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即货币。自钱产生后,人们对于钱的看法与态度就很不一致,甚至截然相反。有的说它香,有的说它臭;有的说它美,有的说它丑。有的把它奉为万能之神,爱之如生命;有的把它视为万恶之源,恨之如仇敌。明代有人说:“钱是英雄好汉,有了它,诸般趁意;没了它,寸步难行。”而大作家莎士比亚则满腔愤怒  相似文献   

2.
顺口溜是社会中广为流传的一种群众语言。它一般言简意赅。讽刺辛辣 ,针砭时弊 ,通俗简洁 ,幽默生动 ,具有广泛的社会性、群众性和流动性 ,往往某地形成一句生动的顺口溜 ,马上就传遍各地 ,其流传速度远比一般正常的流动渠道要快。顺口溜作为一种原始的民众口语 ,许多不甚准确。比如反映领导干部作风不正的 ,“早上坐着车子转 ,中午围着桌子转 ,晚上围着裙子转” ;反映司法部门风气不正的 ,“大盖帽 ,两头翘 ,吃了被告吃原靠 ,一天到晚瞎胡闹” ;反映用人不公的 ,“领导说行不行也行 ,领导说不行行也不行” ;反映少数领导干部不爱看书学习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一些地方,随着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社会上流传起了形形色色的批评、抨击和讽刺腐败现象的顺口溜。这些顺口溜,虽然有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地方党风民风的真实性,但也不乏过分夸大、渲染,只观一点,不及其余,从而违背客观事实。而且,越是一些虚假、消极...  相似文献   

4.
随着井冈山精神和延安精神的界定,近年来人们对西柏坡精神的研究逐步深化,但对其内涵、实质和表述方式,却众说不一.有的说西柏坡精神是"两个务必",有的说是群众路线,有的说是决战决胜,有的说是实事求是……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相似文献   

5.
顺口溜作为民谣,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们社会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某些焦点问题。但有些顺口溜则明显地反映了创作者的某种灰暗心理,因此,对这类顺口溜的传播,极易对人们产生消极影响。最近笔者在基层党员教育、干部培训的课堂上就听到这一类的顺口溜。就是有的教师对社会上流传的反腐败题材的顺口溜不加分析,而将之带到干部培训、党员教育这一严肃的讲坛上,在授课过程中,不时“引经据典”口无遮拦地穿插上一小段,以博得台下某些人的“共鸣”。部分听课者一堂课下来对别的印象不深,倒是这类有“共鸣”的民谣记在了笔记中,留在了脑海里,不仅在课…  相似文献   

6.
领导琐议     
“领导”这个词,人们经常使用它。当说“某某领导时”,多指担负一定领导职务的人;当说,“要加强领导”时,又多指领导行为。有时还把领导同管理混用。在学术理论界,人们对“领导”的释义和表述也很不一致。有的说领导即影响力;有的说领导是领导集团与群众的关系;有的说领导是一种组织行为;有的说领导即上下级沟通信息的过程;有的说领导是领导者率众干事的活动。总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说明重新探讨领导的实质,弄清它同管理同领导者的联系和区别,不是没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顺口溜”以其针砭时弊、切中要害的优势和特点,对社会生活中的一些腐败行为曾起到鞭挞和揭露的作用,这一点应当肯定.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出现了把消极“顺口溜”炒得过火的现象,一段消极“顺口溜”,大报抄小报,小报抄大报,翻来复去多次转载,其不良作用不能低估.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民间顺口溜的流传处处可闻,它如同毫不客气的风,将各种社会现象一一暴露其外,朴素直白,一针见血,发人深省。笔者这里小录几首,以飨读者。 对于某些党政干部的官僚主义、作风不正,有顺口溜:“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不服不行。”描绘某些干部的“光辉”形象是,“平平稳稳占位子,忙忙碌碌装样子,吃吃喝喝混日子”。“盯的是票子,谋的是房子,保的是位子,为的是儿子。”“面上游客,桌上常客,灯下扑克,腻了找个陪客”,等等,极尽调侃之意。  相似文献   

9.
权力是一种政治上的强制力和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细细想来,“权力”既能给人带来无穷的快慰,又能让人陷于极度的沮丧。多少人迷恋于它,企图成为它的至高无上的占有者;而又有多少人憎恨它,只因为被它害得身败名裂,甚至家破人亡!正确行使权力,防止“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一直是无产阶级执掌政权后必须正视并着力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一、权力从何而来?古往今来,对此说法五花八门。有的说,是“天”给的;有的说,是“上帝”给的;有的说,是靠强力夺取的;有的说,是靠自己本事获得的;也有的说,是花钱买来的……说法不一,但…  相似文献   

10.
“乡镇干部住在城,平时很少下到村。下村就为抓计生,年底收粮才上门。”这首在某地农村流传了很久的顺口溜最近被改写成“乡镇干部住在村,时常和咱心交心。排忧解难送温暖,这样干部咱欢迎”。一首顺口溜,道出了群众的心声:群众最盼干部好作风。到群众中去开展工作,是党对干部的一贯要求,是密切干群关系的一项重要措施,更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但是这些年来,我们有一些干部却远离了群众,很少到群众中去了解疾苦,倾听呼声,解决困难,处理问题。有的即使下村,也是“村里转一转,村干部家串一串,中午吃顿饭,拍拍肩膀说声好好干。…  相似文献   

