制度性安排,有力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相似文献   

2.
正凯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实现了党建、产业、就业、帮扶、培训、服务"六个全覆盖"和小区内部有组织、周边有园区、就近有学校、就近有医院、楼下有商场、门口有公交、门口有公园"出门七有",搬迁群众真正实现了"一步住进新房子、快步过上好日子"。易地扶贫搬迁是帮助贫困地区群众"挪穷窝、改穷貌、拔穷根"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罗秋红 《当代贵州》2022,(36):66-67
<正>凤冈县龙泉街道凤翔社区通过就业、创业、产业“三业”并举,成功实现了从“三无”到“三有”的蝶变,让搬迁群众真正实现了搬得出、有就业、逐步能致富,为全力谱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相似文献   

4.
<正>黔西县全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增强搬迁群众归属感和幸福感,谱写了易地扶贫搬迁的新乐章。着力做好公共服务。有序做好安置点易地扶贫搬迁农户服务工作,投入资金3683万元,对涉及锦绣花都安置点的黔西五中、金凤小学和黔西十小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切实解决好易搬群众学前阶段幼儿596人、小学1312人和初中524人就学问题,现已全面启动黔西县锦绣学校  相似文献   

5.
正贵州省妇联大力推进实施"新市民·追梦桥"工程,切实增强易地搬迁安置点妇女儿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力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5月30日,走进黔南州瓮安县江口坝社区,一场温暖人心的"新市民·追梦桥"六一儿童节慰问暨省巾帼志愿服务之"快乐星期六"活动正在举行。活动主要围绕培养小小主持人、小小画家、小小音乐家、安全小卫士"四小目标",采用"1+11+N"的方式,让易地扶贫搬迁小区的孩子与  相似文献   

6.
正为提升搬迁群众就业技能,铜仁市万山区通过政企合作开展就业技能培训,由企业提供实际操作培训平台,采取"理论培训+实操培训+就业"相结合方式,实行订单式培训,增强移民群众就业能力。聚焦搬迁群众后续发展问题,既注重眼前增收,又注重解决后顾之忧,让群众安居乐业,是铜仁市万山区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的重要标准。各安置区里的"微工厂",描绘的正是搬迁群众喜迎新生活的"大文章"。  相似文献   

7.
正为推动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全面提升、全面过硬,曲周县以强化"六有两带一突破"("六有",有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有本领过硬的骨干队伍、有功能实用的服务场所、有形式多样的服务载体、有健全完善的制度机制、有群众满意的服务业绩;"两带",党建带团建、党建带妇建;"一突破",村级集体经济增长实现突破)为抓手,坚持"四个导向"(树优导向、问题导向、服务导向、责任导向),抓基层,打基础,强保障,大力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推  相似文献   

8.
正住得放心、过得舒心、生活安心,大山里的群众"搬"入了新生活。自2015年率先在全国打响易地扶贫搬迁"当头炮"以来,贵州搬迁规模和人数达到全国之最。如今,为了让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脱贫",贵州全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随着搬迁群众从"住进新房子"向"过上好日子"转变,一个个小康梦想在移民新居正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9.
正"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创造美好生活,根本还得靠优质、充分的就业。前不久召开的贵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就业优先,扎实办好民生实事,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持就业优先"的决策导向,很好呼应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脱贫攻坚决胜之年的民生期盼。稳住了就业,居民收入、消费提质、经济增长才有更稳固根基。当前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稳就业居"六稳"  相似文献   

10.
正壮阔大迁徙,心安处是吾乡。贵州是全国易地扶贫搬迁人口最多的省份,近200万贫困群众搬出大山,如何支撑起搬迁群众的安居梦、市民梦、致富梦,让"他乡"变"吾乡",关系到全省脱贫攻坚成色和质量。全力书写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延伸服务触角,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贵州充分发挥工青妇群团组织广泛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优势,打造在全国立得起、叫得响、有影响力的"新市民·追梦桥"服务品牌,促进搬迁群众加快融入"新生活",成为"新市民"。省总工会发挥自身优势,深化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工会组织、队伍及服务平台阵地建设,推进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1.
正"今天下午四点,乡党委将和一个劳务公司进行面谈,探讨建立解决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就业帮扶体系。""要完善制度助就业,用好相关政策促进群众进一步增收。"6月29日,尽管是周六,在三宝彝族乡会议室里,晴隆县副县长、三宝彝族乡党委书记贺伯果正与乡党委委员、副乡长吴江山紧张地安排部署全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各项工作。"脱贫攻坚等不得、慢不得。"这是三宝彝族乡每一位党员干部常挂在嘴边的话。不分白天与夜晚、不分周末与假期,乡党委带领全乡党员干部持续鏖战在脱贫攻坚战场一线。  相似文献   

