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在今年“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把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为社会保持良好的秩序和风尚营造高尚的思想道德基础。”作为治国理念,以德治国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尤其是邓小平理论为理论依据,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史经验为实践依据提出的。它不仅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整个世界发展市场经济历史经验的科学借鉴,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以德治国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抓好方方面面的工作,其中,以德行政是落实以德治国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郑永廷撰文认为,在现代社会,强调以德治国与以德育人,即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个人健康成长、国家繁荣稳定的客观需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我们党建党80周年,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怎样纪念党的八十华诞?最好的办法是关心和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把新时期党的建设搞好。当前,我们党正面临着复杂而严峻的国内外形势,肩负着艰巨的历史使命。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以保持和发扬我们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是摆在全党面前的一项紧迫的政治任务。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江泽民同志在今年初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明确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  相似文献   

4.
黄家兵 《党史文苑》2004,(8):110-112
重视道德建设和道德教育,是重视“以德治国”方略的重要方面。教育工作者担负着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历史重任,要完成这一任务,就必须贯彻落实以德治国方略,以德育人,以德治教,把依法治教与以德治教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5.
实施以德治国,首先要以德治党.这是由我们党的性质、根本宗旨和执政地位决定的.试想,如果执政党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不能身体力行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甚至违背它、践踏它,以德治国又从何谈起?  相似文献   

6.
加强行政伦理建设是推动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有机结合的重要举措。在当前实践中,行政伦理建设的失范现象比较严重,如经济类失范、政治类失范和社会类失范等。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行政伦理教育缺失,伦理立法未及时跟进,行政内部和社会监督乏力。加强行政伦理建设,应注重行政伦理教育,完善行政伦理立法,不断强化行政监督和公民社会的舆论监督作用,进一步促进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论"以德治国"与"以德治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强调指出:“要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为社会保持良好的秩序和风尚营造高尚的思想道德基础。”这不仅对我国改革开放提出了新的思路,也为我国学校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如何从以德治国高度审视以德治教的重要意义,并把“以德治国”思想贯彻落实到“以德治教”的具体工作之中。不断加强、改进和创新学校德育工作,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和教育战线必须时刻思考和认真实践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8.
依法治国的关键是依法行政,行政法治是总的战略思想,是治国的保障,行政与法律的关系不管是基于两者等同的概念,还是基于两者各自纳入不同的范畴,行政权都不得对抗法律,都要以法律为依据行使行政权,法律是既定的条文,具有滞后性、历史性且必须遵守。然社会是多变的,人是有情理、有感情的,既定的法律并不能全覆盖微细变化的具体事件,需有情理化的原则界定、规范,使行为人自愿遵守,即凭良心办事,是行为规则,道德范畴。法律需要德的有效补充,法律也是德的基础保障,基于此,依法治国必有以德治国做补充,而依法行政同样要有以德行政的有效补充,以补行政权在行使中的一些疏漏,依法行政是前提,以德行政是辅助,两者结合才能更有效行使行政权,更服众,得民心。因而有必要深入探讨研究依法行政和以德行政二者的关系,为强国梦进程中具体行政权行使提供可行的方案,得民意,聚民心,齐抓共管加速时代前进的步伐,早日实现"中国梦"。  相似文献   

9.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反映了执政党领导方式的基本特征,在指导思想上实现了从主要靠政策来领导,到不仅靠政策,更重要的是依法治理国家的历史性转变。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和人民的共同愿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呼唤…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在今年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了“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这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客观规律认识的新飞跃,标志着新形势下我们党执政能力的提高,也是我们党更加成熟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姚桓 《新视野》2001,3(3):10-11
作为治国理念,以德治国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尤其是邓小平理论为理论依据,以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历史经验为实践依据提出的。它不仅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继承发展,也是对近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地区发展市场经济历史经验的科学借鉴,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作为治国方略,要把以德治国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抓好多方面的工作,其中,不可缺少的是加强执政党的思想建设,并把党的思想建设作为落实以德治国重要思想的中心环节。这是因为:首先从以德治国的基本要求看,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在党和政府的全部工作中…  相似文献   

12.
王磊 《实事求是》2001,4(6):21-24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强调“依法治国”的同时 ,进一步提出“德治”即“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这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深刻地把握马克思主义作为开放的科学理论体系 ,必须与时俱进的科学内涵 ,在治国方略上的创新发展。然而 ,现实中有些人误认为 ,“德治”是对“法治”的否定 ,是向“人治”的倒退。故笔者觉得有必要就相关理论问题进行剖析 ,以期从中获得正确的认识。一、对德治与人治、法治之间关系的哲学分析历史唯物主义认为 ,社会的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此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上…  相似文献   

13.
在新的历史时期 ,贯彻和落实江泽民同志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要求 ,是经济发展、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客观要求 ,是民族振兴、国家昌盛的客观要求。因而 ,研究和实践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 ,探寻实施“以德治国”方略的途径 ,是我们目前的一项重要任务。第一 ,实施“以德治国”方略 ,必须努力建设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我们知道 ,道德的发展变化归根到底是由特定的经济状况决定的 ,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特别是物质生产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 ,因而道德观念和道德要求必须服从…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以德治国”的思想,对我们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必须弄清其科学内涵、意义及实现途径,并将其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5.
许宸威 《学习论坛》2002,(10):54-55
中国是礼义之邦 ,“德治”思想源远流长。从周公的“皇天无亲 ,惟德是辅 ;民心无常 ,惟惠之怀”、“以德配天”、“敬德保民”到孔子的“德政”和“德教”再到荀子的“德主刑辅” ,这种绵延中国社会几千年的“德治”思想和道德教化 ,经过时代相递 ,逐渐积淀成我们民族特有的理想人格———“君子”。君子观念形成后 ,不仅在历代仁人志士身上打上了深深的印痕 ,而且对中国社会影响极其深远。就当前而言 ,如果我们既站在时代高度 ,联系当代中国国情 ,又不忘记对君子人格进行历史审视 ,并充实新的内容 ,对落实“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 ,将具有重…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的法治思想与我国的依法治国战略@张秀梅$河南财经学院  相似文献   

17.
高淑云 《学习论坛》2002,(10):58-59
江泽民同志指出 ,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 ,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以德治国。江泽民同志在这里提到的“以德治国” ,就是以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来治理国家。道德作为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的行为规范 ,受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具有明显的层次性 ,这主要是由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水平不高 ,经济文化还比较落后 ,社会经济关系多样化所决定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包括由低到高的若干阶梯 ,其底线 ,就是绝不做危害他人的事情 ,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讲的社会公德 ,…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认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是对毛泽东、邓小平治国方略的继承和发展。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二者之间辩证统一、相辅相成,二者结合是执政党科学的治国方略。此外,文章还深入探讨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指导原则、基本途径和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9.
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将由过去主要依靠政策领导逐步转变到依法执政,由过去主要依靠领导人的言论转变到依法办事,达到用制度和法律来保证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实现党的领导方式、方法的规范化,是完成由人治向法治转变,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关键性环节。  相似文献   

20.
人类社会自其产生之日起 ,就不断地进行着两种生产 :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为了有效地组织生产以及便于人类的不断繁衍 ,管理活动一直是人类为了特定目的而进行的一项重要的、不可缺少的、有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人类自身既是管理活动的主体 ,又是管理活动的客体。因此 ,任何管理思想的提出 ,都是离不开人们对于人类自身本质的认识的。而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人们对于自身本质的不同认识 ,都是那一时代、那一民族的人们进行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着重点。因此 ,对于人性、人类本质的认识是我们进行社会管理活动的前提。那么到底有没有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