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2 毫秒
1.
<正>年初以来,三穗县紧扣省、州"春季攻势"行动令,牢牢把握产业发展这个核心,着力在"要素保障、技术服务、规模发展、市场开拓"上求突破,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一是在要素保障上求突破。以13个500亩以上坝区农业结构调整为重要平台和主要抓手,完善农业生产经营、基础设施配套、政策性保险等政策支持,打造示范坝区,力争亩产值实现突破。目前,13个500亩以上大坝区年亩产值达到8000元以上的产业面积1.2万亩,占坝区面积的43%。  相似文献   

2.
<正>锦屏县华寨村以推进"合约治村、产业富民"为载体,在大力实施5152工程(食用菌亩产值5万元,好田土亩产值1万元,山坡田地亩产值5千元,旅游户均收入2万元)的基础上,重点建设绿化苗圃基地和铁皮石斛种植基地等高效农业产业项目工程,基本实现"煮饭不用柴、走路不湿鞋、钱袋鼓起来、家园美起来"的目标。夯实发展基层基础华寨村将弘扬法治精神与推进村民自治相结合,通过引导群众修订《村规民约》,改善农村社会建设与  相似文献   

3.
刘文献  王健 《当代贵州》2013,(21):46-47
遵义县农业"321工程"是通过增加投入、调整结构、配套设施和应用科技,进一步提质升级,将土地亩产值和户均畜牧渔业效益梯次提高到3万元、2万元、1万元。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实现率先全面小康目标,遵义县委、县人民政府提出实施农业"321工程"。  相似文献   

4.
正"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贵州,坝区是全省最宝贵的农业资源,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聚宝盆,是全省百姓致富的希望田。又是一年春来到,如何围绕坝区这一重要支撑,精准打响春季攻势,成为贵州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正>目前,贵州省共有500亩以上农业坝区1725个,涉及86个县(市、区)、854个乡镇、4700个村,其种植土地面积488.6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7.2%,平均每个坝区的种植面积2832亩。贵州省委、省政府结合省情实际和脱贫攻坚的战略任务,提出"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产业革命"的号召,在全省范围大力推进实施500亩以上坝区农业结构调整,并将其作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口和重大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讲话提示我们,在积极推进500亩以上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工  相似文献   

6.
正兴义市十里坪坝区按照猪—沼—菜—猪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探索乡村创意农业产业,实现了集种、养、加、销、旅为一体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山地循环农业。2018年该坝区共产出新鲜蔬菜2.5万吨,带动就业500余人,实现平均年收入3万元以上。沿兴义市万峰林景区向敬南镇北部出发,走进新坪村十里坪坝区,眼前群峰错落,连片的菜地在群山环绕中铺展开来,充盈着绿色生机。  相似文献   

7.
正从家庭联产承包到农村产业革命,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贵州干部群众在"三农"发展历程中,演绎了一场跨时代的思想大变革,为全国农业农村改革发展贡献了"贵州智慧"。1949年,贵州农业总产值为9.1亿元,2018年,全省农林牧副渔增加值2276.74亿元,增长250倍;2018年,全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16元,比1949年农民  相似文献   

8.
正石阡县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和"村社合一"的组织方式,紧扣农业产业发展"八要素",以500亩以上坝区产业结构调整为抓手,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实现农村增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10月24日,记者走进石阡县本庄镇乐桥村1300多亩的乐桥坝区关平坝,村民正在新犁的土地上进行补栽补种;走进丑儿坝、沙木岗2000多亩山地玉米改种的白茶基地,挖掘机在翻新土地,70多位村民挖沟起垄干得热火朝天,20多名镇村干部来回丈量流转的土地,贵州极白茶叶有限公司负责人施军不停穿梭查看施工进度。  相似文献   

9.
今黔动态     
我省投放百亿贷款助 "三农" 我省今年将加大面向"三 农"的金融支持力度,3300万农 民及乡镇企业将得到超过100亿 元的贷款。其中,省农村信用社将新增72亿元贷款规模, 其中投向"三农"的比例不低于80%;中国农业银行贵州 省分行支农贷款投放规模将达到62.6亿元。我省除了新 增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向农业、农村、农民倾斜,还 将进一步放宽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投资领域,采取贴息、 补助、税收等措施。同时鼓励社会资本积极投资开发农业 和建设农村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10.
正贞丰县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春风行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四场硬仗,立足农业基础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打造绿色产品"三驾马车",推动实现农村美、产业兴、农业强、农民富,确保全县同步实现全面小康。一是强力打造"一县一业",助推脱贫攻坚。依托"中国糯食之乡"金字招牌,将糯食产业作为脱贫攻坚"一县一业"主导产业,引进贵州巷诺糯食集团,投资7.5亿元,全产业链发展,在省内外开设"贞丰一品"糯食连锁专营店200家,实现糯食产业产值6亿元,带动1万亩糯稻,1万亩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花溪区黔陶乡聚焦乡村产业空心问题,按照"发展一项产业、带富一方百姓"的发展思路,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香葱产业,全力打造"黔陶葱"特色品牌,建成了万亩香葱基地和优质调味品生产基地。如今的黔陶坝区广大村民都围着种植香葱产业转,家家户户种香葱,产业助推致富路。黔陶坝区一亩地一年收入达1.6万元。种植大户罗玉海说:"九年前我曾在河北打工,自乡里出台香葱种植产业后,我和妻子回到家乡,种植发展香葱,每年一家收入达10万元左右,不愁致富  相似文献   