12.
正为实现从"搬得出"到"稳得住""能致富""能发展"的目标,水城县认真落实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党建工作"一构架三清单",以创建"和谐社区""活力社区"为抓手,写好"强、乐、爱、和、融、富"六字文章,全面构建公共服务体系,有效提升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相似文献   

13.
陈红  霍庆涛  雷云 《当代贵州》2014,(14):56-57
正册亨县"五事工作法"立足农村实际,零距离、快捷化、简便式为群众服务,真正实现"观念有提升、作风有转变、问题得解决、群众得实惠",使党群干群关系更密切。如何让老百姓的合理诉求及时得以解决?如何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如何解决好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2012年5月起,黔西南州册亨县创新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推行"群众公开提事、联席会议议事、民主表决定  相似文献   

14.
《共产党人》2011,(3):22
<正>同心县深化拓展创先争优活动,紧盯生态移民群众生活、就业、稳定、脱贫、致富"五大主题",围绕水源、生态、开发、特色、转移五个重点,实施"六大行动"。以服务移民创先,促进和谐争优,鞭策广大党员担当起了实施生态移民工程政策的宣传员、工作的联络员、群众的服务员。宣传引导行动。通过推行党员承诺、结对帮扶、下乡调研等活动,把党的声音通过党员及时传递到群众中去。全县900多名党员,深入到移民村群众家中做好移民政策宣传工作,发放《致移民区广大党员群众的一封信》2000多份,耐心说服移民群众搬迁。  相似文献   

15.
说“问”功     
所谓"问"功,就是"问需于民",看群众在盼什么想什么;"问情于民",看群众的情绪动态怎么样;"问计于民",看群众有什么好的"招数"。"三问"听来  相似文献   

16.
现实生活中有极少数干部,他们"敢说敢做",但以做秀为主;"有招有式",但以利己为准则";有棱有角",但实际上是"借胆"说话。尤其是他们的"八拍"举措,值得高度警惕。第一拍——"拍脑袋"。他们做决策时,不出门,不走访,不调研,关起门来想点子,一拍脑门儿做决定。第二拍——拍胸脯。虽然情况不明,心中无数,但决心  相似文献   

17.
<正>"心中有民"好担当。群众看领导是不是"心中有民",往往就看你是不是算"民生账",为"民生算账"。算"民生账",不一定能写进历史,却一定会刻在群众心中。如果说"群众心中有杆秤",这"杆秤"就是用来秤领导是不是算"民生账"的。你为群众着想,群众才会与你"合作";你眼里根本就没有群众,不为群众谋利益,不为群众着想,群众凭什么"听你指挥、跟你走"?只有认真听取群众的意  相似文献   

18.
正黔东南州以党建为引领,在各搬迁安置点建立党组织,借助支部引力这股强劲动力,逐步完善搬迁安置点的公共服务、就业服务、文化服务、社区治理服务,推进"五个体系"建设,大力提升搬迁群众的获得感、融入感和安全感。"我没有想到搬过来后会住上那么好的房子,孙子在小区里入学,社区还免费为儿子儿媳提供就业技能培训,真是过上城里人的生活了。"家住凯里市上马石移民安置点的搬迁户余士新感慨地说道。余士新只是黔东南州27.58万易地扶贫搬迁群众  相似文献   

19.
正贵定县把脱贫攻坚政策送入群众家中、把脱贫的志气和信心送到农户心上,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正确观念。脱贫攻坚进入攻坚拔寨的关键期,贵定县抓住物质、思想、情感三种"扶贫形态",通过实施物质扶贫"六个山"、思想扶贫"三做到"、情感扶贫"三加强",实现扶贫结果"四个好",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正确观念。2017年,全县贫困村由2014年的51个下降到35个,贫困人口由5.12万人减少到19666人,贫困发生率由20.67%下降到7.94%。"六个山":产业革命有抓手"虾苗放下去了,要把洒水器打开,让它们透透气。""罗支书放心,我们晓得了。"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黔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坚持以打好打赢脱贫攻坚硬仗为统领,把"打好易地扶贫搬迁硬仗"作为人社工作"当头炮",聚焦"搬出来后怎么办"等问题,积极探索扶持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的办法措施,全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做细做实做好。只要就业稳,收入就能增,脱贫就更有底气。近年来,黔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坚持以打好打赢脱贫攻坚硬仗为统领,把"打好易地扶贫搬迁硬仗"作为人社工作"当头炮",聚焦"搬出来后怎么办"等问题,积极探索扶持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的办法措施,核准易地扶贫搬迁常住劳动力5.24万人,开展培训3.3万人次,培训后就业创业2.2万人,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