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元代楚州寡妇蔡婆“广有钱物”,与8岁的儿子一起生活。丧偶秀才窦天章与女儿窦娥流落此地生活困窘,向蔡借了20两银子“如今本利该银40两”。蔡婆多次索要。窦天章无力还债,且正为进京赶考的盘缠犯愁。蔡提出可以免除窦的债务,再送他10两银子赶考,条件是让窦娥做儿媳妇。窦天章清楚“分明是卖与她一般”,无奈只好照办。  相似文献   

2.
郭建 《法律与生活》2010,(15):52-53
历史悠久的悲剧 中国传统戏曲中最著名的悲剧可以说是《窦娥冤》。这部名剧由元代作家关汉卿创作,剧目名称为杂剧《感天动地窦娥冤》。故事梗概是这样的:书生窦天章,因无力偿还蔡婆的高利贷,把七岁的女儿窦娥送给蔡婆当童养媳来抵债。  相似文献   

3.
看到"政法"两字,仿佛看到一副严肃的面孔.相信不少国人会有此感受.尽管上大学也学过知识产权保护法,职称考试的时候也认真学过经济法及相关专业政策法规.但到底与工作、生活隔膜得厉害.  相似文献   

4.
人性问题是一个千古问题.它是对人的一个基本定性,故而是一切有关"人之学"的前提和基础.道德以及道德教育就是针对人的品性的,因此更需要讨论人性前提.人性的基本论断大体有善和恶两种.这两种之间人性恶更为道德教育提供了可能与必要,同时也为人的生活设定了向道德超越的规定.人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已经成为了学界的共识.但是超越的目标和超越的生活论意义仍然需要回归于道德.因此,即便在生活论意义上,仍旧是超越为手段,道德为目的.  相似文献   

5.
"生活化"是陶行知民主教育管理思想的重要特征,其包含"为了生活的民主教育管理"和"作为生活的民主教育管理"两个方面的内容.前一方面侧重于"目标",即教育管理本身作为一种教育方式,要通过自身的民主来引导和促进社会生活的民主;后一方面侧重于"方式",即教育管理的民主不应停留于组织结构和制度设置的层面,而应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在共同的、整个的、自觉的、解放的、创造的生活中学习民主.  相似文献   

6.
道德教育回归生活的基本问题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厘定道德与生活的关系是道德教育回归生活的基础性课题.道德是生活中的道德,道德离不开生活.道德是生活的构成性因素,道德不能"同质化"为生活的一个独立领域,道德挺立是建构生活意义的方式之一,生活的过程也是道德学习的过程,不能有与生活过程不同的道德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7.
民工子弟学校的外来教师,作为城乡结合点在个人层面上的一种突出体现,在心理上向往着城市,肉体上蛰居在城市,但却在真正意义上敲不开城市的大门,在城市扎不下根来.这一特殊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使他们的生活世界充满了"流动"的变数,而这一流动性,为人们认识民工子弟学校,理解民工子弟学校中展开的教育,提供了一个非常有教育社会学意义的独特视角.本文尝试通过对一所民工子弟学校外来教师的访谈调查,描述他们在城市边缘建构起来的生活世界以及教育实践过程所展现的特色,并借用齐美尔"异乡人"的概念,从无根的漂泊感以及与货币的联系这两个维度,对生活世界与教育实践之有机关联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8.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着重阐述过的文论观点.艺术何以来源于生活,又是如何高于生活的,其深层意蕴值得探索.从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研究看来,日常生活的边缘性与奠基性是其产生艺术等高级意识形态活动的原因;同时由于日常生活的重复性、实用主义、平均状态等特性,又要求艺术对生活有所超越.这一文艺命题同时蕴涵着毛泽东关于"生活"概念的特指意义及其改造日常生活的特定方式.  相似文献   

9.
"安全第一"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 李金柱副主任说: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陕西省安全生产条例进行修改很有必要.建议注重两个方面修改:一是关注经营领域的安全管理,比如城镇建材市场、餐饮、社区锅炉运行、烟花爆竹储放、化工产品运输、储存应用中事故频发,要引起高度重视,要把安全监管延伸到生活领域,确保群众"安全生产、平安生活".二是"安全生产、平安生活"要以人为本,重在隐患排查,红柳村煤矿是全国典型,得到了推广.人员各类事故的主要因素,要加强"精细管理,过程控制"的制度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几千年都在追求政治和谐、社会和谐.20世纪80年代,国家的国民经济计划改称为"经济社会发展计划",2002年党中央发出"社会更加和谐"的号召,2003年又提出协调经济与社会的关系,现在倡导的"和谐社会",我认为这里的"和谐"两个字不仅仅是指社会的一种状态,更主要的是提示人们从和谐这个角度对社会进行分类.生活在"和谐社会"的人最能体会"和谐社会"的幸福,经历过社会冲突的人更能懂得"和谐社会"的可贵.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几千年都在追求政治和谐、社会和谐.20世纪80年代,国家的国民经济计划改称为"经济社会发展计划",2002年党中央发出"社会更加和谐"的号召,2003年又提出协调经济与社会的关系,现在倡导的"和谐社会",我认为这里的"和谐"两个字不仅仅是指社会的一种状态,更主要的是提示人们从和谐这个角度对社会进行分类.生活在"和谐社会"的人最能体会"和谐社会"的幸福,经历过社会冲突的人更能懂得"和谐社会"的可贵.  相似文献   

