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德国、意大利都曾照搬法国的预审法官制度,又先后于1975年和1988年通过新的《刑事诉讼法》予以了废除。但德国和意大利并未完全废除预审制度,而是根据其本国的实际情况,构建起了具有其本国特色的预审制度,原由预审法官行使的侦查和部分司法裁决职权,改由司法警察、检察官、侦查法官、中间程序或初步庭审程序法官等来行使。因此,在德国和意大利的刑事司法语境中,虽无“预审”之名,但仍有“预审”之实。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行的公诉审查制度存在弊端,以比较法的视角对法国、德国、英国和美国的刑事预审程序进行考察,借鉴这些国家刑事预审程序的合理之处,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对如何完善我国的公诉审查制度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3.
革命根据地时期是刑事预审制度重新确立并独立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的预审规则是我国现行侦查预审最重要的制度来源。综观这一时期预审的文本规定和实际运行,革命政权确立的预审制度虽然具有区别于以往制度的鲜明特色,但其内在的结构性缺陷导致程序的侦查功能过度强化、诉讼性和独立性较差,缺失制衡诉权、保障人权等现代性精神。这一状况的形成与特定时期的文化理念、法律渊源、体制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语境化解读根据地时期预审制度,对推进现行预审制度的改革完善不无助益。  相似文献   

4.
不同的法系、不同的视角和向度的规定性构成了多元性的预审制度现象及概念体系。预审本质上是一种对案件追诉过程中国家权力运作正当性情况的评断、处理制度,其主要内容是中立机关对追诉机关为实现追诉目的而收集的证据的实质性审查,主要功能在于制约追诉权及筛选分流案件。预审建立的基础是追诉权与审判权的分工,始于传统弹劾式刑事诉讼向近代刑事诉讼转变的过程中,现已成为世界各主要国家的重要诉讼制度之一。  相似文献   

5.
侦审合一在我国推行十余年来虽取得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但现实中仍然暴露出不少问题。在当前预审业务相关机构多元化格局已经形成的形势下,既要从长远的角度展望我国预审制度的未来发展方向,又要立足现实对我国现阶段的预审进行理性定性,以寻求预审理论研究与实践结合的契合点,促进预审程序在刑事诉讼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进而推进我国预审制度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行的预审制度是中国国情的产物,与西方国家的预审制度毫无共同之处,也不是对前苏联预审制度的全盘抄袭。西方国家的侦查体制中不包含预审内容,其预审制度是审判制度的一部分,因此不存在侦审一体化的问题。我国实行侦审一体化的根本原因是刑侦、预审相对独立的侦查体制存在着影响办案效率的诸多问题。侦审一体化是大势所趋,但侦审一体化的模式不应该是单一的,而应允许多种模式并存。  相似文献   

7.
1997年"侦审合一"改革,使得在我国具有60余年历史的预审机构及制度的实际消亡是不争的事实。在改革是否有悖立法宗旨等的巨大争议中,侦审合一改革已历时十年。侦审改革使我们对预审学的理论研究及其学术研究跟着行政命令走的学术现象进行反思。"预审"的出现是人类法律制度史上的一个进步,在我国重新修订刑事诉讼法的关键时刻,山东高密"预审法官"试验和学者谏言值得关注。当前,公安学和预审学界应当深入研究我国预审制度的重构这一重大话题。  相似文献   

8.
作为与国际刑事司法惯例接轨而提出的"沉默权"制度体系在应对中国刑事司法实践中遇到了不少问题.公安机关的侦查预审活动,在"沉默权"话语之下并非处于两难境地;引入"沉默权"制度对于公安机关的侦查预审活动是挑战,更是机遇.  相似文献   

9.
1997年侦审体制改革后,预审制度规则体系出现重大调整伴随预审名称、组织、工作程序、具体职能的变化,预审运行机制也发生了显著改变:预审原来承担的大部分侦查职责被归还于侦查人员,而以审查、核实侦查案卷证据、批准、决定报请逮捕、移送起诉为主要内容。但在目前行政化的侦查体制框架下,预审权力位于阶梯式权力结构的基层,预审程序也更加封闭,甚至被法制部门的行政性审批所同化作为一种内部监督机制,现行预审与现代预审制度着重防范、控制强大的侦查权过于自由裁量的要求有较大差距,而这是我国预审制度完成现代化转型必须面对和克服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预审制度在我国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1997年公安部决定实行侦审合一以后,少数公安机关仍然坚持侦审分离,有些公安机关恢复或正在恢复独立的预审机构,<刑事诉讼法>正面临再次修改,应将预审制度保留,并进一步强化预审的职能.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预审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办案程序不规范,管理不科学,培训机制不健全,民警观念守旧,缺乏敬业精神,综合素质和执法水平不高,办案经费不足,直接制约着预审工作的发展。必须思考预审工作的弊端,加大对预审民警的教育培训力度,转变执法观念,培养爱岗敬业、业务精湛的优秀人才,进一步提高预审队伍的...  相似文献   

