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作者从安徽淮北、江淮之间和沿江江南三大片选择了22个派出所对刑事立案不实的问题进行了调查。据统计资料显示,22个派出所3个月共受理群众报案1914起,立案206起,占10.8%,共受理刑事大案119起,立案76起,占62.4%。文章列述了产生刑事立案不实的表现、原因及其危害,指出刑事立案不实“归根结底是人为原因”造成的。文章在纠正刑事立案统计不实的对策中提出,“坚决取消一切不符合实际的发破案指标”,对“公安机关的实绩”要“进行综合考查”,实行“派出所长、刑警队长、分管刑侦工作副局长、公安局长负责制”,“层层把关,立案统计不实的问题不难解决”。  相似文献   

2.
刑事立案是刑事诉讼活动中重要的一环,公安机关在办案过程中能否依法如实立案直接涉及执法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公安机关刑事立案不实的问题十分突出。对此,公安机关应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完善刑事立案制度入手解决刑事立案不实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前公安机关刑事立案不实的问题普遍存在,危害相当严重。造成立案不实的主要原因是对刑事立案监督不力。要从根本上杜绝立案不实,必须加强立案监督,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内部监督包括上级公安机关对下级公安机关的监督;开展公安统计执法检查;制定科学考核指标;完善各种管理制度;成立监督委员会。外部监督包括人大的监督;检察机关依法进行的监督;专门机关的监督;人民群众的监督。只有把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严密的监督制约机制才能达到严格执法、如实立案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解决立案不实的根本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治安案件立案统计是公安统计工作一项很重要的内容。然而立案统计数据不实已成为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山西省省委、省政府和公安厅党委对此十分重视。1996年3月下旬,省公安厅藉召开全省第十八次公安会议之机,专门印发了《关于坚决彻底纠正立案不实的紧急通知》给与会代表,对纠正立案不实工作做了安排部署。1996年5、6月份,我们就立案不实问题深入到部分基层单位进行了调查,导致立案不实难以纠正的主要原因是:  相似文献   

5.
立案不实是一个长期困扰警务工作、影响公安机关形象的老大难问题。立案不实的主要表现有 :数量不实 ;程度不实 ;地区不实 ;个案不实。要解决立案不实问题 ,必须进一步开展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教育 ,增强公安机关各级领导和广大民警的求实立案意识 ;制定科学的工作目标和考核标准 ,建立求实立案的导向机制 ;建立规范的立案管理制度 ,保证求实立案工作的落实。  相似文献   

6.
刑事立案,是指司法机关对犯罪事件经过审查后决定列为诉讼案件予以处理的法律程序。当今世界各国的刑事诉讼活动,大都是从立案开始,我国刑事诉讼法,更是将立案明确地规定为诉讼的第一道程序,不仅如此,立案数量还是衡量社会治安状况的一个重要数量指标。可是,近年来刑事案件立案严重不实,正如王芳部长所指出的“近几年统计数字不实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数据资料已不能正确反映治安形势和公安机关的真实工作量。这个问题必须下决心坚决纠正。”  相似文献   

7.
立案不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缺乏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缺乏科学完善的考核指标体系,缺乏一支训练有素的公安统计队伍,缺乏强有力的监督制约机制等等。要改变立案不实的状况,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完善考核指标,狠抓队伍建设,严格统计责任。  相似文献   

8.
<正> 本文的刑事立案,特指公安机关对报案、控告、举报和犯罪人自首的材料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并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时,依法决定交付侦查的刑事诉讼活动。各级公安机关在维护社会稳定,保持良好治安秩序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取得明显成绩。但是一些基层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中存在着立案不实,这已是公开秘密,尽管领导机关三令五申强调要如实立案,但仍顽固存在。本文试作一些剖析,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引起有关方面注意。  相似文献   

9.
尹军 《公安研究》2009,(8):55-58
当前,在公安执法实践中,刑事立案具体标准滞后于现实的问题十分突出。做好刑事立案工作,首先要解决对刑事立案标准概念的界定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现有立案标准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各地对刑事案件的立案工作很不规范,立案不实问题已成为久冶不愈之顽症。据调查.立案不实主要表现在不破不立、破了不立、隐瞒不立、立案不准确、立案不上报等。从去年浙江省杭州、宁波、嘉兴、台州四市抓如实立案后统计上报的案件数推算,目前多数基层公安(分)局立案数是实际发案数的60%至70%,少数地方实际立案数仅为实际发案数的30%左右。这种情况如果任其发展,不仅与新《刑事诉讼法》相抵触,而且客观上掩盖和放纵犯罪,严重影响对社会治安形势的正确剖析,容易造成打击犯罪决策的偏差,同时掩盖了公安机关工作量,不利于增加对公安机关的投入,还助长了弄虚作假歪风,败坏了党风和警风,因此,立案不实有百害而无一利,必须坚决予以纠正。一造成立案不实的原因何在?从调查情况看,笔者认为既有思想认识问题等主观因素,也有实际工作中措施、方法问题等客观原因,主要反映在以下五个  相似文献   

