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践》2016,(12)
正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繁荣农村经济的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近年来,察右中旗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充分利用项目优势,重点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典型引路、辐射带动,助推全旗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合作社的综合生产能力。2009年以来,旗农发办先后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19个,其中养殖业项目10个,种植业项目2个,农畜产品加工及流通项目7个,累计争取财政补助资金1006万元,其中用于固定资产投资955万元,有效改善了合作社生  相似文献   

2.
《实践》2017,(8)
<正>近年来,和林县农业综合开发办高度重视绿色发展,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下大力扶持了一批坚持农业绿色发展的现代农业企业,促进了全县现代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呼和浩特市韬丰薯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从2011年12月组建以来,在和林县农业综合开发办的大力扶持下,短短6年时间就一跃成为和林县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韬丰薯业农民专业合作社2013年在呼和浩特市东瓦窑蔬菜批发市场组建杰品蘑菇销售部,同年在呼和浩特市美通蔬菜批发市场组建了杰品蘑菇销售部,一举成为呼和浩特市食用菌  相似文献   

3.
《实践》2017,(12)
正近日,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召开2017年产业化项目工作推进会。孙贵锁主任就产业化项目工作政策、扶持范围、项目建设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意见,并要求进一步加强产业化项目管理工作。赛罕区农发办要求申报扶持的产业化发展项目,必须符合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明显;市场潜力大,示范带动作用强,预期效益好;项目建设符合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要求。依据农业综合开发  相似文献   

4.
《实践》2017,(4)
正农业优势特色产业是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和发展的主要方向。"十二五"期间,呼和浩特市农业综合开发办立足地方主导产业和区域资源优势,以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扶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集聚发展,成效逐年显现。在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市、县两级农发部门共同努力,依托地域和资源优势,培育和发展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支柱产业基地,开辟了一条靠重点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市场的产  相似文献   

5.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了发展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必须建立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指出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鼓励农村发展合作经济,扶持发展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经营。由此可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已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6.
《实践》2015,(6)
<正>实施"农业稳旗,项目兴旗,旅游立旗"战略,使全旗产业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民生幸福指数大幅提升察右中旗位于乌兰察布市北部,有"风电之都、红萝卜之乡、天堂草原"之美誉。作为国家级贫困旗,察右中旗面对宏观经济持续下行的严峻考验,全旗上下坚定信心,以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为引领,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谋划新思路,谋求新作为,经济发展呈现出稳中提质、稳中有升的良好态势。2014年,察右中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8亿元,比上  相似文献   

7.
《实践》2017,(12)
正内蒙古稼泰绿色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农业种植、农副产品加工销售和农副产品研发、技术推广的公司。近年来,土默特左旗农业综合开发办依据当地产业发展规划,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优先扶持该公司发展新型农产品种植项目,积极争取旅游项目,安排农民就业,带动周边农户致富。稼泰公司2016年12月被自治区政府评为内蒙古重点农牧业龙头企业。稼泰公司在土左旗农业开发办的扶持下,承包了北什  相似文献   

8.
《奋斗》2017,(2)
<正>哈尔滨市充分发挥农业开发的综合优势和平台作用,通过整合涉农资金,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着力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优势产业带,取得显著成效。近几年,全市共投入农发土地治理项目资金8.78亿元,重点实施了38个示范项目,建设高标准农田78.03万亩,项目区新增粮食产能0.75亿公斤;共投入产业化项目资金1.48亿元,吸引企业投入及贷款融资15.12亿元,建设产业化项目45个,重点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46  相似文献   

9.
正呼和浩特市农业综合开发办按照"资源整合、资金捆绑"精准扶贫的要求,坚持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和精准扶贫有机结合起来,出台"五项措施"积极参与精准扶贫,全力推进土地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产业化经营项目。针对贫困县清水河和武川的具体情况,采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三产发展+土地治理+产业化经营补助项目扶持"的模式,以农发资金为引领,通过项目实施改善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通过扶贫开发为贫困村经济发展奠  相似文献   

10.
李方芳 《学习月刊》2012,(18):50-51
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织力量,在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功能。湖北是农业大省,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实践》2017,(3)
正利用2016年末及2017年初的一段空闲时间,托克托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对全县5个镇、黄河湿地管委会的10多个入库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和30多家龙头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所申报的项目进行实地调研和论证,为2017年农业综合开发各项工作的展开打下了坚实基础。通过科学论证和实地调研,确定2017年托县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2.7万亩,其中建设高效节水漠下滴灌1.5万亩,利用黄河水建设渠道衬砌节水灌溉1.2万  相似文献   

