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彤彪 《法学家》2004,20(2):137-144
本文从法律思想史和制度史的角度,分析和论证了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与法国大革命的关系,提出卢梭的平等、人民主权思想等对法国革命期间尤其是雅各宾派的法治实践具有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宪法的根本任务,就在于确认和保障民主.毛泽东同志说过:"世界上历来的宪政,不论是英国、法国、美国,或者是苏联,都是在革命成功有了民主事实之后,颁布了一个根本大法,去承认它,这就是宪法."(《新民主主义的宪政》)当然,民主有资产阶级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之分.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根本不同于资产阶级民主.它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的,是确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现行的1978年  相似文献   

3.
百年前,中国发生了开天辟地的辛亥革命,从此结束了帝制,走向了共和。百年后,当我们隆重纪念这场革命,再回首审视时,必然会有新的感悟。那次伟大的革命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进程,留下了丰富的政治遗产。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总结出许多政治经验和智慧,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带来新的启示。本刊推出本期主题研讨,希望仅从清廷《逊位诏书》的角度,总结和反思这场伟大的革命。  相似文献   

4.
正"革命者"成为"反革命"丹东,于1759年10月26日出生于一个检察官家庭,早年从事法律职业,后任枢密院律师。法国大革命开始后,他参加雅各宾俱乐部,在革命初期赞成审判和处死国王,倡议建立革命法庭和救国委员会镇压内外敌人。1790年,丹东组织科德利埃俱乐部,宣传民主、自由思想。1791年12月,丹东当选为巴黎公社检察长  相似文献   

5.
杨鑫 《法制与社会》2013,(11):144-145
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中系统的论述了法国大革命中中央集权吊诡的运作逻辑,平等没有与自由结合反而成就了新的专制。没有"民情"作为基础,民主社会建设的条件是残缺不全的。民主作为手段与目的的统一体,其生成要依靠相互的信任,共同的生活模式培养,"民情"的完善和观念与制度在现实中妥善设置,只有满足这些条件才能为民主社会建设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6.
正罗兰夫人与法国大革命罗兰夫人出身于巴黎雕刻匠家庭。她求知欲旺盛,擅长音乐和绘画,饱读历史、哲学、诗歌、宗教著作等各类书籍,受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人的影响,崇尚自由、平等、博爱。她对旧制度强烈不满。她的丈夫罗兰是法国大革命时著名的政治家、吉伦特派领导人之一。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把罗兰夫人推向了历史舞台。她离开自  相似文献   

7.
王超  廖燕娜 《法制与社会》2010,(13):296-296
中国共产党八十多年的历史表明,当党在正确地处理工人阶级在人民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工农联盟问题,特别是对不同的资产阶级集团实行联合或斗争的问题时,党和革命就得到迅速发展,而在错误地对待这些问题时,党和革命就遭受挫折。  相似文献   

8.
胡淼森 《中国监察》2014,(10):62-63
正《旧制度与大革命》作者托克维尔的从政生涯并不成功,从未取得显赫地位或值得炫耀的政绩。但他的政治思想十分伟大,其视角冷峻、批判尖锐、思辨明晰,对于专制、自由、平等、权力、革命的独特理解,超越了19世纪法国乃至欧洲的政治环境,意义深远。今日西方托克维尔学蔚为大观,后人不断从其思想宝库中挖掘出新鲜的政治智慧。在中国,人们热读热议《旧制度与大革命》。或察觉历史之相似,借比拟视角审视当代中国现状;或寻觅救世良方,发现所有问题都已上演过类似结局;或读到人类之无奈,恍悟  相似文献   

9.
宪法与革命及中国宪制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宪法与革命为主题,从政治思想史的视角对于英国、法国和美国的立宪建国及其不同路径给予了理论探讨,尤其对洛克、卢梭以及法国大革命和美国革命的宪制问题提出了基于政治宪法学的辨析,并进而勾勒了中国百年宪制的革命建国历程。本文认为通过革命而制宪,宪法终结于革命,宪政出场,革命谢幕,革命的反革命是现代宪制的精神实质,从这个意义上说,英国光荣革命和美国革命各自实现了革命的反革命的宪制,而法国大革命则陷入激进革命的震荡之中,至于现代中国的百年宪制,这个革命的反革命还远没有完成。  相似文献   