11.
文章归纳了统计不实的主要表现形式,分析了主要原因,指出了危害性。纠正立案不实的办法是:各级领导要重视;实事求是地制定评价考核指标;统一立案标准;练好内功、提高民警素质;建章立制、加强管理;加强监督;改革统计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对公安机关刑事执法中有关法律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我国刑事立法的某些缺陷和矛盾 ,公安机关内部条规失当 ,导致当前公安机关刑事执法现状不甚理想 ,其中以下几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 ,应引起高度关注并认真加以研究 :1 有的公安机关擅自将刑事立案标准降低 ,导致立案随意不实等种种现象 ,其实规范立案并不意味着公安机关放弃对轻微犯罪深究细查。 2 犯罪嫌疑人不明案件不应进入刑事诉讼程序 ,因为只有明确的控告追诉对象 ,刑事诉讼才能依照法定程序开展。 3 公安机关围绕揭露、证实犯罪的必要调查行为 ,只要符合《刑事诉讼法》内容、程序上的规定 ,无论立案前后 ,其结果均应具有刑事法律效力 ,不能一概而论 ,未经立案的任何侦查活动都是非法的。 4 破案是一个专业术语 ,不是一个法律概念 ,对外使用这似是而非的统计数据 ,无科学和法律依据 ,因而刑事侦查统计内容应包括立案数、撤案数、侦查终结案件数、未结案件及原因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 ,随着刑事案件立案不实问题的初步解决 ,治安案件统计数据却出现了严重的“缩水”现象 ,“缩水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究其原因 ,主要有治安案件立案不实 ,认识上存在偏差 ,治安业务块块分割 ,警力不足 ,统计机构不健全、统计人员匮乏 ,监督检查不力等方面的主客观因素。为切实解决这一问题 ,一是要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二是要求真务实 ,取消不合理的考核指标 ,加强监督检查 ;三是要规范程序 ,理顺关系 ;四是要加强统计队伍建设 ,提高统计队伍素质。  相似文献   

14.
刑事立案作为刑事诉讼的启动程序,有其自身的叙事方式。执法实践中存在的与刑事立案有关的立案标准、立案初查、立案管辖、立案方式、立案公开等问题,需要从现实出发进一步厘清,需要以刑事立案的实践运作状态为基础进一步规范,这对于推动刑事诉讼具体法治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刑事立案初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刑事立案初查是法定立案机关进行的一种诉讼活动 ,以实现立案阶段的任务为其存在价值。其内容是审查犯罪事实 ,调查核对证据、综合制断案情。初查应当及时进行。我国应修改现行立法 ,完善刑事立案初查权。  相似文献   

16.
立案标准是刑事立案中的重要问题,其高低决定着能否启动立案程序和实现刑事诉讼的目的。我国现行的刑事立案标准高额化,影响和制约了刑事诉讼目的的实现。修改刑事立案标准是刑事诉讼改革的应有之意。  相似文献   

17.
立案不实,在公安机关不同程度存在,已成为影响公安机关客观评估社会治安形势与分析治安趋势的一个重要因素,影响了决策的科学性,制约了打击和惩治犯罪的力度。因此,研究和探讨立案不实问题是一个十分现实且必要的课题。 一、立案不实的基本现状 刑事诉讼法第86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  相似文献   

18.
刑事案件立案不实问题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少数基层单位和部分民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淡薄;二是办案单位的领导对如实立案问题存在思想认识上的误差;三是考核办法存在导向性问题;四是接处警工作不够规范;五是立案程序不规范;六是各级领导对如实立案问题不够重视。要解决好这个问题,一是要把如实立案提高到依法办事、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上来认识;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接处警制度;三是要严格执行办案工作规范;四是要进一步完善警务公开举措,认真执行受理案件回告制度;五是要严肃工作纪律,严格监督检查。  相似文献   

19.
强化立案监督是推动如实立案的重要手段。公安机关要充分认识到强化立案监督工作对全面提升社会治安防控能力的重要性,通过系统研究纠正立案不实,认真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不断健全完善立案监督工作,推动打防控工作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20.
刑事立案监督权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检察机关的实际监督工作中,刑事立案监督权的行使并不充分,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为改变刑事立案监督游离于法律监督的现状,必须从立法和司法两个层面保障检察机关的刑事立案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