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柳州,一个以工业为发展标志的城市。 2005年,柳州实现以工业为主轴的“三个八”奋斗目标,工业经济发展创历史新高,为全区实现“双过千”目标作出了重大贡献。 2005年,为了探寻工业发展新路,柳州进一步推进工业自主创新,力图实现“柳州制造”到“柳州创造”的历史性跨越。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柳州一中在广西同类学校中迅速崛起,有关机构高度评价其“文科教师整体实力强,为全区之冠”,同行更是把该校高考成绩一年一个大台阶称为“柳州一中现象”。是什么让柳州一中呈现出领跑的良好态势?是什么秘密武器让其文科优势如此凸显?笔者从柳州一中校长才尚臣口中一一得到解答——  相似文献   

3.
在创新改变生活的时代,一个区域的发展也越来越依赖于其创新能力的提高。建设区域创新体系不仅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也是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柳州,中西部地区的一个工业中心城市,在改革开放中率先迈开了步伐,在战略转型中也率先探索了建设区域创新体系的道路。迈向“柳州创造”的要旨是构建区域创新体系传统制造业是柳州的支柱产业,柳州制造”享誉国内外。一批知名企业、知名品牌在这里诞生“,柳工”、两面针”、金嗓子”“、五菱”等走向了全国。人们不禁要问:是什么理念、什么力量支持柳州催生了这样的业绩?比较起来,柳州缺少…  相似文献   

4.
王海波 《当代广西》2006,(19):51-51
为顺应茧丝绸行业发展规律,提升我国茧丝绸行业国际竞争力,国家200年提出的“东桑西移”工程于今年正式启动。紧抓这一机遇,柳州市招商促进局经过努力,2006全国缫丝行业工作座谈会暨柳州市茧丝绸行业招商推介会于今年9月14日在柳州召开。来自全国茧丝绸行业的200多名专家、企业家汇聚柳州,共同探讨行业发展的前景。力建全国性蚕茧基地能够成为全国缫丝工作年会的主办地,与柳州将成为全国性的蚕茧基地是分不开的。2005年,广西蚕茧产量跃居全国第一,柳州亦成为广西三大丝绸产区之一。2005年柳州市桑园面积突破了21万亩,发售蚕种48.3万张、产鲜…  相似文献   

5.
2010年春季学期,广西柳州柳城县古砦仫佬族乡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农业户口的学生们,和柳州其他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学子一起吃上了“免费午餐”。至此,柳州“免费午餐阳光工程”用两年的时间,终结了这些学生家长挑饭篓翻山越岭给孩子送午饭的历史,使10.3万学子受益。(据中新网10月25日报道)  相似文献   

6.
陈刚 《当代广西》2010,(1):12-12
<正>金牛辞岁去,瑞虎迎春来。我们送走了2009年,迎来了充满希望的2010年。在此,我谨代表中共柳州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和370万柳州各族人民,向全区人民致以节日的祝贺和美好的祝福!向所有关心、支持柳州发展的各级领导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7.
正60年前,广西工业几乎无从谈起。1958年1月,中央在南宁开会,毛泽东主席指着远处两根烟囱问当时的省长韦国清:那是什么地方?得知是砖厂后,毛主席说:广西工业发展慢了,要加快!不久,柳州创办动力机械厂,广西有了自己的拖拉机、微型货车。1985年,脱胎于柳州动力机械厂的柳州微型汽车厂开始批量生产微型汽车,并成  相似文献   

8.
甘霖 《当代广西》2005,(18):26-26
有着天然盆景城市美誉的柳州,是一个经济强劲的城市,是一个商机勃发的城市,是一个激情飞扬的城市,是一个和谐美丽的城市,是一个风情洋溢的城市…… 2002年7月,柳州市提出用5年时间“再造一个工业柳州”。柳州开始了新的奋斗历程。而今“再造一个工业柳州”喜传捷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柳州食品加工企业通过技术研发,促成袋装速食螺蛳粉问世,并借力互联网,将柳州这一特色小吃变身为"可以快递的乡愁",销往全世界。为维护和进一步打响品牌,柳州市出台了螺蛳粉地方标准,并积极开展质量安全专项整治。不过,值得正视的是,当前柳州螺蛳粉龙头企业少、规模小,打得响的品牌还不多,要将其包装成全国性的速食粉品牌,依然任重道远。借力互联网"出桂"作为柳州特色小吃,螺蛳粉因其粉体  相似文献   