10.
国共合作后,国民党成为了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组织形式,成为了代表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联合政党。在大革命时期,国民党掌握了革命的领导权,这是由当时国共双方具体情况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1.
宣揚資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平等和資产阶級的国家制度与法制,是资产阶级右派分子向党、向社会主义进攻的主要毒箭之一。为了追根溯源,駁斥右派分子的謊言,本文拟着重就資产阶級革命的經典文献——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的若干主要問題,进行批判。一资产阶級“理性王国”的由来及其实質18世紀末叶,封建法国的經济、政治和思想生活領域內,发生了种种严重的矛盾。以伏尔泰、孟德斯  相似文献   

12.
冯炬  冯小炯 《法制与社会》2012,(33):132-133
科学技术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对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均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将以"民主政治"为例,探讨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对民主政治所起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民主起源于西方,西方民主对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其发展过程充满了曲折和艰辛。矛盾是推动西方民主发展的根本动力,革命和改革推动了西方民主的发展。西方民主经历了形成民主理论、设计制度然后进行制度实施的演进过程。从其权力的归属上,西方民主体现了由崇尚神权和君权到人权、由虚幻到现实、由少数发展到多数的特点。法治促进了西方民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法国宪法委员会既不同于美国的司法审查,也不同于欧洲大陆宪法法院,是法国根据自己的国情探索出来的行之有效的宪法监督模式,它促使法国从一个推崇议会主权的民主国家走向了法治国家。本文指出法国的宪法监督模式的创立为我国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的模式。  相似文献   

15.
刘显娅 《河北法学》2005,23(1):124-128
《法国民法典》是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之一,但它并没有彻底割断历史,而是在革命的基础上对历史和传统的继承和妥协,尤其是在婚姻家庭法领域表现得十分突出,完全丧失了财产法领域以及债法领域中随处可见的自由、平等的革命精神。从传统的影响、启蒙思想家的影响和拿破仑个人的影响三方面剖析了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共产党八十多年的历史上,延安时期是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和愈挫愈奋、兴旺发达的"黄金时期"之一.其宝贵经验之一就是,当时在局部执政的条件下和艰险困苦的环境中,在革命根据地认真探索和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积极实践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  相似文献   

17.
作为十一月革命产物的魏玛制宪面临着两难困境,革命后的国际国内政治环境倒逼德国民主化,然而,无论“作为政治观念的民主”还是“作为统治形式的民主”,在德国都缺少历史与社会根基,魏玛制宪能依凭的民主传统与思想资源非常单薄。以民主主义政治理论家普罗伊斯为灵魂人物的制宪者代表德国人民作出一个根本政治决断,即为了德国免于苏维埃化就必须立即建立以议会民主制为根基的“人民国家”。为回应国内反议会民主制的强大政治意见,制宪者又引入全民公投与直选总统这两种准民粹主义民主制。魏玛宪法由此呈现出古典代议制民主与民粹主义民主并置的二元民主制模式。这个模式被认为是魏玛宪法的结构性缺陷和德国首个民主共和政体失败的宪制原因之一。德国宪制史上经历的民主制度与民主思想争锋,作为产生了世界性正反历史影响的典型事态,对当代思考宪法与议会制民主、民粹式民主、防御性民主的复杂关系,界定民主宪制的规范语义场依旧有镜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 阿·德·托克维尔(1805—1859)是法国著名政治思想家,他在继承近代以来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思想传统的基础上,主张用新的政治理论来建立一个崭新的民主世界。本文试图从民主、平等与自由的关系角度来评述托克维尔的民主自由理论。  相似文献   

19.
薛鑫良 《政府法制》2010,(10):33-33
在中国共产党八十多年的历史上,延安时期是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和愈挫愈奋、兴旺发达的“黄金时期”之一。其宝贵经验之一就是,当时在局部执政的条件下和艰险困苦的环境中,在革命根据地认真探索和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积极实践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  相似文献   

20.
佚名 《政府法制》2009,(14):48-48
在中国共产党八十多年的历史上,延安时期是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和愈挫愈奋、兴旺发达的“黄金时期”。其宝贵经验之一就是,当时在局部执政的条件下和艰险困苦的环境中,在革命根据地认真探索和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积极实践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