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现在的制度并不少,但很多制度难以真正实施、执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社会生活中存在很多潜规则。潜规则本身就是一种不良的社会现象,同时它对正式制度的实施、执行起着阻碍甚至对抗作用。增强制度执行力,必须减少潜规则,消除潜规则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关于潜规则引致正式制度失效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畅 《求实》2008,(1):58-60
中国社会存在一些潜在有效的规则,致使现实生活中的部分正式制度效率低下甚至形同虚设完全无效率可言."制度失效"问题,尤其劣性潜规则引致的初始有效设计的正式制度失效问题,致使我国不仅沉没前期的制度设计及建立成本,丧失现有改革新制度的应有收益,同时必将影响我国深入改革的良性有效进行.关于潜规则引致有效制度失效问题,尤其潜规则弱化和异化正式制度功效的作用机制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单宝 《唯实》2007,(7):24-27
潜规则是一种没有明文规定、不能公开明示却又在"圈内"约定俗成、为人们或自觉或被迫"遵循"的规则。它是破坏社会正常秩序、败坏社会风气的毒瘤。潜规则的社会温床是人情关系社会,它是显规则缺位或失效的产物,其本质是为了谋取不正当的利益。治理潜规则,既要加强道德自律,更要完善体制和机制,依法治理潜规则。当前,尤其要反对商业贿赂,打破行业交易中的潜规则。  相似文献   

4.
陈兴立 《探索》2011,(4):17-20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社会,要求国家机关和国家公职人员遵照法律要求,依法治国,依法办事。“潜规则”作为非正式法律制度,与法制化要求相悖,它的存在,严重干扰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进程。彻底打破法制建设中的“潜规则”障碍,就要从源头着手,梳理清法律法规显规则与“潜规则”的关系:从正反两方面,做好不同性质“潜规则”的禁绝、约束、引导和转化工作,消除“潜规则”存在的社会土壤,让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畅通无阻。  相似文献   

5.
党内生活中的潜规则正在党内大行其道,严重威胁着党的民主法制建设。执政地位赋予的权力、经济转型期利益的博弈构成了党内潜规则滋生和蔓延的政治经济基础,封建道德的残余和西方道德危机的影响助推了潜规则的盛行,领导体制和制度建设的缺陷使潜规则难以得到有效制约。对于这种社会现象,视而不见或极力否认都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6.
在计划与市场的体制转换之际,正式制度的滞后与缺陷,成为潜规则充斥的主要原因.古今中外的史实一再证明,腐败现象可以得到遏制和消除,关键是必须揭穿套在腐败行为表面的那层潜规则的"外衣"及其运转方式.这就必须进一步理顺产权关系,加强公共权力监督与制约,强化国家制度建设,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与人文氛围.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行的市场经济体制状况、社会转型特点、利益竞争博弈、封建文化残余影响以及人口膨胀等因素决定了我国当前的潜规则问题呈现一系列突出特点。治理当前的潜规则问题,必须加强市场经济的基本制度建设,完善民主集中制,强化公权监督,以思想教育和社会协作实施潜规则治理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8.
破解官场潜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官场潜规则是政治运行的痼疾,官员堕落的催化剂,官场腐败的保护网.其表现为官场的"网络症",纪检部门的"软弱症",制度建设上的"紊乱症".破解官场潜规则要"破网",形成正常的干部关系;要亮权,做到"阳光行政","透明用权";要治软,排除干扰,惩治腐败;要完善健全规章制度,弥补显规则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党内潜规则     
《党课》2011,(20):48-48
党内潜规则是指存在于党内的,与党的规章制度相对立的,以隐蔽性、实用性、功利性、排他性为特征的,被一些党员认可并实际奉行不可名状的非正式规则或制度。党内潜规则的存在有着深厚的社会历史和现实原因。潜规则是中国长期封建专制社会各种弊政和落后虚伪的道德因袭积淀,是中国人在进行利益算计与索求时带有取向性的官场内外的约定俗成的行为选择。  相似文献   

10.
(一)潜规则是一种不讲原则、不讲法理、不分是非、上不了台面,但在一些社会生活领域却行得通、能管用的行事规则。潜规则五花八门,有深有浅,无处不在。在所有潜规则中,我们首先要反对的是官场潜规则,因为它影响最坏,危害最大,严重妨碍了我们党的  相似文献   