11.
重实效的实践观是邓小平同志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长期所遵循的一条思想原则。在这条思想原则的指引下,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是全世界都公认的。然而,社会上一些人对重实效的实践观分歧很大、议论颇多。有的贬它,说它是“不管帝国主义还是马列主义”;有的褒它,说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由贫穷走向富裕的政策和理论的基础”;也有的歪曲它,说它是实用主义,并用此来为自己的争利忘义、违法乱纪等行为辩护。为此,划清重实效的实践观与实用主义的界限,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著名劳模申纪兰虽然名气很大,但她身不离西沟,手不离劳动的农民本色却始终未变。无论是请她去作报告,还是慕名前去学习,她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个中原因,一是她有着不可抗拒的强大精神感召力,二是她那种时常说“顺口溜”的特殊表达方式。她说的“顺口溜”朴实易懂、言简意赅、概括精当,往往是把党的政策通俗化或把乡村俗语换新词表达健康向上的新内容。笔者听申纪兰报告和到西沟参观时,收集到的“顺口溜”抄录如下,以飨读者。  申纪兰在说到旧西沟的生存条件、劳动收成、风俗习惯时说,“没土光石头,谁家也发愁”,“劳动…  相似文献   

13.
如果不是到宁夏工作,我也会和有的人一样,把六盘山当成贵州的一座山,以为它旁边就流着六盘水. 如果不是到了六盘山,我也可能会像有的人一样,以为毛泽东说的"不到长城非好汉"中的"长城"指的是北京八达岭长城.事实上,毛泽东说的是六盘山上的秦长城. 毛泽东翻越六盘山留下的那首词作《清平乐·六盘山》影响太大了,也被不求甚解的人误读误解太深了.  相似文献   

14.
王若山 《唯实》2004,(9):191
职颖法第一个预测出太阳系第十颗行星的存在,并且准确地计算出它的轨道半径,现在成了大报小报非常热闹的新闻.为了颂扬他的杰出成就,有的报纸称其为“农民天文学家“,有的报纸干脆就说“农民推断出太阳系第十大行星“.……  相似文献   

15.
自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来,学界对党的性质的研究形成了一个热潮.有的否定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把党的性质"普化",说成是"全民党";或者把党的性质"移化",说成是"知识精英的党".有的反对新社会阶层的优秀分子入党.大多数学者从党的阶级性和党的先进性的关系上阐述"三个代表"思想,认为它突出强调了党的先进性,因而深化和发展了"工人阶级先锋队"理论.但是,仅仅停留在从党的先进性上来理解"三个代表"还不到位,"三个代表"更是对党的本质的深刻揭示.  相似文献   

16.
苦难的围棋     
中国围棋行不行,有的人说行,有的人说不行.有的人说过去行现在不行了,有的人说过去行现在也行。聂卫平最近说中国围棋没有跌落低谷,他是围棋高手,我看他说行就行。那么中国的围棋选手一年多来为什么老是输呢,过去虽然也输棋,但也有赢,而且赢面比输面大。4月2日进行的第七届富士通杯世界围棋赛,第一轮马晓春等高手即被淘汰。由此我想起一篇文章对这种  相似文献   

17.
这些年来,官方公布了许多表明人们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的统计数字,诸如人均收入、人均消费、人均储蓄、人均住房面积等等.有些人对这种统计方法并不接受,认为"人均"二字掩盖了事实上的贫富差距.有人编出一段顺口溜:"张家有财一千万,九个邻居穷光蛋.平均起来算一算,家家都是张百万."还有网友发帖挖苦说:"我们拖了'人均'的后腿,很惭愧."  相似文献   

18.
古人论用人的很多话,现在读来仍很有味道.如有的说:"夫尚贤,政之本也."有的说:"身定、国安、天下治,必贤人."有的说:"爵授有德,则大臣兴义."这些都强调了任人惟贤.  相似文献   

19.
解放战争时期,苏联对中国革命的态度表现得比较复杂。它援助过中国革命,但也干扰过中国革命。它有过积极作用,但也有消极影响。党史界对此褒贬不一,有的肯定,有的否定。有的说,它所起的消极作用“确实是占主要地位的。”如何权衡这一时期苏联的作用,本文作些具体的剖析,与学界同志相切磋。一、出兵东北,让我军进入东北创建东北根据地。  相似文献   

20.
张严平  徐宜军 《党建》2005,(12):12-14
作为一个基层法官,15年间,她审理了1000多起案件,大都是农民之间的家长里短、针头线脑的事儿,但最终95%以调解结案。有人说她这个法官当得没意思,她说:“这正是我的幸福!”农民到法院打官司,点名要她审理。有的农民从报纸上找来她的照片,贴在自家墙上视为亲人。当地人有这样一段顺口溜:“俺们有位好法官,大事小情她都管。谁家有啥闹心事,就去法庭找桂兰。”她,就是心中始终装着老百姓的好法官,黑龙江省宁安市人民法院东京城法庭审判员、共产党员金桂兰。她奔波在东京城镇3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为了调解一个小案子有时要跑上十几趟。她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