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他人实施安乐死的行为是否应界定为犯罪,不同的国家持不同的立场。我国目前尚无这方面的法律规定,司法实践中采纳部分有条件肯定说。笔者认为,对这一问题应作具体分析:对符合一定条件的垂危病人不予救治的消极安乐死不具有社会危害性,不构成犯罪;对病人实施积极安乐死行为的犯罪性应视该行为是否符合或违背病人的真实意愿而定,符合其真实意愿的是合法行为,反之是犯罪行为。我国应在认真研究他国有关安乐死立法的基础上,尽快为安乐死立法。  相似文献   

2.
完善的医疗制度是安乐死立法的基本前提,我国不具备这样的立法条件。医生和病人(安乐死主体)之间的充分沟通是安乐死立法得以存在的条件,我国目前的医疗状况远远不能达到。普遍的社会信任感是安乐死得以实现的重要因素,我国在这方面还需提高。信赖医生是安乐死得以实施的保障,我国目前的普遍状况是对医生不够信任。笔者认为,安乐死立法是一项系统工程,与医疗制度关系最为密切。从价值判断看,安乐死有其正当性和合理性。但在中国目前的医疗条件和社会环境之下,尚不具备安乐死立法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赞成安乐死的都占被调查人群的绝大多数,但事实上确认安乐死合法的国家只有极个别,为什么对安乐死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赞同而在立法问题上大家却又趋于谨慎?本文通过对安乐死及其立法情况的简单介绍,以我国为例,试从文化价值、家庭伦理、医疗制度及现行法律规定等方面对这种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在中国目前的社会环境之中,尚不具备安乐死立法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年龄的审查与确定,直接关系到对犯罪嫌疑人是否追究刑事责任,是否从轻或减轻处罚,以及是否适用死刑等问题。本文对证明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年龄的证据种类作了分析,探讨了司法实践中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年龄认定困难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审查认定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年龄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安乐死这一概念自20世纪衍生以来,一直饱受争议。不少国家和地区在民间都有安乐死的行为,但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对安乐死问题并未达成一致的认识。在法律和传统道德、伦理层面上看,安乐死到底是否与伦理道德相背离,在法律上究竟合不合法,究竟该不该立法,一直处于争议阶段。无疑,在道德方面,支持安乐死的人与反对安乐死的人所持的观点是截然对立的,即功利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对立。在法律上,法律尊重每个个体的自主决定,因此安乐死的合法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对待死亡的态度正是安乐死立法的价值核心,我国传统文化中没有对安乐死的内在需求。儒家文化是一种乐生文化,而不是乐死文化,儒家所深切关怀的是人的现世的感性生活,而不是人死后的世界。对生命价值的尊重是安乐死立法的价值内涵,我国目前在认识上还需要提高。家族意识是儒家传统生死观的支柱意识,其与安乐死立法核心相背离。中国传统文化不支持安乐死立法。  相似文献   

7.
安乐死是一个全球性问题,但各国对安乐死问题在法律上大都十分谨慎,在荷兰首先使安乐死合法化后,我国安乐死的立法走向也开始被关注,尤其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安乐死事件不断发生,对安乐死的立法更显迫切。本文拟对有关安乐死的诸理论进行梳理和评述,并从安乐死的相对人即医护人员和病患家属的权益角度出发探讨安乐死合法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文中对安乐死的起源及定义进行了梳理,考察了国内外安乐死的实施现状。对国内在"安乐死"这一问题上的分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同时对我国安乐死立法的前景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研究绑架罪的主体问题。新刑法总则与分则关于这个问题的共同规范将产生一定的立法悖论。近日,相关立法解释出台,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原有不足。但本文通过分析,还是认为在刑法总则所列举的具有相对刑事责任年龄标准的诸种犯罪中加入绑架罪为佳。本文还重点分析了绑架的过程中故意杀害被绑架人的情形,认为应该借鉴结合犯的立法。结合犯的刑事责任年龄标准应遵循从低原则,只要达到其中某个较低的年龄线,就可以视为达到刑事责任年龄。  相似文献   