12.
英法意三国预审制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预审是指在法院正式开庭审判前对刑事案件进行预备性审查,以决定是否起诉或正式开庭审判的审判前程序,其目的是避免法院对被告人不应有的开庭审判.英法意三国由于隶属不同的法系,在预审制度上各有特点.但从最近一次的改革来看,三国在预审制度的设计和实践运行中却有着许多相似之处,所体现的对程序公正与诉讼效率两大价值目标的追求也反映了当今世界司法改革的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我国①刑事预审法律制度在改革中没有注重刑事预审的准确定位,造成刑事预审机构始终处于与刑事侦查机构界限不明的状态.从正当程序原则来看,随着我国法制民主的不断发展,我国刑事预审机构在我国刑事诉讼中是不可或缺的,有利于刑事执法的公正.建立专职、不从属于其它刑事侦查机构的刑事预审机构,刑事预审员和刑事预审委员会的成员由人大常委会任命,可以建立刑事预审员的独立执法机制.这些都有赖于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预审法》的建立.  相似文献   

14.
预审是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的重要环节.1996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第九十条规定明确了预审在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中的地位.但由于诉讼模式、侦查模式的缺陷,预审制度的价值实现受到很大限制,在我国的"行政治罪"侦查模式之下侦审分设和侦审合并并无太大的差异,要实现以预审制度来保护犯罪嫌疑人的诉讼权利的立法意图必须改变我国的侦查模式.  相似文献   

15.
澳门法律对预审制度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规范,这种规范具有检审分权与制衡、设置人权保护机制、有助于提高诉讼质量的优势,但也导致预审法官的定位不明确、检察院对侦查的领导和指挥权受到制约、检察院的起诉权受到预审法官的分割以及诉讼效率降低的弊端。对澳门预审制度的分析与评价,有助于我国从借鉴的视角审视刑事审前程序中权力分置、对诉讼当事人权利救济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如何加强对侦查权力的内部监督,科学配置侦查权力,是深化公安执法权力运行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贯彻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江油市公安局推行的法制部门承担部分预审职能的新模式,从组织体系、职责任务、预审程序、预审方式、责任与考核五个方面对侦查、法制、预审关系进行了重新梳理和定位。从公正和效率两个维度进行评价,该局推行的法制部门承担部分预审职能的新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还需要从允许律师参与、扩大预审范围、完善责任考核等方面予以改进。  相似文献   

17.
术语是具备强大表意功能的技术性字词,其含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使用的语境及语义范围。预审术语自清末传入我国之后,其符号形式沿用至今,但含义发生了多次重大转变。目前我国法学界使用预审术语不够规范统一,对预审概念也存在多元理解界定。这种现象不仅限制、削弱了术语的生命力和概念的解释力,也对深入理解及完善我国现行预审制度造成一定阻碍,值得加以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明治维新以前的日本没有产生现代预审制度。明治维新后,日本仿照法国法建立了法国式的预审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法的强烈影响下,日本从人权保障的需要出发,废除了法国式的预审制度,但并没有仿照美国建立起美国式的预审制度,而是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新的预审制度:原由预审法官行使的部分预审职权分别由司法警察职员、检察官和侦查法官行使;实行检察官起诉独占主义和起诉便宜主义,起到了预审的功能;检察审查会具有对检察官起诉进行审查之功用;付审判请求程序亦具有一定的起诉审查功能。  相似文献   

19.
始于1997年的"侦审一体化"改革,并未取得当初设想的效果,反而削弱了预审的功能.为确保预审立法意图的实现,从徽观方面着眼,必须保障足够专职预审人员,并在此前提下,从以下方面推进预审工作:充分认识预审功能;提高预审民警信心;增强预审攻坚排难能力;突出深挖犯罪;加强预审考核.  相似文献   

20.
简要介绍常德市“5·7”冰毒案的侦破情况;详细阐述该案预审的全过程;指出案件审讯成功的关键在于审讯人员结合案件实际,巧施审讯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