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律是严肃、不带感情色彩的,但在一直与法律打交道的陈斯喜身上丝毫看不出这些特点,他总是笑眯眯的,说话很温和,更像一位儒雅学者。  相似文献   

2.
中庸考辨     
杜纯梓 《求索》2010,(9):123-125,120
"中庸"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很久以来,人们错误地将它与折中、调和相等同。究其实,"中庸"的含意即"执中道而用之"。中通就是正道。守正持直,坚持真理,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这是一种很高的道德境界和价值追求。继承和发扬中庸道统,对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和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3.
何良安 《湖湘论坛》2008,21(3):110-112
作为中西传统伦理的共同信条,中庸被古代贤哲置于伦理德性核心的地位,因为,人类社会的和谐有序以及个体心身的和谐本身就是一种中庸的状态。就其本真含义而言,孔子中庸之道的内含和实质与亚里士多德的中道德性有诸多共同之处,都含有适中、恰到好处、凡事不过头之意。其深刻的辩证性作为人类共同思想智慧的理论价值,对当代人德性修养与和谐社会构建无疑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庸观念对中国社会影响久远。我国目前存在的忠诚导向、资历导向、关系导向及折中导向的人事任用标准,与传统中庸观念有着密切关系。改革人事任用制度,要以推行功绩制为重点,完善人事任用程序,以制度选人,树立人本观念、法治观念、效率观念,实现观念变革与制度变革的协调配套。  相似文献   

5.
郑湘萍 《桂海论丛》2003,19(2):62-65
“中庸”作为中国认识史上的一个古老的概念 ,不仅是儒家哲学的重要范畴 ,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文章阐述了儒家“中庸”观的渊源、发展及其基本特征 ,并试图从实际出发全面评价儒家的中庸观 ,阐述其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6.
冯从吾秉承关学推崇《中庸》的遗风,以“理在解语内”的方式对《中庸》进行诠释.他的《中庸》学最突出的特质是本体与工夫的合一、重视“喜怒哀乐之未发”和以辩异端为务,这三者以最浓缩的方式彰显其学术旨趣.对冯从吾《中庸》学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冯从吾的哲学特质和推进关学经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古代希腊人崇奉中庸精神.中庸思想在希腊神话中已有体现.希腊城邦政治的发展过程也渗透了中庸精神.亚里士多德集古希腊中庸思想之大成,形成了自己较完整的中庸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8.
理想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有着不同的价值观、人生观,因而也有着不同的理想,笼统地说,西方人的理想偏功利型,中国人的理想偏道义型.本文试图从中国传统中庸之道的角度,论证一种不同于普遍的理想观念的“常态”理想;以人们较为普遍的理想观念为切入点,论述为什么要提出所谓的“常态”理想,进而论证中庸作为一种常态理想的可能性及预期后果.  相似文献   