10.
说起广西的美食,就不得不说到米粉。米粉,是南方人的早餐,“一天不吃粉,心里闷得慌“这是好粉者的心里话。米粉可以说是很多广西人每天生活必不可少的食品。南宁的米粉品种繁多,而且目前已经进入品牌经营时代,有南宁老友粉、桂林米粉、柳州螺蛳粉……令人目不暇接。美丽的南宁除了“绿城”的称号以外,还被人称为名副其实的“粉都”。  相似文献   

11.
王军 《今日海南》2008,(2):10-13
珍惜来之不易的结果 我们经常说海南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但我们不能把特区当名片打。 回忆这几年,我觉得这几年我们确确实实是在不断理清发展思路,不断进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不断地为经济发展打基础,然后走上了一条比较健康、快速的发展道路。一方面我们要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结果,海南建省办特区风风雨雨二十年,很不容易。  相似文献   

12.
“温李逵”     
“温李逵”刘明文温藩生个子不高,长得浓眉大眼,才17岁腮帮子就隐隐出现络腮胡茬。由于他来自农村和社会底层,饱尝了人间的辛酸苦辣,对国民党反动统治非常痛恨。1949年他在柳州龙城中学读高中的时候,就积极参加地下党领导的爱国民主运动,经受了斗争的考验,光...  相似文献   

13.
梁山  胡习恒 《当代广西》2011,(12):28-29
上世纪40年代初,我俩都是十八九岁的青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投入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日本投降后,党先后派我俩负责柳州地下党的领导工作。在4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和全市党员、广大群众一起,开展了罢工、罢课、罢教、策反、散发革命传单以及护城迎军等多方面的斗争,直至柳州解放。这里记述的是地下斗争的两个小故事。  相似文献   

14.
杨春光 《中国人大》2012,(24):53-53
广西柳州因临柳江而得名,亦称“龙城”。近公务去柳州,深为其百舸争流、气象万千之势所动。谈及柳州的历史及现状,所见之人言必柳宗元,尊称其为“柳柳州”和“柳州的老市长”。不免为之赞叹。  相似文献   

15.
钟春云 《当代广西》2013,(20):28-29
蜿蜒的柳江穿城而过,在柳州市柳东新区拐了一个巨大的弯。在这里,一个崭新的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广西柳州汽车城发展势头强劲,再造一个新柳州的目标正逐步成为现实。自治区提出“双核”驱动战略,作为西江上游的工业重镇,柳州市加快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联动发展,新一轮现代服务业扩张期的发展环境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16.
柳州,位于广西中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柳州是中国南方人类的发祥之地,闻名遐迩的柳江人、白莲洞人演绎了人类近5万年的远古历史。公元前111年,西汉王朝的潭中县治所设于柳州,由此掀开了柳州长达2100多年的建城历史。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使柳州在中国历史上就有很高的知名度。  相似文献   

17.
柳州,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是中国南方人类的发祥地,5万年前,柳江人、白莲洞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正式建制于西汉王朝的柳州,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柳州是其最后居留地。作为西南重要工业城市的柳州,在新年伊始,便打出一张新牌——“柳州创造”,插上腾飞的翅膀,实现由“柳州制造”向“柳州创造”的战略转变。就此转变,记者采访了市长陈向群。谈到柳州的工业,他有说不完的话。  相似文献   

18.
李斌 《当代广西》2023,(17):24-25
<正>在柳州螺蛳粉生产集聚区视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曾对“小米粉”撬动“大产业”连赞“惊奇”。“发展产业一定要有特色。螺蛳粉就是特色,抓住了大家的胃,做成了舌尖上的产业。要继续走品牌化道路,同时坚持高质量、把住高标准。”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柳州人不仅持续壮大了螺蛳粉产业还将“一碗粉”打造成柳州独特的城市符号,打开了柳州城市形象传播的突破口。借特色产业“引流”,让“舌尖”带动“脚尖”,助“流量”成为“留量”,柳州“网红城市”形象成功出圈,天南地北的游客“寻味”而来,一个个景点也随之爆红网络进入大众视野。  相似文献   

19.
周春青 《人民公安》2011,(17):22-24
她穿上警服,很威风;她不穿警服的时候,是一个很爱扮靓的女孩;她一年抓获了几十名犯罪嫌疑人,她就是智勇而正义的神探张佩卿。  相似文献   

20.
陈刚 《当代广西》2012,(1):13-13
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我们满怀豪情地从硕果累累的2011年迈进充满希望的2012年。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我谨代表柳州市375万各族人民,向全区各族人民,向所有关心、支持柳州发展的各级领导和各界朋友致以新春的祝福和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