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这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进行了16次国内考察,足涉15个省份。从南海之滨到神州北极,从西部边疆到长三角区域,他对“高质量发展”高度重视、念兹在兹,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反复思考、语重心长。4月在广东,强调“要重视实体经济,走自力更生之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7月在黑龙江,指出“要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  相似文献   

2.
山区建设与发展是全人类的共同课题,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山区是河流的源泉,资源的宝库,平原的屏障,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生态建设的主战场.总的说,没有山区的水源涵养和保护,就没有世界的"自然水塔";没有山区经济的快速增长,就没有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没有山区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就没有世界经济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没有山区生态环境的稳定和优化,就没有全球的生态平衡和平原洼地的安全保障.世界山区面积占全球陆地面积的24%,1/10的世界人口居住在山区.2002年联合国确定的18个迫切需要人道主义援助的地区中,11处是在山区.自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确定山区与荒漠化地区为两大优先发展领域后,研究山区、保护山区、开发山区,实现山区的可持续发展,已逐步成为世界爱好和平的政府和人民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3.
1.把深圳培育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形成“集聚扩散”效应,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示范带动作用,是广东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选择。在世纪之交的关键时刻,广东已进人新的成长阶段,即在初级工业化的基础上,向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冲刺。9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要求广东力争20年赶上“亚洲四小龙”。江泽民总书记在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对广东代表团的讨论会上,要求“广东要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此,广东必须根据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情况,采取梯度推进战略,发挥经济特区。中心城市的作用,通过珠江三…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总书记今年2月在广东 考察时指出,改革开放20多 年来,我们在“引进来”方面成绩很大。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我们必须加快实施“走出去”的战略。他勉励广东的同志说,广东外向型经济已有长足的发展,并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你们要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实施好“走出去”的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能不能抓住机遇,把“走出去”这篇大文章做好,也是直接关系广东的经济能否“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的又一个重要前提。 事实上,近两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已经按照总书记的指示和要求,充分发挥广东…  相似文献   

5.
《侨园》2003,(6)
虽然朝鲜半岛与中国接壤,而且有绵延数千年的文化渊源,但不论朝鲜还是韩国境内都没有唐人街。不过,时移势易,一间韩国公司正计划在汉城附近,辟建韩国首条唐人街。这条名为“南韩中国城”的唐人街位于汉城西北方25公里外的高阳市一山区,第一期工程预定今年底破土,2005年10月竣工。韩国打算将高阳市发展成为该国迈向经济“全球化”的火车头,而该市所辖的一个山区地处汉城市中心与仁川国际机场之间,周围有大片尚未开发的土地,故此被选作辟建这座现代化的“中国城”。  相似文献   

6.
“泛北部湾”指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泛北部湾中国区域涉及广西、广东、海南以及香港等地。“泛北”架构需要合力打造。现代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律表明,在区域经济形成和发展的政治力、科技力、经济力和文化力当中,文化力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显。同时,在区域经济形成和发展的另一组力量,即政府力、民间力、企业力、统战力当中,  相似文献   

7.
杜新  李嘉 《瞭望》2005,(27)
广西靠近广东的地方,通常被称为“桂东”。以前,桂东曾经流传着“一车猪一车水”的说法——广西农民喂大了一车的猪运到广东后,卖得的钱刚够买一车广东出产的饮料回去。这个酸涩的笑话说明了一个残酷的事实:包括广东在内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是南中国理所当然的经济中心,但它对周边省区经济的辐射能力有限,主要是周边省份向广东输出廉价劳动力和低附加值的原材料,广东向这些省份输出工业品,双方的经济往来有限。随着泛珠战略的实施,珠三角核心区的周边省区正试图以一种全新的经济视角和产业布局融入大区域经济合作格局。广西构建以毗邻粤港澳的玉林市为枢纽城市、以324国道沿线乡镇为经济节点的“临粤走廊”,正成为“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中承东启西的新型经济带。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大省和强省,但其经济发展却非常不平衡。它共有50个山区县,主要分布在粤东、粤西、粤北,与以珠江三角洲为代表的密集城市群相比,它们就是广东的“寒极”。统计资料显示,2001年广东山区农民的总体收入水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全省人均年收入低于2000元的961万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山区16个贫困县、水库移民安置区、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相比,两者之间的差距是5∶1,山区经济的发展一直是一个  相似文献   

9.
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川东北山区具有发展绿色农业的有利条件,要强化农业资源“资本”理念,立足生态绿色、特色优势,咬定发展方向,狠抓产业、做强品牌、夯实基础、大兴科技、搞好流通、抓好投入,快速剥离传统低效农业,推进地区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在广东实现现代化过程中,如何加快珠江三角洲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谢非,日前在深圳召开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座谈会上作了一番阐述。谢非认为,广东要追赶“四小龙”,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首先珠江三角洲地区应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当作今后主攻方向。他  相似文献   

