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多种意识形态共存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种普遍现象,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种社会思潮的客观要求。主流引领是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核心和灵魂,互利共生是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和谐共生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最佳状态。运用共生理论与方法推进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7,(7)
思想政治教育承载着"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重要使命。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意识形态性,意识形态性中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更要加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有利于国家意识形态的稳定,当前把握意识形态领域的时代重点尤为可贵。坚持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重点是要突出时代性。当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强化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意识形态是一种特殊的有关价值、信仰或意义的观念体系,价值信念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内核,价值共识的构建是社会意识形态形成的关键.在社会转型期,我国意识形态发生了较大变化,不同社会阶层或群体的价值取向具有明显差异,群体意识形态凸现,且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共识建构是应对意识形态挑战的根本对策,其主要路径有:确立价值共识的理性权威;筑牢价值共识的经济基础;重视价值共识的文化融合;构建价值共识的实践机制.  相似文献   

4.
林辰 《理论探索》2024,(1):73-80
人工智能与大众传媒的深度联姻重构了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环境,改变了传统的话语权利生成逻辑,拓展了新的社会政治空间,正在形成并不断演化的智媒时代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场域产生了冲击影响,如“信息茧房”“算法黑箱”等加剧群体区隔化,“把关人”缺位失效引发价值偏离风险,“致瘾性”机制导致群体生活疏离,“泛娱乐化”消解主体的理性认知等。这些冲击影响使得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有效应对这些现实挑战,须采用畅通传播途径、优化传播内容、加强网络治理、创新传播方式等措施,稳步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力、引领力、穿透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5.
弹幕文化作为当今网络社交文化的重要形式,深受青少年群体的青睐,也为传播主流意识形态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性。然而,弹幕文化在纷乱繁杂的网络环境影响下往往会产生过度娱乐化、情感复杂化、绝对自由化的倾向,容易引起主流意识形态被冲击消解、被边缘化及传播风险加剧等问题。为此,应通过运用网络技术"治疗"与加强网络监管来强化弹幕文化的形态规范;优化主流意识形态输出形式与加大对不良社会思潮批判来提升弹幕文化的生成质量;推动网络资源的优质化与对弹幕参与群体价值培育来净化弹幕文化的生态环境,主动引领弹幕文化走向常态化、健康化、绿色化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全媒体时代,信息技术的升级和网民数量的激增致使网络群体极化现象的复杂性明显增加、对抗性持续增强,舆论影响力愈发强大。“狂热追捧”“千夫所指”“道德审判”“道德绑架”“口诛笔伐”“人肉搜索”“舆论反转”“情绪反转”等网络极端行为层出不穷,冲击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威,挤压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空间,抢占主流意识形态发声先机,削弱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认同,成为危及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变量”。对此,应以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引领力为主方向,不断优化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内容供给,放大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声量,捍卫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空间,瞄准“群体极化”、打破“群体盲从”、狙击“网络恶语”,全面赋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破壁入圈”,筑牢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防线。  相似文献   

7.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如何警惕境外敌对势力的思想入侵、如何满足高校师生在新时期的实际诉求、如何打好网络虚拟空间的阵地战等一系列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本质要求,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精神动力与价值导向,夯实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群众基础,从而成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着力点在于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势,注重教育引导规律,加强校园网络建设。  相似文献   

8.
主流意识形态是国家舆论的思想来源,主流意识形态稳固安全才能长期引领社会舆论;舆论是意识形态的表现工具和方式,对意识形态起着加强或削弱的作用,只有构建积极的舆论环境才能维护意识形态的安全。当前,舆论传播呈现网络化、社会矛盾迅速表面化、主流舆论引导面临冲击、国际舆论环境复杂多变,对我国舆论环境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要着力提升对互联网发展规律的把握能力、对网络安全的保障能力、对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与媒体打交道能力以及对外传播能力,从而切实做好舆论环境治理工作,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9.
张永红  邓晓 《理论导刊》2023,(11):56-61
泛娱乐主义借助智能技术将“泛”的特性不断叠加与增强,呈现出了新的样态。在资本扩张、技术赋能和心理驱动的作用下,泛娱乐主义逐渐生成发展,并在实际运行中衍生出意识形态风险,集中表现为“主体多元化”协同“去中心化”,削弱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力;“传播隐蔽化”伴随“去价值化”,离散主流意识形态凝聚力;“叙事碎片化”融合“去政治化”,消解主流意识形态权威性。对此,应通过理论纠偏和宣传引导相协同来澄清娱乐边界,通过价值引领和内容生产相贯通来优化娱乐供给,通过技术赋能和制度约束相结合来净化娱乐生态。  相似文献   

