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贵州结合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实际,总结以往易地扶贫搬迁实践经验,不断创新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模式和机制,走出了一条独具贵州特色、又具广泛借鉴价值的易地扶贫搬迁新路。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五个一批"中投入最大、难度最大、风险最大的系统工程,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焦点战役。为实现打赢脱贫攻坚战、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目标,贵州在全国率先打响了易地扶贫搬迁"第一炮"。几年来,搬迁安置工作加速推进,体制机制不断创新,移民后续发展持续跟进,易地扶贫搬迁取得了突出成效。  相似文献   

2.
正针对群众搬出来后的后续问题,近年来,贵州着眼于让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以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党的建设为统领,着力完善"五个体系",真正实现搬迁群众可持续发展。2015年12月,贵州在全国率先拉开了"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的序幕。多年来,贵州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当头炮"强力推进,走出了一条独具贵州特色的易地扶贫搬迁路子。  相似文献   

3.
易地扶贫搬迁是一种兼有消除贫困、发展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社会和谐多重效益的自愿性移民扶贫方式,是山庄窝铺贫困人口脱贫的首选之举。目前,山西省的易地扶贫搬迁还面临许多困境,如搬迁人口的确定与搬迁人员的意愿不相一致、搬迁房建设标准及补助标准偏低、资源共享不足等。因此,应加强领导,强化政策支持,为易地扶贫搬迁提供组织保障;精心组织,科学合理地引导群众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科学配置公共资源,推进搬迁后的贫困人员持续健康发展;加强监督管理,健全组织机构,合理进行村镇撤并及宅基地复垦利用,进一步提高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4.
正易地扶贫搬迁是贵州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四场硬仗"之一,也是全国脱贫攻坚"贵州样板"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接近尾声,搬迁安置的后续发展和综合治理也全面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培训和就业服务、文化服务、社区治理、基层党建"五个体系"精准发力,聚焦重点、突破难点,让广大搬迁群众住得安心、过得顺心、充满信心、坚定决心。搬迁群众安置在哪里,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就有党员身影。为了全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  相似文献   

5.
正贵州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入住123万人。截至2018年11月30日,贵州全省已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入住123万人,2019年上半年,将全部完成188万人的搬迁任务,搬迁人数全国第一。近年来,贵州把易地扶贫搬迁列入脱贫攻坚必须坚决打赢的"四场硬仗",围绕脱贫抓搬迁,突出精准抓落实,强化标准抓规范,深入推进"六个坚持"和"五个三",让搬迁群众"一步住上新房子、快步  相似文献   

6.
贵州新语     
正贵州文化资源既丰富多彩又独特久远,要坚持保护优先、适度开发原则,突出抓好海龙屯等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使旅游开发与遗产保护相得益彰,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敏尔在遵义调研文化旅游发展工作时强调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也是易地扶贫搬迁主战场。按照"理顺机制、明晰目标、守住底线、精准脱贫"的要求,采取超常规举措,坚决打好易地扶贫搬迁关键一仗,坚决啃下这块"硬骨头",确保首战告捷。  相似文献   

7.
正2018年,安顺市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深入实施三大战略行动,扎实打好"一二四"攻坚战,全市经济社会实现持续健康稳定发展,谱写了新时代富美安顺加快发展新篇章。全面小康加快推进安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四场硬战",落实"五主五包"责任制,围绕脱贫攻坚短板和难点,投入扶贫子基金24.75亿元实施产业扶贫。完成易地扶贫搬迁14个安置点3.53万人搬迁,2018年度6个安置点主体工程全部完工。建成"组组通"硬化路1500公里,解决  相似文献   

8.
当前,脱贫攻坚战已到后半程,扶贫工作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面对艰巨任务,全区上下聚焦深度贫困,着力解决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易地搬迁扶贫等重点难点问题,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努力提升脱贫攻坚实效。本期特别策划聚焦"牢记嘱托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反映我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新实践。  相似文献   

9.
正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也是全国易地扶贫搬迁规模最大、任务最重的省份。截至2019年11月,全省累计实施搬迁188万人,"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建设搬迁任务提前一年全面完成,后续扶持工作全面启动。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与地方实际相结合的实践创新。贵州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实践探索在全国起到了示范作用,主要启示有:  相似文献   

10.
正易地扶贫搬迁是贵州省决胜脱贫攻坚的四场硬仗之一。随着大规模贫困人口的搬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已经转入后续建设阶段。后续建设五个系统中的第三个是文化建设。如何开展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的文化建设,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尤其是老一辈迁离其世代生活惯了的原生住址转而迁入极具陌生感的城镇,无论是心理上还是生活习惯上都不可避免地有些不适应。要使易地扶贫搬迁群众从"心"融入城镇并乐于城镇生活,除了充裕的物质保障之外,充分保障其精神文化心理需  相似文献   