11.
潜规则行为是商业贿赂行为的主要诱因.教育系统潜规则主要表现为认权不认德、熟人请托、办事要给好处、唯利是图、利益均沾、权利期权等,其显著特点在于行为隐蔽、调查取证难.对此应采取建章立制,使潜规则失效;加强社会心理建设、廉政文化建设,铲除潜规则生存的土壤;强化市场诚信建设等方法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2.
实现党内和谐必须破除党内“潜规则”。党内“潜规则”现象的存在和运行对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党内公平正义价值、党内忠诚友爱关系、党内充满活力局面、党内安定有序状态以及党内党外和谐关系均带来许多消极影响,成为影响和制约党内关系和谐的重要因素。破除党内“潜规则”现象,一要加强思想教育,牢固树立制度治党理念;二要严格依章治党,充分发挥党内“显规则”功能;三要自觉接受监督,大力推进党内事务公开。  相似文献   

13.
官场潜规则是指官场中人们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互动博弈中自发生成,隐匿在正式规定下一些不成文但又被广泛认可,对人们的行为产生约束作用的内部规则,是一种非正式制度和消极的组织文化,它具有很强的传染性、隐蔽性和破坏性.官场潜规则的盛行主要是官员自身利益驱动、正式制度的缺陷和积极行政文化的缺失等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
“潜规则”是与正式规则相对应的另类规则,它侵袭着正式规则,是一种隐性的却无时不在发挥作用的行政文化,是滋生哺育腐败的文化基础。“潜规则”行政文化表现为正式组织下的派别集团化、公共权力和价值的异化、行政行为的非程序化等;传统行政文化中的人伦情结、行政资源的稀缺、“经济人”理性、监督制约惩罚机制的缺位、积极行政文化的沉沦是其产生的原因。因此需要从制度、合理化行政裁量权、主体行政文化的现代化和先进的行政道德理念的培育等方面加以遏制。  相似文献   

15.
官场潜规则是政治运行的顽痼疾:是官员堕落的催化剂;是官场腐败的保护网。官场潜规则的存在和盛行已经严重侵蚀了党的执政能力,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因此必须根除官场潜规则。作者在分析官场潜规则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根除官场潜规则的对策。“破网”、“亮权”、“治软”、“建制”的建议对根除官场潜规则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党内潜规则的存在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党的健康发展,败坏了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和警惕。制度建设的不完善是党内潜规则滋生蔓延的主要原因。我们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科学规范党内的权力结构;要按照公开化的要求,合理配置一整套实现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机制:要强化对程序执行的监督,加大违规惩罚的力度;要切实推进制度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7.
黄杰 《唯实》2010,(12):47-49
江湖文化是中国特有的社会现象,也是了解中国式潜规则的最佳视角。江湖文化和市民文化或商业文化代表了两种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前者是被动的、消极的、反现代化的,后者则是主动的、积极的、并且催生了资本主义的萌芽。潜规则和江湖文化互为因果,没有江湖作为平台,没有江湖文化作为背景和推力.潜规则不可能这样大行其道乃至泛滥成灾,江湖文化创造了一个适合潜规则活动的环境和氛围。能不能从江湖文化中走出。是考验一个政党能否带领人民实现国家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大业的试金石。  相似文献   

18.
党内潜规则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靳连芳 《学习论坛》2007,23(9):28-29
党内潜规则是一个十分敏感的话题。研究党内潜规则问题,有助于澄清党员混乱的思想和言行,确立显规则的权威性。从概述党内潜规则的概念入手,进而分析党内潜规则的主要表现、特点、实质以及产生的原因和危害,有助于制定清除党内潜规则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目前学术界对潜规则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潜规则的内涵,分析了潜规则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消解潜规则的应对之策。但是,已有的成果显示学者对潜规则的定义还未达成共识,对潜规则泛滥原因的分析多是就现象论现象,鲜有立足于唯物史观的立场并运用唯物史观的原理和方法的。合理地定义潜规则并对其泛滥原因进行唯物史观剖析,可以澄清认识上的混乱,进一步推进对潜规则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潜规则是相对于以法规为核心的显规则而言,又严重侵蚀显规则权威的成例。在我国地方行政行为中,潜规则的滥用是行政失序、失效的主要乱源。整治潜规则是实现法治国家、依法行政和有效行政的一条基本进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