11.
基本实现现代化 ,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中等发达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是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目标。1992年 ,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要求广东和其他有条件的地区经过 2 0年的努力 ,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此后 ,党的十四大、十五大都重申这一指示精神。江泽民同志也多次向比较发达的地区提出这一要求。根据党中央的指示精神和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 ,广东、江苏、浙江等地都已经提出了“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目标 ,开始在新世纪发展战略中予以落实。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因…  相似文献   

12.
第一次区域政策调整:珠江三角洲成为优势区域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实施了向沿海地区倾斜的区域发展政策,最大的受益者是广东珠三角地区。广东成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1992年,以“珠江水、广东粮、岭南服”为代表的广东轻工产品大举北上,可以看作是广东前一时期大规模投资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广东经济崛起,全国瞩目。各地取“经”队伍络绎不绝,结论自然是见仁见智。广东的“真经”到底是什么? 考察10多年来广东变化的轨迹,可以看出,不管是顺流逆流,也不管人说是姓“社”姓“资”,广东的改革开放之船,都沿着中央既定的航道,在发展经济上坚定不移地坚持了市场取向。要说真经,这才是第一真经。  相似文献   

14.
项南同志最近在踏访闽东山区时说,山区治穷,关键是要把发展山区经济的战略思想搞对头,把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把向山区“输血”变为培养山区自身的“造血机能”。  相似文献   

15.
十年改革开放,广东省得风气之先,迅速上升为举世瞩目的“经济明星” 内地人惊叹:“小广东长高了!” 一些海外报刊预言:“广东将会成为亚洲新崛起的第五条小龙。” 但是,今日广东人并没有为既有成就所陶醉。尤其是治理整顿以来,广东人反思过去,剖析现状,展望未来,产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感和紧迫感。 罕见的速度与昂贵的代价 广东是值得自豪的。 建国头30年,这个省的经济发展速度长期低于全  相似文献   

16.
作为以知识、智力、创意为资源的高增值产业,创意产业以物质低消耗、效益高产出为特点,是无污染的“绿色”产业。因此,发展创意产业对解决广东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目前发展中面临的环境和土地问题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是广东争做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必然选择。但是,创意产业作为广东面向国际的产业选择,无论从广州、深圳还是佛山单个城市来看,其竞争力和发展空间目前都难以与国际先进城市相抗衡,而这三个城市在创意产业的要素禀赋和发展基础上都各有侧重和特色,且政治、经济、文化和地域联系上都有条件进行产业整合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中明确指出:“推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统筹跨行政区的产业发展规划,构建错位发展、互补互促的区域产业发展格局,推进产业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区域协调发展是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数字经济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传统的时空约束,有效畅通区域间要素流动。从历史逻辑出发,我国区域经济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由低水平区域均衡到效率优先导向的区域非均衡,再到区域统筹协调转向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的演进历程。从理论逻辑的角度,数字经济能够通过价值分配环节赋能资源有效配置;通过价值实现环节赋能市场变革;通过价值创造环节赋能区域间分工协作,从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现阶段,数字经济对于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具有良好的政策优势和基础条件,但仍面临“数字鸿沟”现象不断扩大、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不足、地方数字治理方式单一、数字经济发展政策体系有待完善等难题。为此,完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差异化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融合,构建区域间数字经济协调发展机制,有利于弥合区域间“数字鸿沟”,通过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 ,广东的旅游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形成了相当的产业规模 ,初步建立起一个各方面基本配套的旅游生产力体系。旅游业正在成为广东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速度快、投入产出比高的新兴产业 ,逐步成为广东经济新的重要的增长点。回首1999年广东旅游业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令人欣喜和激动。全年 ,国内游、省内游继续火爆 ,入境游呈现近年来从未有过的全面升温局面 ;旅游主战场从珠江三角洲向东西两翼、山区腹地的拓展初见成效 ;粤港澳“金三角”旅游合作 ,也从单一的市场联合促销走向包括所有旅游因素在内的全面合作阶段 ;全省旅游体制…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春节期间,江泽民总书记视察了广东、深圳。他在讲话中不仅重申了“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的一贯要求,而且发出了广东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庄严号召。广东要率先实现现代化,就必须继续保持“超常规的跨越式”发展态势,但这个过程难以继续依靠资本和劳动力的大量投入来实现,更多地是要依靠产业的升级。即增长方式上必须有根本性的转变,其基本途径就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然而,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人们非常关注的是高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即技术本身的演进,也非常关注政府对于土地、资本的调动。可是在技术产业中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广东对外开放己走过了20个年头。开放型经济的实施促进了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在世纪之交,认真总结广东对外开放的经验,正确估计它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对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推进广东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一、开放的必要一一叫晚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广东在开放前由于长期对外自我封闭,加上国家在资金、人才等资源方面的投入明显向内地倾斜,多年来广东在大多数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标方面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发展速度迟缓,同港澳经济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大。广东只有充分利用中央给予的特殊政策和地缘、人缘优势,敞开大门,采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