12.
张海莹 《实践》2014,(5):47-48
<正>农业综合开发是中央政府为保护支持农业发展,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效益,设立专项资金对农业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的活动。乌拉特中旗农业综合开发办成立以来,抢抓机遇,艰苦努力,顽强拼搏,农业开发项目建设效益明显,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节约了农业生产用水,实现了耕地面积、农业产量、农民收入、植被、科技含量五个增加,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3.
《实践》2015,(2)
<正>丰镇市2009年列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县以来,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认真贯彻执行上级一系列政策法规,以项目建设为依托,以服务农业发展为己任,以农民增收为立脚点,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开拓视野,创新思路,扎实推进农业开发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取得良好效果。充分调研,统筹安排,发挥农业开发项目的综合效益。在项目设计实施中,始终突出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尊重照顾群众关切,满足群众愿望。在项目设计、设备配置、工程实施中,以因地制宜,综合配套,满足当前,兼顾长远,坚固  相似文献   

14.
农村实行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创新的最新成果,其实质是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切合了现代农业发展新要求,也是现代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面临着重大机遇,但更多的挑战与问题也依然存在。因此,必须加快创新相关体制机制,从不断强化合作社的组织规范化建设和优化外部发展环境人手,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一、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面临的机遇作为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创新的产物,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党和政府强农惠农政策的指引和广大农民不懈探索的基础上产生的,代表了今后很长一段时期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新方向,必然将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然而,目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毕竟处于初级阶段,其发展的外部大环境和自身制度建设都还存在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与矛盾。  相似文献   

15.
《实践》2018,(7)
正呼和浩特昌德和农牧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以来,在土默特左旗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的大力扶持和积极帮助下,建立了两个设施农业园区,其中蔬菜生产基地占地1700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占地500亩,总投资已达7000多万元,农业开发财政补助350万元,为土左旗的生态农业和观光旅游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成为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内蒙古农业大学教育教学基地。土左旗农业综合开发2017年产业化发展财政补助项目帮  相似文献   

16.
《实践》2014,(7)
<正>近年来,巴彦淖尔市农业综合开发办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新的发展思路和巴彦淖尔市"1359"发展思路,紧紧围绕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重点,以加快发展现代农牧业,增强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大力推进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建设和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农业综合开发政策机制和管理机制。2013年,巴彦淖尔市实施中低产田改造项目50万亩,财政投资44500万元,到今年6月末将接受自治区验收。完善制度建设狠抓工作落实去年以来,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办领导多次到巴  相似文献   

17.
财经热读     
正宁夏今年投资1.47亿元扶持67个农业产业化项目围绕自治区确定的13个特色优势产业,宁夏今年将安排农业综合开发资金1.47亿元,优先扶持67个与特色产业发展和种植结构调整的产业化项目。2009年以来,宁夏累计投入财政补助资金1.89万元,贷款贴息1.1万元,累计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354个。通过贷款贴息和财政补助相结合的手段,支持龙头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基地建设和  相似文献   

18.
开发黄河三角洲是山东省两大跨世纪工程之一。这里土地资源丰富,有近千万亩宜农荒地待开发利用,是黄河三角洲的最大优势。所以,搞好农业综合开发是黄河三角洲开发的重中之重。从实践看,搞好黄河三角洲农业开发,关键是实现农业产业化、解决开发资金不足的制约和提高开发效益。 一、转变开发方式,走产业化之路 黄河三角洲农业综合开发,对于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是一次难得的机遇。按照产业化的思路来组织实施项目,走产业化、规模化、系列化的开发路子,将是一条有效途径。 首先,按照农业产业化的思路来组织实施项目,有利于正确地引导农民进入农场,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专业化生产水平,增强农民参与市场竞争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对此,黄河三角洲农业开发要把握好两点:一是对已经建成的农业综合开发区,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抓紧完善,并把完善的重点放在农产品加工、转化方面。充分利用已有的基地和设施,依托被开发地区的资源和区域优势,扶持发展一批龙头企业,促进农产品的加工、转化、增值。二是对新的农业综合  相似文献   

19.
姜卫东 《学习月刊》2009,(20):91-92
近年来。通城县委、县政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及省直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始终坚持把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作为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重要载体来抓.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强化举措.积极扶持.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力激活了通城县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截至目前.  相似文献   

20.
李红梅 《新视野》2007,(2):14-16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出现顺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促进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但其发展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系列困难和问题:没有明确的法律地位,登记困难;没有明确的优惠扶持政策,农民入社的积极性不高;部分农民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性质和宗旨存在误区等。为此,首先要端正思想,把农村和农民创新组织体系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制定配套完善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建立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适当剥离各级政府的经济职能交由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使;加大政府对非政府组织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