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全球化进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历史过程,社会主义的发展更是与全球化息息相关,前苏联模式从简单抵制到盲目迎合全球化最终走向党亡政息,中国模式有效契合全球化,从理论到实践显示出无限生机和活力.从全球化视域思考前苏联模式和中国模式的成败得失,对正确认识与科学把握全球化进程和社会主义发展规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思想领域的社会主义不同流派同社会制度方面的社会主义不同模式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不能混淆在一起.搞清楚社会主义的模式问题,理论上必须区分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和这些本质特征的具体实现形式这样两个屡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斯大林模式,在基本制度方面是相同的,搞的都是社会主义,但在具体体制、运行机制方面是不同的,从而形成了社会主义的两种模式.在这两个层次的关系上,基本制度是根本的,具体体制、运行机翻是从属的,它们是基本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因而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斯大林模式是"大同小异".从根本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是两种对立的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必须划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根本界限.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继承发展,包含了对毛泽东人本思想的继承发展。而在这一理论体系内部,则首先由邓小平理论奠定思想理论基础,然后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中得到丰富和深化,并在"中国梦"中进一步具体化。虽说以人为本思想的理论和实践还在展开过程中,但现有的成果已经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核心,展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理论形象,因而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形成了经济发展的中国模式。目前的中国模式是过渡性的,既包括物本模式因素,又包含人本模式因素。在物本模式因素的影响下,一方面带来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许多经济社会问题,使经济社会难以可持续发展。现实迫使我们必须加快向人本模式转变,逐步建立完善的以人为本的中国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成功探索,社会主义本质就是解放人、发展人和最终实现人的共同富裕。人本价值即以人为本质的价值取向,它既关注人的物质需要,也关注人的精神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全面发展的价值思想体现。人本价值主要体现在人的自由价值、平等价值及仁爱价值上。从历史发展脉络看,人本价值中的"人"是沿着人民——个人——"命运共同体"的路线而不断发展的。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的中国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种新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贤娇 《求实》2007,3(11):77-79
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说明社会主义的苏联模式即"斯大林模式"的局限性。20世纪90年代末期,奉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东亚模式"与"拉美模式"的失效,说明"西方模式"不具有完全的普适性。与此同时,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的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却蓬勃发展并创造经济增长奇迹。这说明中国在现代化的实践过程中已经找到了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道路,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也说明社会主义的中国模式开始逐渐走向成熟。经过近30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的中国模式,其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主义中国的民主政治模式、经济模式、文化模式和社会模式。社会主义的中国模式的主要特点或留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有三点:一是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多样性;二是合理地利用资本主义;三是社会主义中国模式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7.
刘莹 《世纪桥》2012,(23):66-67
摘要: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对实行社会主义的国家影响至深,本文分析其模式利弊,结合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国情,阐述这种模式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建设史上,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的过程中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实现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产生了不断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伟大力量。回顾最具代表意义的苏联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思想和实践,发现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逻辑推进力主要有三个方面:增强党的战斗力从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推进党的事业的伟大力量;党内力量的聚合以及同社会上进步阶级、进步阶层力量汇聚而形成的推动事业前进的伟大力量;团结和联合世界上一切进步政党和组织建立广泛的国际统一战线的伟大力量。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一方面努力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另一方面与时俱进,努力探索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不断提出新观点、创造新形式,从而把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体现中国特色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社会主义模式。从我国现实状况来看,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公民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主义模式正在逐步形成之中,目前已经初具雏形,但还没有定型,有待于今后在实践中进一步变革、发展和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0.
凌新  李广平 《学习月刊》2012,(23):16-17
“社会主义模式”既是一个实践范畴.也是理论概念。前者如苏联东欧社会主义模式,西欧、北欧民主社会主义模式,拉丁美洲吲家的社会主义模式等:后者,如“国家社会主义”、“自治社会主义”、“发达的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可行的社会主义”、“证券社会主义”、“实用的社会主义”、“民主自治的市场丰十会主义”等。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实质是以人为本,而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高追求,是当前社会转型期的迫切需要,是对中国历史上"民本"思想的超越与升华,反映了世界发展理念的最新成果,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2.
原苏联共产党在列宁时期就曾建立起一个较为科学的党内监察制度,但经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时期以后,这一制度几乎变得形同虚设,对党内特权官僚阶层毫无约束,成为党亡政息的原因之一,这是每一个执政党都应该汲取的教训。  相似文献   

13.
前苏联的解体是20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的重大挫折,其中的教训惨痛而深刻。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总结其失误,必能为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哲学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这个重要的社会发展理念在中国思想史和西方思想史上都有很深的理论渊源,但却始终处于理念的层次而未能在现实中体现出来.其中的原因除了历史阶段的限制之外,还因为"以人为本"这一理念本身面临的理论困境,包括如何理解"以人为本"中的"人"、"以人为本"中的"本"以及"以人为本"的主体等."以人为本"要从理念走向现实就必须制度化和具体化.  相似文献   

15.
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保证.以人为本就要尊重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基本权利;倡导和创造公平正义的社会氛围;实现人的物质和精神的全面发展;尊重和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邓小平对苏联经济模式逐步认识和逐步否定的过程。经历了五十年代的学习苏联,认识苏联模式;八十年代对苏联经济模式的突破和否定;直至九十年代初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几个阶段,也是一个由“破”到“立”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沙皇俄国遗留给苏联的民族问题是一份沉重的历史遗产。苏联的成立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列宁的民族平等、自愿和民族自决的原则。1924年颁布的苏联宪法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它的历史意义无疑是巨大的,它以法律的形式巩固了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果。但是这部宪法也遗留下致命的缺陷,为日后苏联的解体埋下了隐患。  相似文献   

18.
民主集中制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是其建立和发展的最基本的制度保证。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曾对此进行了精辟的论述。在无产阶级政党的执政实践中,苏东国家的无产阶级执政党在民主集中制建设方面出现了一系列偏差,成为其垮台的重要原因,给了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苏联解体后苏联哲学是否终结了?会上有三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已经终结了,另一种认为没有终结,还有一种认为是否终结目前还不能作简单地判断。关于俄国哲学当前状况的问题,有人不同意这样一种观点,认为苏联解体后俄国哲学的主流是宗教哲学,他认为理性主义也是当前的主流。俄国哲学界目前正对苏联时期的哲学进行反思,并努力挖掘俄国哲学文化资源。而中国哲学界则把对苏联哲学的反思进一步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20.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也是苏共垮台20周年。从党建角度,反思苏共垮台原因,厘清中共党建理论发展进程,应有历史兴味,亦有现实意义。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在深刻反思和主动借鉴苏共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