9.
张大丽 《传承》2009,(22):150-151
古代希腊人崇奉中庸精神。中庸思想在希腊神话中已有体现。希腊城邦政治的发展过程也渗透了中庸精神。亚里士多德集古希腊中庸思想之大成,形成了自己较完整的中庸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0.
基于千百年来历史的锤炼与检验,中庸从最早作为协调部落成员关系办事原则,逐渐上升为宇宙法则、治民之道和修身之德,从而成为中国传统和谐文化中的基本精神。执两用中与执权用中是中庸的基本方法。当代中国和谐文化应该传承中庸的参赞化育、至诚、时中等和谐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图围绕法官在适用法律时是尽力维护现有司法的稳定性还是顺应时代革新而积极推动司法的变动性问题从方法论角度展开论述.而对于此美国著名大法官卡多佐有着创设性的见解,他研究问题的方法在一定层面上与孔子的"中庸方法"相似,即从思维方法论的角度出发,在诸多矛盾中研究什么是事物所处的最好状态以及如何达致这种最好的状态.这种方法能帮助我们在司法过程中寻求法律正义与社会道德规律之间的妥协,实现法律社会秩序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张荣军 《前沿》2010,(7):56-60
通常,有关一门学科的性质,人们总能够从这个学科的名称中窥见端倪。因为,任何名称都是用于他所指示的事物的性质。哲学的情况就有所不同,很难用科学的经验来对哲学的学科性质进行界定,从形而上学的由来、含义对哲学的学科性质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3.
中庸作为儒家的一种重要核心思想,是道德的最高层次,是人生修养的最高境界,也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中庸的本来意义就是道德实践的最高指导原则或最高尚的道德品格。这从两个层面揭示了中庸的思想义涵:一是本体论意义上的道德人格;一是方法论意义上的处世原则,使得二者成为中庸论域下重要的逻辑起点。中庸作为一种思想理念或哲学范畴,长期以来因缺乏对其进行整体性的话语逻辑阐释、缺乏文化认同基础上的对其普世价值的挖掘,造成不公正的误读甚至诋毁。本文立足于中庸的话语逻辑视角,从中庸的高度之维、难度之维、向度之维三方面论证中庸在这一特定话语逻辑系统中的思想义涵,进而揭示出中庸在思维方式与文化认同方面的价值诉求及其现实转化。  相似文献   

14.
刘期忠 《求索》2006,(8):155-157
和谐解决个人与整体利益矛盾思想是黑格尔利益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观点包括建立劳动-需要体系是和谐解决个人与整体利益矛盾的根本途径;加强伦理思想教育是和谐解决个人与整体利益矛盾的重要手段;实现国家与法律控制是和谐解决个人与整体利益矛盾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张易 《人民论坛》2013,(2):218-219
历史上对马克思哲学的解读模式主要有:"以恩解马";"以苏解马";"以西解马"。文章在这三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读模式基础之上进行创新,即立足文本解读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立场,以期为当代中国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有效借鉴,这启示我们要推动当代中国建设与发展应立足本国国情,坚持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6.
张琴 《求索》2010,(9):126-128
关于《中庸》之"未发"与"已发"问题的理解是理学家思想体系建构的关键问题之一,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在某种意义上决定其学说的理论走向及学派归属。道南一派与湖湘学派的思想分野也以对此问题的不同理解为基础。朱熹对此问题的观点原与胡宏相契,后则产生疑问而发"中和新说",终以"心统性情"为此问题之结论。朱熹作《知言疑义》,胡宏"心为已发"之说正为其疑义之一。在理学的视野中,"未发"、"已发"问题又与《易传》"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句、《乐记》"人生而静"句相牵涉,以至于引起诸多争端。朱熹哲学体系的建构实以对该问题的认识发展为枢纽,而胡宏的学说则对朱熹心性思想的建构及其发展具有重要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庸”是中国文化价值体系中重要的价值观念,也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思维方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突出地位,但在法律文化领域内对“中庸”的研究很少。本文通过对先秦法家韩非法术势统一论的法治理想、法治的模式、法治方法以及法的稳定和改革相结合等方面的具体分析,揭示韩非法治理论的中庸特色,从新的视角来探析“中庸”。  相似文献   

18.
<正>翻开历史,可以看到,20世纪30年代初,社会上曾盛起过取缔中医的鼓噪。为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医这个中华文化的瑰宝,1932年春,著名中医大家施今墨与同仁携手创办华北国医学院,历时18载,直到北平解放,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中医药学的高级人才。华北国医学院创立伊始,为将要  相似文献   

19.
《中庸》原为儒家经典《礼记》中的第三十一篇。作为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孔门传授心法之作,它致广大而尽精微,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方法,值得我们思索。一、中庸的内涵1.中庸的基本含义。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守柔”、“中庸”、“持满”三个人生方法论范畴的渊源的考证和对它们的比较分析,说明了“守柔”、“中庸”、“持满”虽然出现于先秦,但都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机成分而传承下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