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生态问题的产生由来已久,传统的生态文明观往往是从哲学、经济学、科学技术的层面来研究其产生原因及其解决对策,本文认为有必要从政治的更广阔的背景出发,从政治维度上关注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生态与政治的互动关系,努力建构有利于生态保护的生态政治体系。  相似文献   

2.
生态政治和政治生态化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问题的产生由来已久,传统的生态文明观往往是从哲学、经济学、科学技术的层面来研究其产生原因及其解决对策,本文认为有必要从政治的更广阔的背景出发,从政治维度上关注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生态与政治的互动关系,努力建构有利于生态保护的生态政治体系。  相似文献   

3.
张学娟  曹景文 《求实》2017,(1):40-50
政治生态研究于20世纪90年代由西方引入中国,并于近些年得到学者广泛关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聚焦全面从严治党,政治生态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学界主要从政治生态的概念辨析、政治生态的历史与海外经验、国内政治生态的现状及优化路径以及政治生态的价值论等方面进行了多维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现有研究在揭示政治生态发展的系统性、规律性与前瞻性方面存在着不足,总体上还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应理顺政治生态的主客体关系,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视角,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讨政治生态的优化与治理。  相似文献   

4.
孙萍  赵海艳 《探索》2016,(4):23-29
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政治模式,形成了新的政治生态。网络政治生态成为互联网时代政治理论与实践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学界对"网络政治生态"尚未形成较为一致的界定。从元概念分析,网络政治生态是网络空间内网络政治主体及其环境之间形成的结构功能关系,是网络政治系统运行状态的整体反映。从结构功能关系分析,相对于传统的政治生态而言,网络放大和激活了传统政治元素,从功能上实现了政策需求的处理、政策的推行和各主体之间的权利均衡,这种博弈均衡促进了网络政治活动的有序进行。网络政治生态具有结构的整体性与动态性、主体的多元性与平等性、信息的交互性与议程自我设置性、自组织性与他组织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生态不仅是一个生态建构的过程,也一个社会建构的过程。从社会学嵌入性的视角看,思想政治教育受什么样的社会生态结构影响,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生态效果。因此,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既要考虑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身生态系统,更要充分考虑与其自身要素所依存的现实社会生态结构之间的适配性。必须将思想政治教育嵌入到社会生态结构中,使思想政治教育既具有政治教育意义的骨架,又具有社会生活意义的血肉,并通过调整、保护社会生态平衡,重构健康社会的道德基石与秩序,推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金英君  周美雷 《前线》2020,(5):9-12
政党政治生态是政治生态系统的内核,对国家政治生态和社会政治生态具有引领、示范和净化作用,是推动政治生态变革创新的关键力量。影响党内政治生态的组织根源在于政治生态系统内部的政治混沌和外部的政治污染,制度根源在于民主集中制原则落实不到位。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根本领导制度,是规范党内政治系统运行秩序的最重要规则和党的政治建设重要经验。要把民主集中制与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党风廉政制度、党内监督制度、干部问责制度等重要制度融合起来,形成风清气正的制度环境,共同培育清明的政治生态制度土壤。  相似文献   

7.
政治生态是一个地方政治生活现状以及政治发展环境的集中反映,是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从政治系统同其他系统如经济、自然、伦理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来看,良好的政治生态是极其必要的。我国目前政治生态存在着部分反生态的倾向,如政治不作为、政治乱作为等。为此,应当倡导优化政府结构,建设节约型政府,树立新型的政绩观,同时要加强舆论监督,从而使政治生态成为符合发展和谐、环境和谐、社会和谐所要求的良好政治环境。  相似文献   

8.
党内政治文化是党内政治生态的魂,对政治生态稳定持久地发挥引领和导向作用。延安精神作为党内政治文化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一种文化形态,对延安时期良好政治生态的形成从思想引领、行为规范和制度导向方面发挥了积极的引领和促进作用。新时代条件下用延安精神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必须充分汲取延安精神中所蕴含的党内精神文化精华、行为文化精华和制度文化精华。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村官制是中国现实政治生态的具体产物,其一般化、普遍化将对中国未来政治生态产生基础性影响。大学生村官制并非只是解决大学生就业、拓宽基层干部培养链的权宜之计,更重要的在于促进农村基层政治生态的优化,健全村级治理结构,促进乡村治理范式变革,增强新农村建设的内发核心力,全面提升村级政权组织的服务能力,对中国农村政治新生态的形成和治理现代化具有里程碑式影响。  相似文献   

10.
冀鹏  马华 《求实》2017,(12):50-60
基层政治生态是基层治理的环境基础,通过对治理主体行为模式的塑造影响着治理的最终成效。当前基层治理中出现的村官腐败、村霸横行等问题都与当地的基层政治生态破坏有关,只有通过政治生态的改造才能更好地维护基层社会秩序,实现公共目标,提升基层治理体系的合法性。处于转型期的农村政治生态的开放性更高,政治生态结构和政治生态文化的问题使基层治理中出现的矛盾更多。这就需要从组织、制度和文化等方面进行系统性重构基层政治生态,以实现基层社会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