12.
正普定创新"一村一公司",盘活农村各类生产要素,激活农业发展新动能,农业产业不断提质增效,农村新活力不断迸发,成为贵州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举目千山绿,黔贵大地正掀起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牢牢把握农业产业革命"八要素",安顺市普定县创新"一村一公司"模式,整合资金1.72亿元,对全县每村(居)投入100万成立产业公司,按照县级总公司指导、乡级分公司把关、村级子公司经营的方式,做大产业扶贫"蛋糕",盘活农村各类生产要  相似文献   

13.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产业融合作为构建乡村产业体系的核心,是贵州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必然要求,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一、深入推进农村产业融合的必要性深入推进农村产业融合有利于贵州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动"四新"主攻"四化"、促进农民增收,最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正贵州牢牢把握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以市场为导向,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深耕产销对接补齐农产品流通短板,推动"黔货出山",贵州绿色优质农产品正以泉涌之势走向市场。长顺县代化镇打傍蔬菜种植基地,工人们正在进行蔬果管护。"这里产出的果蔬,直供贵阳市场。"基地蔬菜负责人张海元说,2018年上半年,基地产出丝瓜、番茄、黄瓜、西红柿等蔬菜270万斤,产值540万元,带动100余贫困户就业,人均增收1.5万元。近年来,贵州牢牢把握农业产业发展"八要  相似文献   

15.
正贵州各地牢牢把握好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推动产业扶贫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特色产业遍地开花,让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致富。"大坝村人均纯收入从2008年的1982元增长到2017年的12000元,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2017年上升至350万元,真正从过去的一个‘空壳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安顺市西秀区双堡镇大坝  相似文献   

16.
<正>"对贵州来讲,农村低保是天大的事。"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林树森在一次全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会议上如是说。自2007年7月1日正式实施农村低保以来,贵州累计下达农村低保资金46.5亿元,在保障323万多名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08年初,贵州省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雪凝"灾害,没有冻死人、  相似文献   

17.
贵州是一个贫困的农业省份,农业人口3000万,占全省总人口的90%,全部居住在农村。发展农业,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我省经济发展和扶贫工作深入推进的追切需要。发展具有我省特色的农业经济,必须了解我省农业存在的深层次的矛盾。 一、限制贵州农业发展的经济社会原因 困扰我省农业的因素很多,存在着太多的矛盾与不利条件。农业以土地作为基本的生产要素,贵州土地资源稀缺,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多年粗放经营,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因此决定了贵州农业发展比平原丘陵地带要付出更多的代价;贵州农业贫困的原因不仅与恶劣的自然条件有关,更主要的是由深层的经济、社会矛盾所决定。 1.农业基础薄弱,生产力水平低下,农产品商品率低。  相似文献   

18.
正贵州水利建设之所以能"一路高歌",离不开水利改革的"保驾护航"。在贵州水利发展史上,"十二五"时期注定要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五年来,决战水困的号角吹响黔中大地。全省共投入水利建设资金1122亿元,是解放以来到"十一五"末总投资的3.1倍;全省新开工建设骨干水源工程156座,新开工项目个数是"十一五"时期的9倍;解决了1301万农村居民和199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时,多次强调"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围绕打造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大省目标,贵州坚持发展现代山地高效农业,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走进田野、深入乡村,采访贵州如何"农业强则百业兴"。  相似文献   

20.
贫困问题是解决贵州农业、农村、农民的头等大事。 改革开放16年来,贵州农村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据省统计局数据,实施扶贫政策较早的31个贫困县,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1985年的135元上升到1993年的335元,全省贫困人口也从1985年的1800万人压缩到1994年的910万人。 贵州扶贫开发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任务仍十分艰巨,按“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明确的农民年人均纯收入400元以下为贫困线标准统计,到1994年底,本省集中连片的贫困县有48个,贫困人口910万人,其中人均纯收入不到200元的还有333万人,占全省贫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