12.
刘娟  周明 《方圆》2021,(1):48-49
得知村里即将拆迁,为获取更多的征地拆迁补偿款,谭伟想出了一个"妙招":找一个带小孩的女性结婚,再将两人户口迁到自家户口本上.为获取利益,谢建中竟同意配合谭伟完成这一计划,与妻子曾晓艳办理离婚登记,让妻子与谭伟结婚但不共同生活,等补偿款到手后再以离婚方式协助谭伟骗取国家征地拆迁补偿款.  相似文献   

13.
细节决定成败.今年一月初召开的中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通过公报,详细列举了近年出现的一系列新的腐败形式,这些形式基本涵盖了与"领导干部"们经济生活密切相关、同时也最可能滋生腐败的主要方面.此公告传递了一个信息:即中共将高官"生活细节"纳入了反腐视野.……  相似文献   

14.
"互文性"是当今文学批评和话语分析中使用最广而又误用最多的术语之一.由于它突显了现代文化生活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依存性,因此是一个十分有用的术语.我们从互文性理论的发展史中总能发现两种"意义"观念的斗争.一方面,互文性一开始就被后结构主义者用来作为批判结构主义所追求的稳定、客观意义的理论武器;另一方面,结构主义者则试图在保留这个概念的同时寻求文本意义的确定性.同一概念在不同的理论家那里似乎获得了截然相反的阐发与运用,其内涵与功能也就随之不同.  相似文献   

15.
日常化教学及其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活动作为一种人为的、为人的生活活动,具有日常性与非日常性双重属性.然而,在教学生活世界中,教师往往依存在日常教学生活中,遮蔽乃至遗忘非日常教学生活,从而孕育和滋生了教学生活的"日常化"倾向.教师教学生活的"日常化"主要体现在教学思维、教学主体、教学过程、教学时空等方面.教学活动既不能回归到"日常生活"中,也不能停留于"日常化"水平,需要在"日常化"和"非日常化"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避免陷入误区.  相似文献   

16.
回眸不平凡的2011年,记者梳理了十个与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热词",以此描绘2011年经济生活图景,观察来年经济生活趋势."限"楼市限购限贷、汽车限牌限行、温室气体限排……2011年,"限"令多多.在某些领域,"限"令尚属权宜之计.中国指数研究院副院长陈晟说:"如何把握‘限’的度,值得进一步探索.疏堵结合,才是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7.
以448名中日两国小学4-6年级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Asher等人研制的儿童孤独感量表、日本田研式精神健康诊断调查表和亲子关系检查量表考察了中日两国父母的教养态度及其与儿童孤独感的关系.结果显示,中日两国父母的"期待"、"严格·干涉"和"不安·溺爱"教养态度存在显著差异.两国男生与女生在"严格·干涉"和"期待"两种教养态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两国四年级与五、六年级学生在"严格·干涉"、"期待"和"不安·溺爱"教养态度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中国父母的"严格·干涉"、"期待"教养态度与儿童孤独感呈显著正相关.日本父母的教养态度和儿童孤独感呈显著正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黄小平 《政府法制》2013,(23):48-48
南京有一种碧凤蝶,喜欢把卵产在竹枝上,因为当卵成长为蛹时,蛹爱吃竹叶. 这时,竹枝上的蛹分为两支,一支贪图竹叶的美味和竹枝的安逸,仍生活在竹枝间;而另一支却不甘安逸,毅然地离开了食物充足的栖息地,一路跋涉,迁徙到刺槐树上,这里"缺衣少食",生存环境恶劣,刺槐树上那锋利的尖刺随时都有可能伤及蛹的身体.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生活在竹枝间那支"丰衣足食"的蛹,几乎难以成活;而生活在刺槐树上那支"缺衣少食"的蛹却存活了下来,一代又一代繁衍着碧凤蝶.  相似文献   

19.
颜修  董震 《检察风云》2008,(15):48-49
为生儿子"假"离婚   2000年11月的一天,在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洋北镇的一个小村里,一场简朴而热闹的婚礼仪式正在进行.在亲友们的祝福声中,23岁的小伙子王栋与长他一岁的邻村姑娘魏淑芳喜结良缘.嗣后,两人共同在王栋父母提供的婚房里居住生活,但是一直没有领结婚证.两年后,随着魏淑芳的肚子越来越鼓,为了给未来的孩子一个合法地位,他们商量后于2002年12月6日正式登记领取了结婚证.2003年3月,他们的女儿王佳呱呱坠地.……  相似文献   

20.
"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虽只一字之差,但内容上和本质上却不尽相同,导致生活中极易产生混淆。为了正确区分两种关系,本文提出了可供判断的六种区别要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