11.
正这是一次承载历史与未来的壮阔大迁徙。作为全国搬迁规模最大、任务最重的省份,贵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脱贫攻坚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六个坚持"精准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创新抓好"五个体系"全面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2019年底,贵州全面完成188万人的易地扶贫搬迁任务。易地扶贫搬迁彻底改变了贵州近200万农村群众的世代命运,让很多家庭逐步实现了由贫到富的转变。一张张生动的照片,见证了搬迁群众的生活变迁,显示出贵州撕掉千百年来绝对贫困标签的决心和信心。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洋溢在脸上、流露在心间。  相似文献   

12.
正贵州大力推进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教育扶贫,确保贫困群众"挪穷窝""拔穷根",早日过上辛福生活。贵州省委、省政府发动脱贫攻坚春季攻势,易地搬迁扶贫、教育扶贫是其中两大任务。就如何更好推动这两项工作,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采访了贵州省易地搬迁扶贫工程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省水库和生态移民局局长王应政和贵州省教育厅厅长王凤友。  相似文献   

13.
黄南州尖扎县昂拉乡有个德吉村,德吉,藏语“幸福”的意思,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幸福,徳吉,也描绘了在党的领导下各族干部群众实干作为的奋进历程。易地扶贫搬迁以来,德吉村先后荣获国家森林乡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全国“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美丽安置区等称号,成为全省文化旅游的一张新名片,被誉为“青海小三亚”。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黄南州坚持将德吉村进行高点定位、高标推进,以“红色党史教育+脱贫成果应用”实施“12345”模式,增强党员群众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的政治自觉,增强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政治担当。  相似文献   

14.
<正>铜仁市从统筹全市东西部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创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方式,把德江、沿河、思南、印江、石阡和松桃六县符合易地搬迁条件、自愿搬迁的村民,向就业、就学、医疗、交通等区位优势相对比较突出的碧江区、万山区、大龙开发区、铜仁高新区4个城区安置,实施跨区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从而为搬迁群众长远生计及后续发展提供更加优越的条件。跨区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政府统筹协调范围更广、动员力度更大,移民群众搬迁距离更远、思想顾虑更多。铜仁市委市政府克服各种困难,持续推进跨区县异地扶贫搬迁工作,在打赢脱贫攻  相似文献   

15.
实施易地搬迁是解决深度贫困区"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问题的治本之策,是山西脱贫攻坚的重大工程。山西深度贫困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总体开局良好并取得明显成效,但在推进过程中仍存在部分搬迁群众观念落后、搬迁对象难以精准识别、搬迁规划不够科学、旧房拆除腾退困难等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因此,为推进山西深度贫困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必须加强对搬迁群众的宣传引导,用科技手段精准识别搬迁对象,搬迁规划要统筹考虑"乐业"与"安居",旧房拆除腾退要分类施策。  相似文献   

16.
正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要想彻底拔穷根,必须搬出深山,换个环境谋发展。2017年2月,贵州省委、省政府发动脱贫攻坚春季攻势,主攻精准实施产业扶贫、精准推进易地搬迁扶贫、精准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各地积极行动,持续巩固脱贫攻坚已有成果,凝心聚力开创春季攻势新局面。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敏尔提出,春季攻势要有“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意志和闻鸡起舞、攻城拔寨的劲头”。作为春季攻势的主攻任务之一,易地搬迁扶贫是改善  相似文献   

17.
正黔南州在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的基础上,围绕"搬得出、留得住、能就业、有保障"目标,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民族文化旅游创新发展。"挪穷窝、拔穷根",扶贫生态移民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2012年以来,黔南州在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的基础上,围绕"搬得出、留得住、能就业、有保障"的目标,科学规划、分类施策、特色安置、稳定就业多措并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黔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坚持以打好打赢脱贫攻坚硬仗为统领,把"打好易地扶贫搬迁硬仗"作为人社工作"当头炮",聚焦"搬出来后怎么办"等问题,积极探索扶持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的办法措施,全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做细做实做好。只要就业稳,收入就能增,脱贫就更有底气。近年来,黔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坚持以打好打赢脱贫攻坚硬仗为统领,把"打好易地扶贫搬迁硬仗"作为人社工作"当头炮",聚焦"搬出来后怎么办"等问题,积极探索扶持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的办法措施,核准易地扶贫搬迁常住劳动力5.24万人,开展培训3.3万人次,培训后就业创业2.2万人,全  相似文献   

19.
毕节市威宁自治县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抓紧补齐"3+1"短板,通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打造易地产业扶贫蔬菜基地、实施易地就业扶贫"三易",破解群众生存难、发展难、就业难"三难",奋力啃下脱贫攻坚最硬的骨头,书写了脱贫攻坚精彩答卷。暮春时节,草木勃发。站在海拔2600米的威宁自治县双龙镇高山村观农台上俯瞰,只见铺了地膜的大地"银装素裹",正在抢种蔬菜的群众就像五线谱上的音符,弹奏着春耕乐章。  相似文献   

20.
正水城县推动民族文化与"三变"改革、易地扶贫搬迁、特色城镇、全域旅游等融合发展,探索出一条以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助推民族地区精准脱贫的新路子。水城县紧扣"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要求,坚持把民族文化作为推动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新动能,创新"五融五化"机制,加大对民族文化的挖掘、整理、保护和开发力度,推动民族文化与"三变"改革、易地扶贫搬迁、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