10.
意识形态自洽性是社会主体觉醒和科学理性发展的必然产物,主要包括科学自洽性、价值自洽性和逻辑自洽性。在现实生活中意识形态自洽性往往表现为一套特殊的"解释系统",并通过科学性解释、价值性解释和逻辑性解释等为人们提供认识、理解和把握社会生活等的知识和方法体系。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由于其自身不可克服的内部矛盾必然陷入意识形态解释的科学自限性、价值狭隘性和逻辑虚妄性的现实困境。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自洽性建构必须把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科学解释力、价值引领力和逻辑影响力建设作为着力点,为建设具有强大向心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信仰排斥计算与权衡,价值理性才是意识形态动员得以产生巨大动力的根源。依靠信仰维系是传统社会政治意识形态的共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普遍认同的核心价值观引领新改革和新风尚,正是政治意识形态现代化的伟大变革。  相似文献   

12.
感性认同是心理认同的初级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认同的持续性和稳定性。网络时代感性认同已经成为网络意识形态认同的普遍现象。网络意识形态传播形式的感性化、内容表达的感性化以及网民对网络意识形态信息加工的感性化是网络意识形态感性认同的生成逻辑。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获取受众共情、增强其理论凝聚力、提升话语引领以及筑牢网络主流意识形态阵地,都需要其建构更强的感性认同。激发网民对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产生更强的感性认同,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应做到大众化、通俗化、常态化与制度化。  相似文献   

13.
构建主流意识形态是形成一个民族精神信仰的基础和载体。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新年画是主流意识形态抽象理念具体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是通过满足受众的现实需求和偏好来重构主流意识形态的有效形式。它有利于为重构主流意识形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也有助于实现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主体与受众之间的双向互动。研究该时期利用新年画重构主流意识形态的实践历程和价值,对当前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4.
作为数字媒介时代的新型文化景观,数字参与文化凭借知识共建、经验共享与记忆共铸,融入社会权力机制并赋予意义生成群体“自决”属性,进而成为社会观念的构序者。在重绎生产、传播、身份与行动逻辑中,数字参与文化一方面实现了激发集体智慧、延展感官体验、革新交往范式、赋能民主实践等正效应,但另一方面又带来诱发意识形态风险的负效应,“围猎式”文本创作消解意识形态话语权威,交互式场景传输阻滞意识形态信息流通,趣缘性圈层交往分化意识形态价值认同,无序化集体行动弱化意识形态实践引领。对此,须以理性审思祛魅“参与”,在主体层面加强媒介素养培育,在介质层面促进模因复制流通,在方式层面推进主流价值共创,在制度层面建立健全法治规范,共同化解数字参与文化的意识形态风险,实现二者良性互动、协同共进。  相似文献   

15.
社会思潮与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思潮是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心理相互转换的桥梁,在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中起着"晴雨表"和调节器的作用.当前社会思潮日益多样化,更加关注现实问题,影响力增强.分化趋势加快,彼此间相互影响增强,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关系愈加复杂.有效疏导社会思潮的根本途径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中国特色的政治意识形态价值的感召力.  相似文献   

16.
从思想认识和教育实践上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引领作用的充分实现还受到很大的制约。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途径是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加强主阵地建设、加强社会思潮管控和强化外部环境保障。在此基础之上,建立包括知识教育维度、价值教育维度和素养教育维度的结构体系,以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  相似文献   

17.
杜喆 《理论导刊》2023,(4):61-66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重要性体现在意识形态多样化的呈现方式中,能够在抽象理论的具象化呈现中引领文化发展、在崇高价值的生活化呈现中凝聚价值共识、在理性话语的感性化呈现中引导技术进步。而当下视觉文化在传播可视化、话语碎片化和技术可塑性方面的特质深刻影响着人的思想观念,导致文化自信难以树立、价值共识不易凝聚、意识形态辨识力有所下降,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领力形成极大挑战。对此,应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增强文化内容丰富性与表现手法灵活性、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叙事方式并完善多方协同的网络平台监管体系,通过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牵引力、感性吸引力、话语亲和力和技术驱动力,建设具有强大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8.
以马克思主义为重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我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但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正面临诸多冲击与挑战,在一定的范围和特定群体中存在着社会意识认同缺失和信仰危机。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需要进一步提高我们对主流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寻找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路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19.
挑战与回应:意识形态危机与主流意识形态的重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娟  习裕军 《理论导刊》2006,1(5):24-28
意识形态是政治权威政治合法性的一个重要源泉。加强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全面转型,我国的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意识形态的多样化和主流意识形态的淡化、弱化,意识形态领域产生了严峻的信仰和认同危机。这就需要大力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不断提高其适应力、整合力、引导力、认同度,为党的执政地位提供持续的合法性源泉。  相似文献   

20.
网络意识形态领导权体现为党在网络意识形态上的权威,掌握网络意识形态领导权,对于引领网络社会思潮、强化政治制度合法性认同和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至关重要。网络意识形态领导权具有静态性和动态性双重结构,在实践过程中呈现出鲜明的技术性与阶级性相融合、虚拟性与现实性相统一、灌输性与渗透性相结合的特征。为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领导权,要构建以主流意识形态为引领、信息技术为引擎、信息素养提升为内核、工作责任落实为保证的网络意识形态领导权工作机制,以有效应对网络信息化传播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挑战,让网络空间充盈主旋律和正能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