10.
我国尚未对安乐死予以合法化。但安乐死合法化符合现代社会伦理道德要求,符合家庭和社会资源合理配置要求,符合法的国际化要求,符合现代法治精神要求。为此,我国有必要通过立法对安乐死合法化加以明文规定,在法律中从实体和程序上规定实施安乐死条件,对违法实施安乐死的行为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1.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刑法学界对于刑事责任量的根据是什么的问题,提出了"社会危害性根据说"、"行为的严重社会危害性和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的统一根据说"、"主观恶性根据说"等八种不同观点。这些观点既有值得肯定之处,也有其不足。其主要不足是:没有注意到刑事责任量的立法根据和司法根据的不同,没有对这两种根据进行分别研究;没有认识到犯罪人的个体感知能力对于确定刑事责任量的意义,从而导致对刑事责任量的根据的范围界定不全面或不妥当。  相似文献   

12.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是我国刑法所确认的一项基本原则,它在我国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分别从"所犯罪行"与"刑事责任"两个角度阐述了与"刑罚轻重"相适应问题,从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含义、立法体现和对司法实践的指导意义上,提出并论证了以刑事责任为纽带,重新确立"罪--责--刑"三者的均衡关系的体制.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刑法犯罪通则规定的立法完善莫开勤犯罪通则是关于犯罪和刑事责任一般原理原则的规范体系,是我国刑法总则的核心内容之一,是认定具体犯罪并追究其刑事责任所必须遵守的共同规则。我国现行刑法典中犯罪通则问题的立法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对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秩序、保...  相似文献   

14.
1997年刑法对相对刑事责任年龄的范围从原来规定的5种犯罪规定为8种犯罪,并对立法用语做出多方面的修改。但是,刑法的规定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规定所涉及的罪名是否还包括一些相关罪名;一些犯罪的加重情节包含该款规定的犯罪行为时,应如何处理等。这些问题可以通过理论更新和修改立法等途径来解决。  相似文献   

15.
对于《刑法》第14条第2款和第15条第2款的合理性问题,学界存在存改废之争。然这三种观点都不能完满地协调该两款规定所蕴含的罪刑法定原则、犯罪与刑事责任同在原理以及刑法"以处罚故意行为为原则、以处罚过失行为为例外"三者之间的关系。在保留前款规定的基础上,将后款修正为"过失实施的危害社会行为,法律规定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不失为合理的立法选择。  相似文献   

16.
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年龄的审查与确定,直接关系到对犯罪嫌疑人是否追究刑事责任,是否从轻或减轻处罚,以及是否适用死刑等问题。在对证明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年龄的证据种类作出分析,并探讨司法实践中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年龄认定困难的主要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审查认定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年龄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虽然明确了刑事责任年龄的立法,但对其规定尚有不足和纰漏之处。不但对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尚待完善,而且刑事责任年龄的上限也是我国刑法中的空白之处。随着青少年犯罪低龄化态势的抬头和对老年人犯罪问题的突出关注,完善刑事责任年龄上限和下限的立法规定也成为当前法制工作的迫切之处。  相似文献   

18.
一、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问题概说法学通说认为,刑事责任年龄是指行为人对其所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承担刑事责任所必须达到的年龄。犯罪是人的意识和意志的行为,各国刑法必须首先解决犯罪主体问题,进而才能确定主体可能承担的刑事责任。未成年人犯罪与成年人犯罪在刑事责任的认定和刑罚的适用上有重大区别,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研究已成为刑事法律领域的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9.
出于保护全体社会成员的环境权益和改善大多数人社会福利的功利主义目的 ,许多国家已经承认了法人甚至单位犯罪的环境刑事责任主体理论和无过错或严格环境刑事责任理论。在环境刑事责任客体理论方面 ,世界各国主要采用环境要素说、社会管理制度说、环境权说和复合权利说等学说。在我国 ,社会管理制度说目前在理论上比较成熟 ,在实践中也可行。在预防优先和注重社会公平原则的指导下 ,行为犯、危险犯和因果关系推定理论等客观方面的理论被引入到了一些国家的环境刑事责任领域  相似文献   

20.
1997年新刑法把相对刑事责任年龄的范围从原来规定的5种犯罪扩大为8种犯罪,并对立法用语做出多方面的修改。但是,新刑法的规定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如规定所涉及的罪名是否还包括一些相关罪名;一些犯罪的加重情节包含该款规定的犯罪时,应如何处理等。最后,文章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为理论更新、法律解释、修改立法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