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支持失衡的工业文明的教育是失衡的教育,而支持和谐文明的教育只能是和谐教育。所谓和谐教育,就是由于实现了教育内部和外部的和谐而达到教育价值最大化的教育型式,这种教育型式将有效地促进个人身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和谐教育的目的在于运用和谐智慧和方法教育人们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改变人们不适当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走和谐发展道路,以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亲生态人口是符合和谐发展要求的人口类型。为了实现和谐发展,推动向和谐文明的转型,和谐教育必须担负起培养亲生态人口的历史使命,大力推进亲生态人口的发展和反生态人口转化。  相似文献   

2.
陈恩达 《当代贵州》2007,(23):60-61
从现实和长远看,人口问题既是贵州“欠发达、欠开发”状况的一大主要症结,统筹解决好人口问题又是改变贵州“两欠”省情的重要途径,是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贵州”和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基础因素。因此,石宗源书记一再告诫全省广大干部:“人口问题在贵州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北京支部生活》2011,(7):74-F0004
当前北京市人口总量过大,人口分布过度集中,老龄化程度高。面对人口形势。全市人口计生工作要向人口发展全面转变。要树立世界大城市人口发展理念,积极推进首都人口健康和谐发展。2011年,作为北京市人口发展的管理部门,北京市人口计生委认真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集体学习时关于人口计生工作的要求,遵照市委市政府工作总体部署.  相似文献   

4.
人口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奠基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是和谐社会最基础、最根本、影响最深远的奠基工程。目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形成主要受人口的数量、素质、结构、迁移、安全等五大因素制约,因此,必须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建立有利于人口和谐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人口和谐的法律法规、加大教育力度等措施积极消除人口不和谐因素,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5.
倪洪兰 《唯实》2008,(11):81-85
目前,从江苏人口发展的显性指标来看,江苏区域人口总体上是安全的;但就人口发展的未来趋势而言,不同程度上存在一些潜在的人口风险或安全隐患。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适时实现人口理念、人口发展战略及人口管理模式的转变,为江苏顺利实现两个“率先”营造安全的人口环境。  相似文献   

6.
田雪原 《学习论坛》2004,20(6):4-10
随着发展观的转变 ,我国人口发展战略的制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人口的变动与发展要与资源的开发利用相适应 ,同保护环境相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2 0年及更长远一些时间的人口发展战略应为 :继续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质量 ,调整人口结构 ,实行“控制”、“提高”、“调整”相结合 ,以人口变动与结构合理化、人口与发展综合效益最大化为宗旨的人口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党内和谐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内和谐”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维护和促进党内和谐,“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已成为关系党和国家建设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8.
构建“和谐贵州”需要“和谐人口”作有力支撑从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使“社会更加和谐”的要求,到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再到五中全会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确立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进而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  相似文献   

9.
松桃苗族自治县县委书记龙海:“多年来,我们在致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昂首阔步的同时,千方百计把依法行政渗透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各个方面,努力营造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法制环境,构建和谐计生新格局,有力的推动了全县人口和计划生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要清楚认识南昌市人口均衡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必须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人口发展规律。科学制定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采取综合措施,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产业分布结构和空间分布结构;坚持以人为本,提高人口管理水平;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推动城市的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湟中县辖10镇8乡、416个行政村、13个社区居委会.全县总人口47.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91.4%,少数民族人口占23%。2004年.全县主要经济指标提前一年实现了“十五”计划目标。2005年上半年.全县经济发展态势良好,预计到年底可超额实现经济总量比“九五”末翻一番的目标。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态势为构建和谐湟中提供和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相似文献   

12.
民世纪,中国共产党先后实行了“革命文化”、“改革文化”两大战略。新世纪,党的十七大根据新的时代要求,确立“和谐文化”战略,对内倡导建设“和谐社会”,对外倡导建构“和谐世界”,坚持以“保障人民文化权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文化建设的战略重点,为“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构筑和谐温馨的人类精神家园指明了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世纪风采》2007,(2):F0002-F0002
为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优化人口结构,促进出生人口性别比自然平衡。睢宁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动员全社会力量,全面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广泛深入地宣传“以人为本、关爱女孩、男女平等、生男生女一样好”的新观念、新风尚,在新型人口文化建设和拓展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构等方面实现了有力的突破,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郑德清 《奋斗》2004,(5):15-16
胡锦涛总书记前不久明确提出,全党要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精神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并坚定不移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因此,必须服务大局,把握时代特点,将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始终抓得紧而又紧,做得实而又实。  相似文献   

15.
人口问题是21世纪全球关注的重大问题.湖北是人口大省,人口总量大、增速快、结构不合理,人均资源相对不足,这一直是制约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湖北能否在中部崛起中发挥关键和带头作用并实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人口问题是根本性、基础性因素.  相似文献   

16.
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文化源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蔷 《新长征》2008,(2):14-18
建设和谐文化,是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战略任务和战略思想。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强调指出:“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要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文化源泉。建设和谐文化,拓展文化的包容性,培育和谐人文精神,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文化生态。,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从当时的社会发展和生产实践出发,提出了一系列社会和谐建设主张,包括“仁民爱物”的自然和谐观、“人和”的社会和谐观以及以“仁政”为核心的政治和谐思想,对于我们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人口问题实质上就是发展问题。人口问题牵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大局,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实行计划生育,合理控制人口增长,反映了人类对于自身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反映了人口必须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规律,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多年来,迁安市人口计生局始终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政令畅通、求真务实、高效服务、创新发展,不断加强系统行风建设、干部队伍素质建设,加大奖励扶助、救助力度,提高优质服务水平,提升广大育龄群众幸福指数,加强宣传教育,积极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不断完善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积极建设和谐机关,构建和谐计生.  相似文献   

20.
随着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塘沽区的基础建设和房地产开发步入了“快车道”,这给房管部门提出了新的挑战。房管部门的工作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家家户户,他们工作的好坏,不仅会影响到本单位的和谐建设,而且对全区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也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